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教师:王磊 审稿老师: 李明赞 责编:陈敏
课程内容标准及核心知识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宗法制
(1)内容: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护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的政治制度。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2)评价:
①以血缘为纽带,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③因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在分封制逐渐崩溃后,宗法制不可避免的也随之崩溃,但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和宗法观念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
2、分封制
分封内容:周武王把王畿——都城镐京和洛阳附近周王直接统治的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
对象: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两次分封:周武王和周公。
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①镇守疆土、②随从作战、③交纳贡赋和④朝觐述职的义务。
分封的继续: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义务,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二、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皇帝制度:
①定尊号为皇帝,至高无上,总揽政治经济军事和中央、地方官吏的任免权
②为了稳固统治,还给皇帝蒙上了神性色彩,确定一系列帝王专用名词:朕、制、诏、玺等。
(2)三公九卿制:
内容:①设立三公诸卿分别掌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三公中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③太尉管理军务。
作用:①三者相互配合并互相牵制,一定程度减少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②又保证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3)郡县制:
①建立背景:总结了松散的分封制带来的春秋战国动荡的教训,秦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②内容:划全国为36郡(长官郡守),郡下设县(长官县令),各级官吏都由皇帝任命,且不许终身和世袭。
③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控制。
(4)军制:
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由皇帝控制和发给。
(5)评价:
此制度奠定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基本格局,历代不断加强和完善;
三、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3)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发展成为藩镇割据局面。
(4)宋太祖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收兵权、财政权,又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加强了中央集权。
(5)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西藏由宣政院管理。
2、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削弱相权。
(2)隋唐三省六部制: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宋:中书门下,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4)元:设中书省,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察举制,举孝廉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3)隋朝:隋文帝时分科选拔,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四、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宰相制度的废除
明太祖朱元璋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以后不许再立丞相,加强了君主专制。
2、内阁的创立
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朱棣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3、清朝君主制度达到顶峰——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
(1)清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务,起草谕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南书房),三者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3)雍正设立的军机处,负责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学法指导
本单元内容跨度大,内容多,在把握的时候要紧扣课标要求,化繁为简。可以按政治制度专题线和时序线两条线索掌握:
一、政治制度专题线:
二、时序线
我们的课本是按照专题编写的,而2010年北京的高考说明则是按照时序编写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对于同样的一段历史知识必须能够从两条不同的角度认知。
重难点解析
1、中国早期三大政治制度的共性
从氏族发展为国家,高度重视血缘关系,都有维护贵族特权的作用。王位世袭制保证“家天下”;分封制保证天子通过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控制地方重要地区;宗法制则以简单明了的标准——嫡长子继承制,保证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
该制度追求权力的集中,使政府拥有了强大的力量,促使了中国政治文明很早成熟,是中国长期领先世界的重要原因。同时,此制度严重的缺乏对权力,尤其是最高权力的监控,导致出现一系列的弊病,伴随着时间发展和后世集权的不断加强,这一缺点愈加明显,是中国近代落后的政治上最核心的因素。
3、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区别: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即皇帝控制着政经军大权(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军机处等以维护皇权独尊为目的的制度都属于这条线);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即中央控制地方(郡县制、禁军等缩小地方权力,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