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是否存在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当存在不良地质作用时,需要按相关规定进行勘探。
2、边坡范围的岩土类型、成因、工程特性,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
3、岩体主要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延展情况、闭合程度、填充状况、充水状况、力学属性和组合关系,主要结构面与临空面关系,是否存在外倾结构面。
4、地下水的类型、水位、水压、水量、补给和动态变化,岩土的透水性和地下水的出露情况。
5、地区气象条件(特别是雨期、暴雨强度),汇水面积、坡面植被,地表水对坡面、坡脚的冲刷情况。
6、分析拟建边坡的稳定性,对坡体周边的建筑影响。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可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图解分析法、极限平衡法、有限单元法等进行评价。各区段条件不一致时,应分区段分析。
7、提出拟建边坡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和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应查明天然边坡的形态和坡角,软弱结构面的产状和性质。土质边坡是否存在圆弧滑动面、折线滑动面,滑动面的位置、滑动产生的剩余下滑力(包含天然工况、暴雨工况)。
8、提供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计算参数。
9、提出最优坡形和坡角建议;对可能失稳的边坡提出防护处理措施的建议。
10、提出不稳定边坡整治措施和监测方案的建议,对人工边坡提出最优开挖坡角。
11、测绘范围应包含可能对边坡稳定有影响的地段。勘探孔深度应穿过潜在滑动面并深入稳定层2~5m。 二、边坡设计管理程序方面:
1、当边坡高出超过以下范围,需要进行高边坡审查。根据方案总图判断,该场地多处地段高差大于此范围,拟建场地需要进行高边坡审查。
地质状况 高边坡类型 岩质 ≥15m 高切坡 ≥30m ≥12m 深基坑 ≥15m —— 高填方 —— —— ≥12m ≥12m且土层≥4m —— ≥8m ≥8m ≥25m且土层≥4m ≥8m且土层≥4m ≥15m ≥5m 岩土混合 ≥12m且土层≥4m 土质 ≥8m 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 专项审查+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 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 专项审查+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 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 专项审查+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 审查方式 2、高边坡设计分为边坡支护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两阶段进行,并分别在主体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之前进行。
高边坡支护方案(需要边坡审查或专审通过)建筑方案建筑主体初步设计高边坡支护施工图(审图机构审查)建筑主体施工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