日本大肠癌规约第9版更新主要内容及手术范围
2018年7月,日本大肠癌规约更新为第9版,其中TNM分期和侧方淋巴结清扫有了明显的更新。本文将做简单解读。同时,对日本独特的手术范围及淋巴结清扫定义予以列举。供各位同行参考,如有不妥,请多多指正批评。
一、更新内容(红色)
1.肛管的直肠型腺癌的T分期
TX:无法评估
T0:未见癌组织
Tis:粘膜内癌
T1:癌组织仅限于粘膜下层,未累及内括约肌
T1a:癌组织仅限于粘膜下层,浸润深度在1000um内
T1b:癌组织仅限于粘膜下层,浸润深度超过1000um
T2: 癌组织累及内括约肌,但限于联合纵肌内
T3: 癌症浸润并穿透联合纵肌
T4: 癌症已侵入肛提肌或邻近器官
2.淋巴结转移
第7版
NX:淋巴结转移程度不明
N0: 没有淋巴结转移
N1: 肠旁淋巴结和中间淋巴结的转移总数3以下
N2: 肠旁淋巴结和中间淋巴结的转移总数4以上
N3: 主淋巴结确认转移。下部直肠癌的侧方淋巴结确认转移。
第9版
NX:淋巴结转移程度不明
N0: 没有淋巴结转移
N1: 肠旁淋巴结和中间淋巴结的转移总数3以下
N1a:转移淋巴结数1个
N1b:转移淋巴结数2-3个
N2: 肠旁淋巴结和中间淋巴结的转移总数4以上
N2a:转移淋巴结数4-6个
N2b:转移淋巴结数7个以上
N3: 主淋巴结确认转移。低位直肠癌的主淋巴结和/或侧方淋巴结确认转移。
3.远处转移
第8版
远处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M1a:1个器官的远处转移
M1b:2个以上器官的远处转移
第9版
远处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M1a:1个器官的远处转移(腹膜转移除外)
M1b:2个以上器官的远处转移(腹膜转移除外)
M1c:存在腹膜转移
M1c1: 只有腹膜转移
M1c2: 腹膜和其它远处转移同时存在
注释:卵巢转移视为远处转移的1个器官。见图1,日本规约分期和AJCC分期第8版对比。
图1
4.侧方淋巴结清扫程度(LD)
LDX:侧方淋巴结清扫程度不明
LD0: 未清扫侧方淋巴结
LD1: 侧方淋巴结范围小于LD2
LD2: 清扫263D,263P,283
LD3: 清扫侧方淋巴结
注1:侧方淋巴结包括:263D,263P,283,273,293,260,270,280
注2: 如果左右清扫程度不同,分别记录右侧“rt-LD”;左侧“lt-LD”。
清扫右侧263D,263P,283, 273, 293, 260;左侧263D,263P,283,也清扫了270, 280:LD 2(rt-3 /lt-2)
左右两侧皆清扫263D,263P,283:LD 2
右侧清扫263D,263 P,283,左侧未清扫:LD 1(rt-2 / lt0)
注3: 在低位直肠癌中,列出中央和肠轴方向的淋巴结清扫(D)和侧方淋巴结清扫(LD)。
中央和肠轴方向的清扫是D3,侧方清扫是LD2: D 3 LD2
二、外科手术范围
1. 淋巴结分站
对不同供血动脉系统(肠系膜上动脉或肠系膜下动脉)结直肠癌,淋巴结分站情况(图2,3,4)。
图2
图3
图4
2. 结肠肠管切除范围
根据肿瘤实际供血动脉情况不同,切除肿瘤边缘近、远端相应长度的肠管,主要包括:①肿瘤由1支动脉供血且肿瘤位于供血动脉下方,应切除肿瘤边缘远、近端各10 cm肠管(图5a)。②肿瘤由1支动脉供血且该动脉距肿瘤边缘距离<10 cm,应切除供血动脉侧动脉边缘远端5=\"\" cm、肿瘤另一侧10=\"\"><10cm,应切除2支供血动脉侧动脉边缘远端各5><10 cm一侧,应于该侧动脉边缘远端5=\"\" cm处离断肠管;供血动脉距肿瘤边缘距离=\"\">10 cm一侧,应于该侧肿瘤边缘远端10 cm处离断肠管(图5d)。
3. 直肠肠管切除范围
肿瘤下缘位于腹膜返折以上,远端切缘距肿瘤下缘3cm(图6a);肿瘤下缘位于腹膜返折以下,远端切缘距肿瘤下缘2cm(图6b)。
图5,6
编后语:感谢一起在日本国立癌症中心访学的天津医科大学总院赵智成博士帮忙翻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