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包括主要包括跨大园路及跨青山大道主线高架桥及地面青山桥拼桥,施工内容主要包括桥梁下部结构、上部结构和桥面系及附属结构,涉及桥梁桩基、承台、墩柱、桥台、现浇箱梁、预
制梁板、防撞护栏、桥面铺装、伸缩缝等施工。
桥梁布置一览表
桥梁名称 中心桩号 跨径布置(m) (30+2×35)+(4×30)+(40+70+40)+(4×上跨大园路高架桥 K9+492.250 35)+(35+2×30) 35+(35+50+35)+(2×30)+(40+70+40)上跨青山大道高架桥 K11+042.300 +(4×30)+(3×35) 青山桥拼宽 K8+302.8 25+30+25 84.09 594 609 桥梁全长(m)
上跨大园路桥梁平面图
(1)上跨大园路高架结构设计
上跨大园路桥梁立面图
上跨大园路鸟瞰效果图
上跨大园路平面及立面图
1)、主桥主梁
主桥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跨径布置为(40+70+40)m,与杭临城际铁路一致。主梁采用分幅布置,內缘与杭临城际铁路外缘净距1m。主梁顶板宽12.8m,底板宽4.98~6m;梁底曲线按1.8次抛物线变化。箱梁采用单箱单室斜腹板断面,悬臂长3.1m。箱梁顶板厚25cm;底板厚度25cm~70cm,采用1.8次抛物线变化。梁端和支点处设置端横梁和中横梁。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按全预应力构件设计。纵向预应力采用15-15钢绞线束,横向预应力采用BM15-3钢绞线束。
2)、引桥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
引桥共有30m、35m两种跨径,断面与主桥箱梁跨中断面相同。 3)、下部结构
下部结构桥墩采用实体式墩,其中主墩厚2.6m,宽3.4~5m,基础采用承台灌注桩基础,承台厚2.5m,下设6根直径1.5m的钻孔灌注桩。过渡墩厚2.2m,承台厚2.2m,下设4根直径1.5m的钻孔灌注桩。引桥桥墩厚1.8m,承台厚1.8m,下设4根直径1.2m的钻孔灌注桩。
桥台采用座板式台,基础采用承台群桩基础,承台高1.8m,下设6根直径1.2m的钻孔灌注桩。
(2)上跨青山大道高架结构设计 1)主桥主梁
上跨青山大道主桥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跨径布置为(40+70+40)m,与杭临高铁一致。主梁采用分幅布置,內缘与杭临高铁外缘净距1.0~1.75m。主梁顶板宽12.8m,底板宽4.98~6m;梁底曲线按1.8次抛物线变化。箱梁采用单箱单室断面,悬臂长3.1m。箱梁顶板厚25cm;底板厚度25cm~70cm,采用1.8次抛物线变化。梁端和支点处设置端横梁和中横梁。
上跨青山大道透视效果图
上跨大园路及青山大道高架桥横断面图
上跨青山大道平面及立面图 上跨中一路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跨径布置为(35+50+35)m,与杭临高铁一致。主梁采用分幅布置,內缘与杭临高铁外缘净距1.0~1.75m。主梁顶板宽12.8m,底板宽5.~6m;箱梁跨中梁高1.8m,中支点处梁高2.8m,梁底曲线按2次抛物线变化。箱梁采用单箱单室断面,悬臂长3.1m。箱梁顶板厚30cm;底板厚度25cm~60cm,采用2次抛物线变化。梁端和支点处设置端横梁和中横梁。
青山大道节点平面图
青山大道节点纵断面图
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按全预应力构件设计。纵向预应力采用15-15、15-7钢绞线束,横向预应力采用BM15-3钢绞线束。
2)引桥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
引桥共有30m、35m两种跨径,箱梁梁高1.8m,断面与主桥箱梁跨中断面相同。 3)下部结构
下部结构桥墩采用实体式墩,其中主墩厚2.6m,宽3.4~5m,基础采用承台灌注桩基础,承台厚2.5m,下设6根直径1.5m的钻孔灌注桩。过渡墩厚2.2m,承台厚2.2m,下设4根直径1.5m的钻孔灌注桩。引桥桥墩厚1.8m,承台厚1.8m,下设4根直径1.2m的钻孔灌注桩。
桥台采用座板式台,基础采用承台群桩基础,承台高1.8m,下设6根直径1.2m的钻孔灌注桩。(3)青山桥拼宽设计
1/2青山桥拼宽断面图
1)上部结构
现状青山桥为25+30+25m组合箱梁,桥梁全宽58m,拼宽部分布跨同现状桥梁,每侧拼宽11.5m,新老桥采用湿接缝连接。单侧拼宽桥梁横断面由4片主梁组成,25m和30m预制主梁高度均为1.6m,
底宽为1.0m,顶宽为2.4m。主梁纵向采用后浇连续中横梁连接,现浇中横梁厚度为0.35m;横向采用现浇湿接头连接,每道横向湿接头宽0.55m,厚度0.18m。
3)下部结构
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基础。单侧拼宽桥梁每个桥墩设2根直径1.5m的桩基,墩柱直径1.4m;
桥台采用重力式台,基础为桩基础,单侧拼宽桥梁每个桥台下设6根直径1.2m的桩基。 2、过街地道概况 1)通道设置
为方便沿线居民过街,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全线共设置过街设施5处,均为人行地道,位置如下:
1号过街通道位于科技大道与崇文路交叉口,桩号K8+680处.2号过街通道位于科技大道与发达路交叉口,桩号K10+110处。3号过街通道位于科技大道与中二路交叉口,桩号K10+660处。4号过街通道位于科技大道与东三南路交叉口,桩号K11+650处。5号过街通道位于科技大道与东环路交叉口,桩号K12+490处。过街通道平面布置除1号过街通道采用工字形、2#采用S形平面外,其余均采用U字形平面。
1#过街通道主通道剖面图 2、3、4、5#过街通道主通道剖面图
1号工字形过街地道主通道采用3.3m×7.5m标准断面,楼梯出入口段采用6m宽U型槽断面,自动扶梯出入口段采用4m宽U型槽断面,其余U字形过街地道主通道采用3m×5m标准断面,出入口段采用6m宽U型槽断面。
(2)结构防水设计
地下结构的防水设计应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确立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体系,即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施工缝、变形缝、穿墙管等细部构造防水为重点,同时在结构迎水面设置柔性全包防水层。
具体设计主要有:
①通道洞口排水:洞口为U型槽,按照《城市防洪设计规范》和通道相关设计规范要求,U型槽高出地面,U型槽口设置截水沟。
②明挖暗埋段防排水:明挖暗埋段采用防水钢筋混凝土进行结构自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8。结构外缘设置全包式的防水卷材。
③变形缝、沉降缝防排水:对通道内各接缝防水进行重点加强,设置多层防水措施,接缝最外侧设置背贴式止水带,在接缝中部,设置止水条或中埋式止水带。接缝内充填聚硫密封胶材料。
3、道路概况
科技大道西起青罗线以西桩号8+140,东至东环路以东桩号12+660,道路全长4.56km,道路标准段宽度为67m,道路自西向东依次与滨河北路、滨河南路、崇文路、大园路、发达路、青山大道、东环路等多条道路相交。起点接科技大道青罗线先行段下穿道,终点接余杭区科技大道,由于余杭区科技大道暂无改造计划,且线型尚未明确,故本次施工终点至东环路,与东环路通过交通信号灯平交。待余杭区科技大道改造时,再一并施工至设计终点(桩号12+660),与余杭区进行衔接。
道路平面设计图
(3)道路结构
考虑到科技大道道路等级高,车速快,交通流量较大,设计道路基层适当加强。 1)主线路面结构设计
4cm 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5cm AC-20(C)型中粒式沥青砼 7cm AC-25(C)型粗粒式沥青砼 18cm 5%水泥稳定碎石 18cm 5%水泥稳定碎石 18cm 4%水泥稳定碎石 50cm 塘渣垫层 2)辅道路面结构设计
4cm 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8cm AC-25(C)型粗粒式沥青砼 20cm 5%水泥稳定碎石 20cm 4%水泥稳定碎石 50cm 塘渣垫层
3)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设计 4cm 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6cm AC-20(C)型中粒式沥青砼 15cm 5%水泥稳定碎石 15cm 4%水泥稳定碎石 30cm 塘渣垫层 4)人行道设计
6cm花岗岩人行道板+3cm M10水泥砂浆+15cm C20水泥砼+15cm 级配碎石,总厚度39cm 4、排水概况
结合本次道路拓宽改造,现状污水管道位于快车道下,设计考虑挖除现状管道,双侧新建污水管,新建污水管位于道路双侧的机非分隔带下。
设计污水系统 系统 区位 道路范围 管径(mm) 雨水走向 转输滨湖新城核心区污水,自西向东穿越苕1 青罗线~南苕溪 D1000 溪,排入下游污水管。 转输南苕溪以西、以北地块污水,自西向东2 北侧 南苕溪~中五路 D1000~D1200 接入中五路污水主管,最终接入青山污水处理厂。 3 中五路~中三路 D400 新建污水管,自东向接入中五路现状污水管,最终接至青山污水处理厂。 4 滨河南路~崇文路 D400 转输滨河南路污水,向北接入污水主管。 5 南侧 崇文路~中五路 D400~D800 转输南侧地块污水,自西向东接入中五路北侧污水主管。 6 中五路~东环路 D400~D800 转输南侧地块污水,自东向西接入中五路现状污水管,最终接至青山污水处理厂。
污水系统汇水范围
5、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包括交通设施和智能交通系统,交通设施主要包括交通标志、标牌、标线、标记、防撞桶等,智能交通系统包括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地面及高架道路交通监视系统、道路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道路超速监测系统、道路交通诱导可变信息发布系统、道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中心机房设备扩容、智能交通通讯电源及管路、交改智能交通工程等。
6、路灯工程
沿线路灯及结路.. 路灯设计:设置在人行道上,以30米的间距布置。 7、绿化工程
本次景观设计范围为包括行道树、机非绿化带、主辅绿化带、绿化带和城市家具等,绿化总面积约124184㎡。
8施工重难点分析
1.1施工工期紧是本工程的重难点之一 分析:
本工程工期要求确保在2019年底与轨道交通(轻轨)同步投入使用,以2018年11月1日开工计,至2019年12月30日也只剩余425日历天。而本工程含有2座跨线桥、5座地道以其总长
4.56K的道路线路,施工内容包括桥梁工程、地道工程、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交通标
志及路灯工程等,涉及大跨度预应力变截面箱梁、地道围护与开挖、地道结构、路基工程、路面工
程、排水工程、交通标志、绿化及路灯等多个施工专业,对施工技术力量、施工人员和技术要求高。施工工作量大,工程。桥梁与道路分南北双幅,且施工过程中须保证科技大道的通车,施工安排上只能半幅施工完成后再施工另一半幅,关键线路施工工期紧张,对施工设备、材料、人员及资金投入要求高,确保关键线路工期实现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根本,故确保关键线路工期、总工期的实现是本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
1.2、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是工程施工的一个重点。
本工程处于现状科技大道,该条道路为杭州市临安区与老余杭区接的重要城市交通干道,,交通繁忙车流量大。道路两侧为分布着较多的厂房、民居等建筑,道路施工位于现状道路上,施工期间需占道施工且施工期间需确保科技大道及相交道路的通行。上跨高架桥跨越施工期间需确保相交道路的正常通行和运营安全,对工程项目施工干扰大。施工期间需确保交通畅通需合理组织交通,确保车辆、沿线行人、非机动车通行,故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是工程施工的一个重点。
1.3、施工期,与区块轨道交通施工队伍、其他项目施工单位、协同单位的配合协调是重点 本工程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区块轨道交通施工单位仍在进行轨道土建、辅轨、用电等的施工,本工程中有电力、电信、自来水、煤气等配套管线需进行改迁或新建施工,本工程包含的绿化、交通标志标线及路灯等需协同施工,各专业施工队伍之间会出现交叉施工。因此,施工期间,与区块轨道交通施工单位配合、与其他管线协同施工单位配合及本项目施工队伍之间的协同施工、与监理
单位、设计单位、业主单位的配合协调是重点,只有做好配合协调工作,才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工程按招标文件的要求完成。
1.4、工程规模大、涉及施工专业多、技术要求高,施工组织难度大 分析:
工程以高架桥为主,其中两座跨线桥总长1203*2m,单幅桥宽13m,双向6车道;人行过街地
道五座,道路总长4.56Km工程规模非常大。跨线高架桥梁采用现浇箱梁,工程涉及桥梁工程、道
路工程、排水工程等,包含钻孔灌注桩、现浇预应力箱梁、地道工程、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
碎石基层、沥青混凝土面层、绿化种植、交通标志标线埋设、路灯安装等多种施工,对施工作业队伍的专业性和综合性,以及施工机械设备要求高。不同的专业项目,多种专业队伍同步施工,协调安排各施工作业队的施工作业面,施工组织难度大。
1.5支架的设计与施工是本工程的施工重点与难点
本工程跨线高架桥为现浇箱梁,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法施工,满堂支架现浇法的关键是支架的设
计。由于线路需跨越道路,支架的搭设高度、跨度等种类繁多,且施工区域部分支架位于机非绿化带部位,土方为回填的杂填土,土质差,因此支架搭设时如何避免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并确保高支架的搭设安全是本工程的技术重点与难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