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前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中世纪性恶论儿童观:鼓吹由于儿童是带着“原罪”到人世的,故生来性恶,人人必须历经苦难生活的磨难,不断赎罪,才能净化灵魂。为了得到未来天堂的幸福,人人应当听从教会的训诫,常年敬畏上帝,实行禁欲;应当从幼年起就抑制儿童嬉笑欢闹、游戏娱乐的愿望,并采取严厉措施来制止这类表现。在教育中体罚盛行,且完全取消了体育。 2、泛智论:所谓“泛智”,就是将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并使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论。该思想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新资产阶级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发展科学的时代精神,以及普及教育的民主要求。泛智的思想核心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从事教育活动的宗旨。 3、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教育适应自然”或称自然适应性,是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主导原则。所谓“适应自然”,按照夸美纽斯的解释,主要指的是遵循自然界的“秩序”。他认为,在自然界中—即客观世界—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秩序”即普遍法则,他认为这些法则无论在动植物生活还是人的活动中都发生着作用,因此对人的教育也应顺应此法则。
4、白板说: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5、恩物:是福禄贝尔对他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玩具或教学用品的称谓,意为上帝的恩赐。
6、光谱方案:光谱方案作为多元智能理论在实践中的一种课程方案,是由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和塔夫茨大学的费尔德曼教授率领哈佛大学零岁方案工作组和塔夫茨大学的研究小组合作完成的,是一个自1984年开始长达10年的早期学习活动研究方案。
7、吸收心理:蒙台梭利认为,在各个物种甚至在昆虫中,都存在一种无意识心理。它驱使生物主动地吸收外界的养料,以满足自己生长的需要,儿童亦不例外。受生命潜能的驱使,所有的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吸收”文化的心理,他们因此能自己教自己。,
二、选择、填空
1、古代埃及以家庭为教育子女的重要场所。在王宫实施宫廷教育。
2、在古印度,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古代印度的四个等级:婆罗门,即僧侣;刹帝利,即武士;吠舍,即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首陀罗,即奴隶及处于奴隶地位的穷人。印度古籍《吠陀》被当作统治阶级信奉的经典。
3、阶级社会与原始社会幼儿教育的区别: 教育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儿童教育从公有公育转变为以家庭教育为主; 特权阶层子弟的教育开始和劳动、社会生活脱节以及流行父权制等
4、斯巴达的幼儿教育方式:军事化的训练,培养强壮的军人。 5、雅典的幼儿教育方式:注重儿童的多方面发展。
6、柏拉图是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重要奠基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论述优生优育问题的学者。著有《理想国》和《法律篇》。
7、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主张。他把年青一代受教育的时期划分为三个年龄阶段:出生至7岁为第一阶段;7~14岁为第二阶段;14~21岁为第三阶段 8、昆体良是西方最早的教学法学者,西方教学论的奠基人。著有《雄辩术原理》,教学目标是培养出理想的雄辩家。
9、伊拉斯莫认为教育的目的融合在道德的目的中,即培养“善良”的人。教育的任务则是在年轻人头脑里播下虔诚的种子,使之热爱并认真学习自由学科,习惯于基本礼仪,为生活做好准备。他列举了影响儿童成长的三个因素:自然、教导和练习。著有《幼儿教育论》 10、康帕内拉是文艺复兴晚期意大利思想家、爱国志士以及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著名代表,著有《太阳城》。他主张国家办教育、普及教育,以及男女平等。 11、夸美纽斯被教育史家誉为“教育科学真正的奠基人”和“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著有《母育学校》这是历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著作;《大教育论》是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之作;1654年《世界图解》是历史上第一部依据直观原则编写的对儿童就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课本。 12、卢梭,瑞士。著作《爱弥儿》。人类的教育来源于三个方面:自然、人和事物,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13、洛克,17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1692年出版《教育漫话》
14、裴斯泰洛齐,瑞士。著作4,认为人兼有动物性与崇高性。裴斯泰洛齐认为人是生存在三种状态中的生物。三种状态: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道德状态。要素教育是他思想的核心
15、赫尔巴特,德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著作《普通教育学》。将教育过程分为:管理、教学和训育。提出: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6种兴趣。智育的方法是游戏。
16、1816年元旦,欧文在新拉纳克成立“性格形成新学园” 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教育目的是形成儿童合理的性格。
17、福禄贝尔:是近代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者,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代表作《人的教育》 18、杜威著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19、蒙台梭利创办了儿童之家,她认为教育具有双重目的:生物学目的(帮助个体自然的发展);社会学目的(培养个人适应环境)。
20、多元智能理论:言语,音乐,逻辑,视觉,身体,自知,交往
光谱活动能力:运动领域、语言领域、数学能力、机械和建构能力、自然科
学领域、视觉艺术领域、音乐领域、社会理解领域
21、瑞吉欧教育特点:开放而充满教育机会的环境;有无线潜力的课程;
以社区为本的管理方法
22、马卡连柯著有《教育诗篇》、 《塔上旗》、 《父母必读》、 《儿童教育讲座》 论集体教育:平行教育小影响原则;自觉的纪律;尊重与要求结合的原则;前景教育
23、维果茨基著有《思维和语言》、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学龄前期的教学与发展》、《学龄期的教学与智力发展问题》 创立“文化发展理论” 教学分为:自发型;自发反应型;反应型(学龄前)开放式开
24、瑞典的学前教育机构:学前教育机构、学前班、家庭日托、开放式学前教育机构。
25、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机构:学前教育机构、全天日托中心、家庭日托、课后托管班、学前儿童的特殊教育服务。
近代欧美和日本的学前教育 一、英国:
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虽未涉及学前教育,但其所提倡的自由主义概念,使笼罩在教育界的阴暗气氛有所缓和,也给幼儿界带来了新的风尚,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又重新抬头。
二、法国:
1、 在法国教育史上最早有记录的幼儿教育机构是奥柏林的“编制学校”。一般
的幼儿教育史都把它视为法国近代幼儿教育开端的象征。
2、 1833年颁布《初等教育法》后,法国政府 立刻把注意力转向托儿所,认为
它是初等教育的基础,应归政府管辖。 3、 1835年,法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在各县设立初等教育的特别视学官的规定》,
提出视学官具有视察和监管托儿所的权利,这是法国政府正式管理托儿所的开端。
4、 1881年和1882年议会先后通过所谓的“第一费里法案”和“第一费里法案”。
最终确立了法国初等教育“免费”“义务”和“世俗化”三位一体的原则。 5、 1881年6月16日的费里法承认学前教育机构为初等的公共的教育机构,并
免除了公立托儿所的学费。 三、德国:
巴乌利勒托儿所是德国最早出现的幼儿保育和教育设施,它揭开了德国幼儿教育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四、美国:
1、 最早建立幼儿园的教会是1877年俄亥俄州托里多的特雷梯教会(或译为“三位一体教会”)
2、 1870年在密尔沃基成立了第一个幼儿园协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旧金山金门幼儿园协会。
3、 1873年秋,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在圣路易斯市的德斯皮尔斯学校建立(附设在该校内)。
4、 美国最早的幼儿园是由德国移民玛格丽特·舒尔兹于1855年在瓦特镇建立的。
5、 美国的幼儿园的发展:家庭教育—慈善幼儿园—公立幼儿园。
五、俄国:
1860年,在俄国出现了第一所幼儿园,1869年,在彼得堡发行了俄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月刊《幼儿园》。
六、日本:
1、1876年,在文部大辅田中不二麻吕的倡导下,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正式建立。这是日本第一所公共学前教育机构。
2、日本第一所由教会人士开办的幼儿园是颂荣幼儿园,由美国传教士哈芜于
1878年在神户创办的。虽然带有宗教色彩,但宗教的目的还不是很强烈。一般认为,日本第一所基督教幼儿园是北路英和幼儿园,由美国人波特于1886年在金泽市创办的。
3、1926年,文部省正式制度了《幼儿园令》是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独立的法令。
4、 《幼儿园记》是日本有关幼儿园教育的第一部重要的著作。
5、1899年《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是日本首次由政府颁布的有关幼儿园综合而详细的法规。
现代欧美和日本的学前教育 一、英国:
1、1918年《费舍教育法》,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国民教育中,并把保育学校的设立和援助问题全部委托给当地教育局,教学中注重“儿童中心”原则。 2、1933公布《关于青少年教育的白皮书》又名《哈多报告》,立足于儿童中心主义,集欧文、佩斯泰洛奇、蒙台梭利、福禄贝尔和麦克米伦的幼儿教育思想之大战,被认为是英国学前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文献。
3、1998年第一个 “确保开端计划”开始实施,其最初目的是结合早期教育、儿童养护、健康及家庭援助为居住在条件不利的地区的幼儿提供良好的开端。 内容:(1)、为所有儿童提供早期教育;(2)、为儿童那个提供越多越好的养护;(3实施有影响的地方计划;(4)继续在条件不利的地区向儿童提供基于社区的服务。
4、2004年布莱尔政府出台“儿童保育十年战略”提出了 “每个孩子都重要”规划的基础上,对其中关键部分—学前教育与保育问题而制定的专门深入的战略规划。
二、法国:
郎之万一瓦隆计划:首次提出了“教育民主化”的思想,被称为一个真正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计划。
三、美国:.
1、1912年出版《蒙台梭利方法》和1913年“美国蒙台梭利教育协会”成立,蒙台梭利热达到顶峰。
2、1965年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先行计划”这是实现学前教育机会均等目标而实行的一项重要的计划。
四、苏联和俄罗斯:
1、1932年,教育人民委员会颁布了最初的幼儿园教学大纲草案,第一次明文规定了幼儿园工作的人物和内容,对于整顿幼儿园,促进幼儿园教学管理的正规化,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1938年苏联人民教育委员会制定《幼儿园教育规程》和《幼儿教养员工作指南》。
3、944年,教育人民委员会制订了《幼儿园规则》这个规则表明了苏联学前教育制度的基本确立。
4、1992年《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第一个国家级宏观教育政策。
五、日本:
1、1911年《幼儿园令》,学前教育制度的确立。它的出台标志着日本法律上把学前教育视为教育制度不可分割的一环,明确了学前教育的地位。 2、1947年,《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讲幼儿园纳入受文部省领导的学校系统。 3、2006年12月22日《教育基本法》正式公布施行。它堪称日本的“教育宪法”,此次新《教育基本法》的颁布与60年前的《教育基本法》相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首次把幼儿教育纳入其中,可见,日本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又提高了一个新台阶。
三、简答、论述
1、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 (1)幼儿教育的性质及形式
性质:公共的 形式:儿童公有、儿童公育
(2)幼儿教育的内容:1、生产劳动教育 2、社会知识及道德规范教育
3、宗教、艺术科学知识等
(3)幼儿教育的方法:1、观察与模仿 2、尊长的讲授及示范
3、激励、警告、申诉
(4)原始人的儿童观:
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意见认为,原始人的儿童观以及对亲子关系的看法与现
代人的有关观念存在巨大差异。在许多原始部落中,人们不将新生婴儿当做人,而视做父母的隶属物品。在这些部落中还流行杀婴、弃婴或杀婴献祭等现象。
2、昆体良的教学原则
(1)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的责任是教,学生的职责是证明他们是可教的 (2)教学应因材施教 (3)强烈反对体罚儿童 (4)教学中量力性原则
(5)运用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的教学方法
3、人文主义儿童观
(1)认为儿童是自然的生物,应当得到成人的悉心关怀、照顾;他们重新提出了
身心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和塑造新人的教育理想,重视培养人的作用; (2)注意到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个别差异,强调体育和游戏的重要意义; (3)重视家庭教育,认为儿童应在家庭中受到良好的预备教育,尤其是道德行
为和语言文字方面的教育,父母及教育人员要对幼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4)要求取消至少减少对幼儿的体罚,建议用儿童的荣誉心、竞争心去代替体
罚,作为推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手段;
(5)现在教育工作上,注意到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启发。
4、伊拉斯莫教育的作用及环境的重要性
(1)教育的作用
伊拉斯莫斯高度评价教育改造社会及改造人性的重要作用,指出:教育无论是对于国家、君王还是平民百姓,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国家要想治理得好,有赖于君王贤明,而一个贤明君王的培养,则有赖于教育。此外,国家的希望全在于年青一代品质的好坏。他列举影响儿童成长的三个因素:自然、教导和练习,并指出后两者是起主导作用的。 (2)环境的重要性
伊拉斯莫斯对于幼儿期良好环境的重要性亦予高度重视。他认为,只能让幼儿和品德优良、谦虚谨慎的孩子交朋友。应使孩子远远避开成群的顽童、死硬的酒鬼、下流猥亵的人,特别是溜须拍马的人;不要让孩子闻其声,观其影,以免受到不良影响。
5、论儿童的游戏(加纲要分点概述)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1)游戏是符合儿童天性的能量的散发
(2)游戏是组织愉快的幸福童年的手段,是儿童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伴侣
(3)游戏是儿童的一切力量和才能所借以发展的重要的智力活动,是扩大和丰
富儿童观念的有力手段 (4)游戏是生活的预备
(5)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
6、论儿童进入公共学校的准备
(1)考虑到儿童的发展存在差异,夸美纽斯提出,某儿童是否适宜进入公共学
校学习,可以看儿童是否符合以下标准:
①、该儿童是否真正获得在母育学校所应学会的东西 ②、他对问题是否有注意和辨别、判断的能力 ③、他是否有进一步学习的要求或愿望
(2)他指出父母送儿童进学校的正确做法应当是:
①、在儿童接近入学的时候,父母、家庭教师和监护人应当以快乐的心情尽力鼓
舞儿童,要告诉他们获得学问是美好的事情
②、应当用各种方法努力激发儿童对于未来教师的信心和爱戴。
7、夸美纽斯在学前教育史上的地位 (1)夸美纽斯在学前教育史上的地位
(2)详细论述了教育的作用及人受教育的可能性
(3)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其充满民主色彩的单轨学制 (4)撰写了历史上第一部幼儿教育专著《母育学校》,以及与其配套的亦可堪称
历史第一的看图识字课本《世界图解》
(5)首次深入“研究了在家庭条件下学前教育的完整体系,规定了它的目的、
内容和基本方法
8、洛克的德育
经验论和功利主义是洛克道德观的基础,他认为绅士所应具备的各种品行中,德行应是第一位的。
(1)绅士应有的美德与幼年德育的任务 应有的美德:① 习惯于克制自己的欲望,培养管束欲望的能力;② 良好的礼仪;
③ 智慧。
德育任务:① 敬仰上帝;② 说话真实;③ 善以待人 (2)德育方法:
及早教育、奖惩结合、榜样教育、因材施教、玩具、说理教育
9、论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1)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来源于三个方面:自然、人和事物,只有使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保持一致,才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真正能加以控制的。
(2)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卢梭理想中的“自然人”,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人的形象
(3)儿童观:呼吁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强调充分度过儿童时代的重要意义;要求教育者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以及性别特征。尊重并研究儿童,在此基础上决定教育的程序、内容与方法。这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线,也是他对教育发展的主要贡献。
(4)自然教育基本要求:自由教育、消极教育、身心调和发展、活动教育、行动多于口训
(5)评价: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有明显的社会动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他力图使青年一代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免受封建权威、习俗和偏见的毒害。从这种意义上说,他的自由教育和消极教育,有其进步性。但他夸大了社会环境对人的消极影响,轻视社会对儿童的积极教育作用。
其次,他强调尊重儿童和研究儿童,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确立了儿童在教育中的主题胸地位,揭示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的内在制约性。但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影响,卢梭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是估计不足的,具有一定的保守倾向。
最后,卢梭一方面主张身心锻炼相互调剂,但另一方面又认为可以只锻炼身体,而让心闲着,在某种意义上陷入了自我矛盾。
10、论述福禄贝尔教育思想
(1)一切事物的命运和使命就在于展现他们的本质,展现他们内部存在的上帝的精神。人亦不例外。但不同的是,认识有自觉和自决意识的是最高贵生灵。他能感受、理解和认识存在与自身的上帝的井绳。通过教育是人能自由和自觉地表现他的本质,即上帝的精神,这就是教育的本质。人类必须首先认识自然,继而认识人类,最终才能认识上帝的统一,这就是教育的任务。
(2)统一的原则、教育顺应自然原则、发展与对立调和的原则、创造性活动原则
(3)通过游戏和各种活动,培养儿童的社会态度和民族美德,使他们认识人和自然,发展其体力与智力以及做事或生产的技能技巧,为他们升入小学做好准备。 (4)福禄贝尔是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重要奠基人,幼儿园的创始人,他在借鉴前人思想和自己长期从事学前教育实验的基础上,总觉出一套教育幼儿的新方法,建立起幼儿教育理论体系,在促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理论领域一个独立部门
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影响:
(1)他的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思想对19世纪后半期直至20世纪初期的世界幼儿
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
(2)福禄贝尔关于融玩具、教具、教材于一体的思想以及他为学前儿童设计的
各种玩具和教材,至今仍具有参考和借鉴的价值
(3)他重视家庭生活与社区生活在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要求教育与社会生
活密切联系
(4)他强调儿童的自我活动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推崇游戏和手工作业的
教育价值。
11、杜威的教育思想 (1)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 (2)教学5步骤:
① 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情景;
② 在这个情景中擦汗生一个真实的问题; ③ 她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
④ 她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⑤ 有机会通过对应来检验他的方法 12、(蒙台梭利)论述自由与纪律的协调
自由不等于放任或为所欲为,当儿童尚未发展起自控能力时,“让儿童想干
什么就干什么”是与自由观念相违背的,无助于儿童的发展。所以儿童需要纪律。
纪律是一种积极的、工作中的纪律,而非静止不动的、被动的和屈从的纪
律这种纪律不是靠命令、说教以及常为人们所称道的惩戒性措施所得到的,而是通过间接的方法,即通过自发工作以及开展活动的方式建立起来的。
13、现代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1、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政策,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2、提早幼儿教育的起点。
3、学前教育机构呈多样化,提高了入园率。 4、注意幼小衔接
5、确定学前教育在终身教育的奠基地位。 6、重视提高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 7、重视国际交流日益发展。
8、扩大现代化教育手段在学前教育的应用。
始终喜欢,一切纯善质朴的好,不论是人还是事,一份情深义重,才是水色尘心的悠远。而一同走过的山山水水,都会是生命的记载。 如果可以,愿始终趋光而行,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无论飘摇还是安逸,都要坚守住内心那道光,我们可以不完美,但灵魂必须向美而生。 有时,灵犀的相悦会铭记一生,我不知道岁月有多长,人生还会有多少未知。 只是希望自己能做个心思澄明,有着简单的小欢喜,不过多的忧思,也不给自己添加太多束缚的人。阳光很暖,你也还在,如此,足够。 看多了花开花谢,聚散离合,便逐渐明白,我们最终想拥有的不过是一份寻常的烟火,简单而情重,朴素而感恩。 余生很长,从晨曦到日暮,就让我们一起慢慢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