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分析

来源:爱go旅游网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分析

全珍玉*

摘要:目的:单纯西药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分析。方法:将我院门诊6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隨机分2组,每组患者各32例,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单纯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26%,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两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总有效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采用。关键词:原发性痛经;单纯西医;中西医结合;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711.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3-0050-02

IntegrativeMedicineClinicalanalysisofprimarydysmenorrhea

Quanzhenyu

(MaternityHospital,Hengnanmaterial,Hengyang421001)

Abstract:Objective:simplewesternmedicineandWesternmedicinecombinedanalysisoftheefficacyofthetreatmentofprimarydysmenor-rhea.Methods:64casesofhospitaloutpatientprimarydysmenorrheawererandomlydividedinto2groupsofpatientsof32patients,twogroupsoftreatmentwerecompared.Results:Westernmedicinealonetreatmentgroup,thetotaleffectiveratewas81.26%,inthecombinationtherapygroup,thetotaleffectiveratewas100%,respectively,thecurerateandtotaleffectiverat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combinationtherapyofprimarydysmenorrheathetotalefficiencyisbetterthanwesternmedicine,isworthyofadoption.Keywords:primarydysmenorrheasimpleandefficientIntegrativeMedicine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常见的妇科病症之一。指生殖器官没有器质性病变,在行经前后或在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胀或其他不适,一般在初潮开始就会发生[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原发性痛经是目前妇科最常见疾病,据国内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妇女中痛经发生率为33.1%,其中原发性者占53.2%,痛经严重影响工作者占13.55%。因此,重视痛经的治疗2009年3月~2011年6月,笔者通过64例中西医结十分必要。

[2]

异位症、急慢性盆腔炎或子宫颈狭窄阻塞等。全部病例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西医治疗组,每组32例,两组病例在年龄、病程及病情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4][5]

1.2诊断标准:所有例病例均符合《妇产科学》,《中医妇科学》

原发性痛经标准,①原发性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前、后或在行经期间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胀或其他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无盆腔器质性病变。②中医辩证属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行经量少色暗有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白,脉沉紧。

1.3治疗方法:西医治疗组选择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治疗,常用:①吲哚吲唑类:即消炎痛25mg,每日3次;②灭酸类:如甲灭酸250mg,每日4次;③苯丙酸衍生物:如布罗芬400mg,每日3次。用上述药物的一种或更换使用,一般在经前开始常规给药,医治疗组相同剂量的西药外,同时于月经前开始服用加味生化15g、香附6g、桃仁15g、炮姜3g、蒲黄6g、五灵脂6g、延胡索6g、枳壳12g、丹参15g、甘草10g所组成。冷痛或伴全身畏寒身冷者为寒凝偏重,加小茴香6g、乌药6g以温经止痛;伴气血亏虚者,加大当归用量30g、并配人参12g、黄芪15g、白芍10g、熟地15g以益气生血;灼痛偶可见于伴有妇科炎症时,去炮姜加红藤

合治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4例病例均来自2009年3月~2011年6月我院门诊病人。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经妇科及B超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②主要症状,行经前后和经期小腹冷带下量多色白。④全身不适:腰部酸痛,肛门坠胀,恶心呕吐,头上述①、②项必备,③、④至少有一项即可诊断[3]。年龄最小15岁,最大28岁,平均23.5岁。初中文化42例,高中以上文化22例。全部病例为原发性痛经,排除继发性痛经的病因、子宫内膜

*湖南衡南县中医院(421001)

2012年1月20日收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除同样服用与西痛坠胀。③伴随症状,经血量少色暗有块,乳房胀痛,形寒肢冷,连续服药3天以保证疗效。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连服5天。其方由当归12g、川芎晕乏力,严重时出现面色发白出汗,甚至休克等全身不适症状。汤,

2012年第5期

15g、败酱草15g以清热解毒止痛。

1.4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月经期间无明显但较轻微;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P<0.05为差1.5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用X2检验判定显著性,异有显著性意义。2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51

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作用,可以减少前列腺素的释放量,防止过强肌肉收缩和痉挛而消除疼痛。单靠西药对症治疗,虽暂时多方面的,临床上以血瘀寒凝为多见,古人称之为“不通则痛”。人之气血周流经脉环形,以畅流通顺为用,不可阻滞不通;血喜热而恶寒,《内经》云“血得热则行,遇寒则涩而不行”,人之伤于寒或因饮食贪凉或外感寒邪及阴血,损及冲任之脉,不通则痛。《傅青主女科》说“夫寒湿乃邪气也,妇人有冲任之脉居于下焦不适,随访半年未复发。好转,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偶有痛经,缓解了疼痛,但不治本,不能有效巩固,中医认为痛经的原因是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100%(32/32),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26%(26/32),两组相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且在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缓解症状和治愈时间也明显比单纯西医组要短。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西医治疗组329(28.13)17(53.13)6(18.75)

81.26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32

28(87.50)

4(12.50)0

100

※注:与西医治疗组比较,X2

=4.021,P<0.053

原发性痛经是妇女在经期前后或在经期中,发生腰腹疼痛或其他不适,伴随月经周期持续发生的一种病症。西医认为原发性痛经的病理机制与子宫内膜的前列腺素(PG)关系密切。前列

腺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相似,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不饱和脂肪酸,其含量极微,而活性极强。有研究表明,子宫肌细胞不仅是PG的靶细胞,其自身亦可在激素和某些介质的特定作用下,产生各种不同的前列腺素物质,参与调节子宫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痛经患者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含量较正常妇女明显升高,痛经越严重的妇女,其经血中PG水平就越高,在月经开始的最初2天症状最严重时,PGF2α水平亦达到最高峰。西药消炎痛类药物

……”,原发性痛经多实少虚,并且常为气滞、血瘀、寒凝相挟为病,互为因果[6]。利用生化汤加味治疗,其方中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川芎活血行气,桃仁活血化瘀,炮姜温经散寒,甘草缓急止痛,加用蒲黄、五灵脂、丹参、延胡索、香附、枳壳增强行气活

血、通利血脉、祛瘀止痛的作用。全方共奏行气活血化瘀、温经散

寒止痛之效,正与原发性痛经的病机相符[7]。加味生化汤配合前列腺素抑制剂治疗可使症状明显好转,治愈率显著提高,且治愈时间比单纯西药明显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参考文献

[1]韩蓁,张明慧.原发性痛经病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7,8(1):1~2.

[2]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中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的调查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5(4):2192.

[3]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41.

[4]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5.[5]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1~134.

[6]薛玉荣,保留,鲍连凤.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04,38(10):745.

[7]齐律丽.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6,14(03):16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