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心理发展与健康

心理发展与健康

来源:爱go旅游网
《心理发展与健康》复习纲要

论述题:

1.用你学过的心理学知识解释“仓廪足而知礼节”这一现象,如果你是一名老师,你

如何运用这一现象对学生进行教育。

答: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爱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前三种需要属于生存性需要,后二者属于发展性需要,只有当生理需要得到部分满足,才会产生发展性需要。一个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人,很难想象会有为国家为民族而献身的气节。在学校教育中也是如是,如果学生经济困难,甚至不能解决温饱,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则无法安心学习;如果教师常进行斥责,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则无法尽情汲取知识、实现自我。所以,做为一名教师,因更多关心关注学生基本需要的满足,为发展性需要的出现创造条件。

2.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并分析做为一名中学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

答: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新技术、新理论的提出有赖于创造性思维,它甚至是影响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但有助于学生潜能的最大发挥及其自我实现,也可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变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4.广泛开展创造性活动;5.培养创造性个性,保护创造性思维。

3.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如何从记忆的信息编码、存储、提取三方面来提升自己 的记忆力。

答案:

1、信息编码,也就是说如何识记,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有明确的识记目的、整体识记与部分识记相结合、集中识记与分散识记相结合、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多种感官并用。

2、存储,也可以说是保持,方法:复述、过度学习、复习(及时复习、清晨起床

1

和睡前复习、把握好复习时间间隔、试图回忆、过电影)。

3、提取,包括再认和回忆,方法:联想追忆法、推理促进法、再认助忆法。 结合亲身经历论述

4. 请谈谈什么是元认知?元认知策略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种,并结合例子来表述。

答案:

1、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的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认知和控制。(3分)

2、元认知策略包括:

计划策略: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3分)

监控策略:指在认知活动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3分)

调节策略: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3分)

一定要结合例子(3)

5. 如何引导中学生应对压力。联系实际分析如何运用记忆规律来组织学生复习。 答a.抓住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b.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转换思维看待压力) c.调节情绪、合理宣泄

d.转移注意:通过从事适合自己的文体活动,转移目前对压力事件的注意

e.自我训练:倾诉、放松、保持营养、做感兴趣的事。

联系实际分析如何运用记忆规律来组织学生复习。

答 记忆就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 根据信息保持长短和记忆系统结构,记忆可被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按是否有意识参与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按性质分为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长时记忆还可分为情境记忆和语义记忆。 记忆过程从感觉记忆开始,感觉记忆是感觉的暂时登记,在此阶段,只有受到注意的信息才能进入短时记忆进行进一步加工,没有受到注意的信息迅速消失。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经过一定的加工转向长时记忆,在此过程中对信息进行编码,影响编码的因素有:①觉醒状态②信息组块③加工深度,刺激物的重复出现是短时记忆转向长时记忆的条件。在长时记忆信息提取时候会发生遗忘现象,从艾宾浩斯的遗忘实验可以知道,遗忘的规律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遗忘的影响因素有以下:①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②学习的程度③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④识记者的态度以上记忆的规律启示我们在组织学生复习时,从过程上来说,根据遗忘的曲线,复习应该及时,

2

新内容复习间隔短,旧内容复习间隔慢慢加长;从学生个体来说,应该培养其对学习良好的态度和认知,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从复习材料来说,记忆的材应该重点突出,利于学生注意集中,内容清晰有条理,分成一定的信息组块,利于学生记忆,一次学习中复习数量适宜,不能贪多求快,重要的内容安排在材料首部分或者末部分;从复习方法上来说,运用视觉的、听觉的各种材料,调动各个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提出比较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材料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记忆。

6.以自身专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例,谈一谈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遗传因素;(答对要点占2分,对此要点进行阐述占3分) (2)环境因素;(答对要点占2分,对此要点进行阐述占3分) (3)社会实践因素;(答对要点占2分,对此要点进行阐述占3分) (4)个人主观努力。(答对要点占2分,对此要点进行阐述占3分)

7. 结合你的体验,谈谈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培养和塑造良 好的性格?

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遗传的作用;(答对要点占1分,对要点稍加阐述占1分) (2) 家庭的影响(答对要点占1分,对要点稍加阐述占1分) (3)学校教育的作用(答对要点占1分,对要点稍加阐述占1分) (4)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答对要点占1分,对要点稍加阐述占1分) (5)社会实践的作用(答对要点占1分,对要点稍加阐述占1分)

(6)自我教育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答对要点占1分,对要点稍加阐述占1分) 可以这样培养和塑造良好的性格:

(1)重视早期性格习惯的培养;(答对要点占1分,对要点稍加阐述占1分) (2)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答对要点占1分,对要点稍加阐述占1分) (3)及时进行个别指导;(答对要点占1分,对要点稍加阐述占1分) (4)鼓励学生自我教育。(答对要点占1分,对要点稍加阐述占1分)

评分意见:答案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只要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合情合理地作出回答也视为正确的答案。

试分析自己的性格及其形成过程。

答(部分) 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每个人的性格

3

特点就是他的生活经历和记录。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a.家庭环境:父母的养育方式;家庭成员的品行;父母关系的和睦程度。 b.学校环境

c.社会实践和自我教育

8. 试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1)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影响(答对要点给2分,稍加阐述的加2分) (2)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答对要点给2分,稍加阐述的加2分) (3)家庭的影响(答对要点给2分,稍加阐述的加2分)

(4)学校(教师)的作用(答对要点给2分,稍加阐述的加2分) (5)主观(自我)因素及作用(答对要点给2分,稍加阐述的加2分)

9.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并分析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应如何培养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综合分析题:

1.大众媒体宣传“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同时结合所学知识 论述智力开发的方式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二)学习材料要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四)进行正确的评价和恰当的表扬与批评 (五)适当开展竞赛

(六)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 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小芳回答:“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 小明回答道:“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

1 请问这两位同学各反映了什么思维种类?小明的思维反映了思维的哪个方面? 2 请结合例子谈谈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答案:

1、小芳反映的是辐合思维,小明反映的是发散思维。(4分)

(如果写小芳反映的是常规思维,小明反映的是创造性思维。得3分) 其中小明的思维反映了发散思维的变通性。(2分)小芳的变通性较差,小明则表现出较大的变通性,能列举砖头的各种非常用途,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2分)

4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策略、知识、知识表征的方式、定势、功能固着、动机、情绪、人际关系(8分) 结合例子谈因素(4分)

3.小李今年6岁,正在上小学一年级,老师最近发现他不明白两杯一模一样的水倒到 不同高度的瓶子里面,水还是一样多,小李总说瘦长型瓶子比矮胖型瓶子里的水更多。 像小李这种情况的同学还挺多的。

1、请用认知发展理论来解释以上现象。(8分)

2、如果你是小李的老师,你会如何激发小李的学习动机?(12分)

答案: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包括四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2分)

小李今年6岁,处在前运算阶段,该阶段儿童思维的其中一个特点是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物体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质量是恒定不变的。(3分)但本阶段儿童受直觉活动影响,还不能认识到这一点,思维存在集中化的特征。(2分)所以小李理解不了同体积同质量的水倒到不同高度的瓶子之后,实际上还是一样多。老师需要认识到这是发展过程的一个表现,而不是这个小孩比其他小孩笨。(1分)

2、(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学习材料要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进行正确的评价和恰当的表扬与批评 (5)适当开展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每个小点2分,答题需结合小李年龄特点进行学习动机激发阐述。

4. 10月11日,某高校的大一学生小李走进了该校的心理咨询室,讲述了自己的烦恼: 高考失败来到了现在的大学,相处3年的女友也向自己提出了分手,感觉生活失去了 意义,痛苦、难受、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近年来,有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新闻时常 见诸报端,青少年因为学业、人际关系、感情受挫等压力而无法继续学业,出现心理 疾病,甚至发生过激行为。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曾说过:“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 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因为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而感到痛苦。 结合以上材料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分析,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 学生的抗压能力?

答:压力在人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增强抗压能力是培养良好的意志行为的重要方面,能否经受住压力和挫折不仅决定于个体经受压力时的心理状态,对压力的认识、评价和理解,还取决于对待压力的态度和应对压力的行为方法。青少年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心身发展不平衡且缺乏人生阅历,加之我国政策性原因,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受到更多的保护和照顾,缺乏困难的历练,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未来面临挫折和压力时的不知所措,甚至出现过激反应。所以,做为一名中学教师,在教育中因设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压力和挫折,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压力,提高抗压能力。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1.

5

正确看待压力,转换思维,认识压力对个人成长的作用;2.改善挫折情景,分析挫折发生原因,设法改变、消除或降低其作用程度。也可暂时离开压力情景;3.总结经验教训,抓住机会锻炼自己,提高抗压能力;4.调节抱负水平,找到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具有挑战性的标准;5.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寻求社会支持帮助缓解压力;6.合理宣泄和自我情绪调节。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以色列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国家之一,虽然该国图书的价格非常昂贵,普通以色列人对购买图书却十分慷慨。这个仅有500万人口的国家,是世界人均拥有图书最多的国家,持有借书证的就有100多万人。正因为如此,这个人口稀少、建国时间很短的国家,至今已经拥有了8位诺贝尔奖得主。

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日益严重的功利性阅读倾向,成为阻碍中国人读书的一个深层次因素。据新华网报道,在全国有限的人均购书中,八成都是课本教材。在各大书店的销售统计中,教材参考、考试辅导类书籍也占了很大比重。

不少出版业人士都坦言,很多出版企业都将这些实用类型的出版物作为重要的利润点。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忧虑地指出,时下,一种新的“读书有用论”正悄然流行,非“有用”的书不读,而“有用”的定义变得非常狭窄。这种功利性阅读的泛滥将会成为未来国民阅读的“敌人”。

“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前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与网友交流时曾这样表示。

结合以上材料及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分析:如果你是一名中学教师,你如何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动机?

6. (1)请列出智商的计算公式。

(2)若一实龄为5岁的小孩,通过5岁组的所有题目,6岁组4个题目,7岁组2个题目,那么请求出这小孩的智商。(注:每年龄组有6个题目,每题代表2个月)

(3)请说明这小孩的智商处于什么水平。

(1)智商(IQ)=(智龄÷实龄)×100 。(4分)

6

(2)智商=【(5年+8/12年+4/12年)/5年】×100=120(5分)

(3)根据人类的智力分布基本上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形式。在一个代表性广泛的人群中,有接近一半人的智商在90到110之间,可以说明这小孩的智商处于中上水平。(6分)

7. 有四位学生去看电影,但都迟到了,在这种情况下,各人表现都不相同: ①张明与检票员发生争执,企图强行进入座位。他分辩说:“影院的钟走快了!”“我不会影响任何人!”并打算推开检票员,径直跑到自己的座位上。

②李平自言自语地说:“我老是不走运,偶尔来看一次电影,就这样倒霉。”接着就闷闷不乐地回家去了。

③王天看到不让他进正厅,就想:“第一场终归不大精彩,我还是暂时去小卖部等一会,等第二场吧。”

④林乐看到这种情况,立刻明白,人家不会放他进去,但看到侧厅很少人注意到,于是便从侧厅跑上楼去了。

请分析一下,张、李、王、林四位学生各属何种气质类型?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张明:胆汁质; 李平:抑郁质; 王天:粘液质; 林乐:多血质

判断:6分,说出判别的依据:9分。

8. 近年来,有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青少年因为学业、人际关系、感情受挫等压力而无法继续学业,出现心理疾病,甚至发生过激行为。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曾说过:“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因为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而感到痛苦。

假设你是一名中学教师,结合以上材料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你会如何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

答:压力在人的生活中不可避免,增强抗压能力是培养良好的意志行为的重要方面,能否经受住压力和挫折不仅决定于个体经受压力时的心理状态,对压力的认识、评价和理解,还取决于对待压力的态度和应对压力的行为方法。

青少年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心身发展不平衡且缺乏人生阅历,加之我国政策性原因,

7

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受到更多的保护和照顾,缺乏困难的历练,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未来面临挫折和压力时的不知所措,甚至出现过激反应。所以,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在教育中因设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压力和挫折,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压力,提高抗压能力。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

1.正确看待压力,转换思维,认识压力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2.改善挫折情景,分析挫折发生原因,设法改变、消除或降低其作用程度。也可暂时离开压力情景;

3.总结经验教训,抓住机会锻炼自己,提高抗压能力;

4.调节抱负水平,找到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具有挑战性的标准; 5.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寻求社会支持帮助缓解压力; 6.合理宣泄和自我情绪调节。

名词解析:

学习迁移 从众 内隐记忆 遗忘 社会抑制 差别阈限 能力 动机

记忆 心境 .知觉 品德 有意注意 想象 应激 感觉 .学习动机

人际关系 情绪 问题解决 性格 意志 心理 气质 人格 再造想象

智力 需要 注意 形象记忆 .学习 感受性

简答题

1. 注意的品质包括哪几个方面?

2.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哪些?

3. 常见的社会知觉效应有哪些?

4. 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1.心理学对教育的作用

8

2.如何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性组织教学

3.思维的特征

4。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1.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意志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3. 过错行为矫正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4.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 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 如何运用感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3.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压力应对的指导?

4. 青少年学生的能力培养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1. 艾宾浩斯提出的遗忘规律是什么?对我们的记忆有什么启示?

2. 性格的结构包括哪几个方面?

5. 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1、人格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简述需要层次理论。

4、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1.

简述健康情绪必备的条件。

3.引起和保持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6.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7.如何运用感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8.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