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 王酒莎 涉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11~12题。
3、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
A.热量 B.水分C.土壤 D.光照
4、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 )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5、海南岛蔬菜生产的“旺季”出现在冬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 )
A.交通、水分 B.市场、水分 c.交通、热量 D.市场、热量
读“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完成20~21题。
6、甲、乙农业区位的优势是 ( )
A.人均耕地多 B.水热条件好 C.工业基础强 D.科技水平高7、丙、丁农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特点是 ( )
A.温和多雨,畜牧业发达 B.科技发达,生产规模大 C.劳力充足,集约化经营 D.地广人稀,商品率较高
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8~19题。
8、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 )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9、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图1为“美国‘硅谷’地区图”,图2为“鲁尔区图”。读图,完成1~2题。
图1 图2 10、两地区工业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劳动力丰富
B.交通便捷
C.气候宜人
D.水源充足
11、两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
A.因生产联系而集聚
B.经历了衰落、重振过程 C.新增企业以中小型为主
D.工业布局趋向原料产地
读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完成6~7题。
12、下列工业部门与工业模式二对应的是 ( )
A.时装设计
B.炼铝厂 C.电视机装配
D.水果罐头厂
13、关于工业模式三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产品运输成本较高,布局宜靠近市场 B.因大气污染严重,宜布局在郊外 C.目前该产业在我国由沿海向内陆转移 D.该模式的工业在布局时受科技影响较大 读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8~9题。
14、在我国,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条件的地区是 ( )
A.闽南三角地带 B.长江三角洲
C.山东半岛 D.辽东半岛
15、下列工厂布局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不相符的是 ( )
A.在广州建棉纺织厂 B.在上海建钢铁厂 C.在南京建石油化工厂 D.在舟山建水产品加工厂
16、从去年开始国家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施后,可更新老旧汽车100万辆、
家电500万台,直接拉动市场消费1 000~1 200亿元;回收利用各种资源近230万吨;稳定和扩大就业近5万人。同时,也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报废汽车、废旧家电回收拆解行业属于 ( )
A.劳动力密集型
B.技术密集型
C.资源密集型 D.能源密集型
17、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都为钢铁、机械、汽车等工业集聚地区,两工业地域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共同基础设施,缓解交通压力 ②接近原料、燃料基地,节省运输成本 ③利于集中治污,提高环境容量 ④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读某生产企业分布图。回答12~13题。
18、该生产企业最有可能是 ( ) A.啤酒厂
B.汽车厂 C.玩具制造厂
D.精密仪表厂
19、影响该生产企业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市场 B.能源 C.劳动力 D.科技
读“某工业地域生产示意图”。回答14~15题。
20、对该工业地域形成影响较小的是 ( ) A.动力因素
B.交通因素 C.资源条件
D环境因素
21、该地域工业生产联系的突出优点是 ( ) A.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 B.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 C.减少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成本 D.市场规模大,产品竞争力强
22、、2009年国家统计局关于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在流动格局上,农民工开始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引起上述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B.我国大型资源调配工程建设加快 C.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 D.中西部地区耕地资源开发加速
下图是“美国新一代波音737飞机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地说明图”。读图回答21~22题。 23、上图反映出国际飞机制造业的 ( )
①集聚现象 ②分散现象 ③产业升级现象 ④产业转移现象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4、此类合作,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有 ( )
①增大就业压力 ②加快工业化进程 ③促进技术创新 ④改变能源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旧金山“硅谷”与九州岛、慕尼黑、苏格兰等高新技术工业区比较,其发展快的特殊条件是( )
A.科技力量强 B.环境优美 C.军事订货多 D.高速交通方便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选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2分) 31.读右图,分析回答:(10分)
计划在①一⑥处,分别建化工厂、制碱厂、罐头加工厂、石油输出港、自来水厂,分别应建在何处较为合理,试述理由。
化工厂应建在___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油输出港应建在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来水厂应建在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罐头加工厂应建在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碱厂应建在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读阿根廷主要农业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地理事物名称:
A (城市),B (城市), 图中阴影所示为 草原。
(2)在阿根廷,气候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农业地域 类型) 。
(3)放牧区草类 ;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 很低,为牧场的 经营提供了可能性; 距 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