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专业领域代码:430114
专业领域名称:建筑与土木工程
一、 培养目标
掌握较为扎实和系统的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及其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应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运用先进技术方法解决在相应工程领域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的问题;具有独立担负相应工程领域的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至少要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具有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二、学科概况
建筑与土木工程是基本建设的重要工程领域,是研究和创造人类生活需求的形态环境和各类工程设施的建造与完善。作为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不仅涉及区域与城市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设计,而且还涉及各类工程设施与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维护。 三、学习年限和学分
学习年限为2-5年,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四、培养方式
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五、课程设置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系针对建筑土木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该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共设置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外语、数值分析、数理统计、高等混凝土结构、结构试验技术、高等土力学、建筑经济与管理、深基础工程、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等课程;以及根据工程硕士生所从事的专业特点及研究方向制定的选修课程。(详见培养方案计划表)
上述课程可定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六、开题报告
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作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
七、学位论文
论文可以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筑和结构设计、桥梁和隧道设计、地下工程设计、勘测设计或建筑、桥梁、隧道、地下工程等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监理等;也可以是设计理论、方法的研究,结构抗震、抗风、防火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土力学、建筑加固技术的研究等。
(一)工程设计类的学位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 2.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与综述水平;
3.设计方案有创新,设计结构合理,设计依据详实可靠,设计方法体现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和复杂性,并体现一定的工作量,附录完整;
4.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5.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 (二)研究类的学位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 2.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阅读量、分析与综述水平;
3.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4.理论推导、分析的严密性和完整性,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水平;
5.论文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论文成果的学术贡献; 6.创新性成果或独立见解;
7.论文的系统性、逻辑性、图文规范性和写作水平,一定的研究工作量和深度。
专业学位课程具体设置、学分及考核情况表如下:
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研究内容 指导教师 类别 课程课程名称 编号 01 公共英语 自然辨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数理统计 数值分析 高等混凝土结构 学学时 分 72 40 40 60 60 60 4 2 2 3 3 3 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 建筑经济,建筑管理,建筑施工 开课学期 1 2 3 4 5 6 * * * * 学习方式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 考核办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公共必修课 学 位 课 专 业 必 修 课 专 02 03 04 05 01 * * * 02 结构试验技术 40 2 * 03 工程结构健康监测 40 2 * 04 施工组织学 40 2 * 05 深基坑工程 40 2 * 06 工程经济学 40 2 * 07 结构耐久性 40 2 * 08 09 01 钢结构设计原理 专业外语 结构动力学 40 40 40 2 2 1 * * * 考试课堂 (考讲授 查) 考试课堂 (考讲授 查) 考试课堂 (考讲授 查) 考试课堂 (考讲授 查) 考试课堂 (考讲授 查) 考试课堂 (考讲授 查) 考试课堂 (考讲授 查) 考试课堂 (考讲授 查) 自学 考查 课堂考查 业 选 修 课 02 03 04 05 07 08 纤维混凝土理论 结构体系分析与计算 高等土力学 结构可靠度 弹塑性力学 C++程序设计 40 40 40 40 40 40 1 1 1 1 1 1 * * * * * * 讲授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试 考试 讲座、社会01 实践 论文(专题报告)及答01 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