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桥现浇混凝土养护标准化施工工艺

来源:爱go旅游网
大桥现浇混凝土养护标准化施工工艺

1、目的

明确混凝土养护工艺、操作要点和质量标准,规范和指导混凝土养护作业。

2、编制依据

2.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2.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2.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2000) 2.4《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JCC2-2008) 2.5设计图纸《盐城市世纪大道通榆河大桥新建工程》(桥梁部分修订稿) 2.6其他国颁、部颁相关专业的现行设计标准、规范、规程。

3、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盐城世纪大道工程各种混凝土构造物的养护。

4、混凝土养护工艺及要求

4.1、准备工作

1)混凝土工程开工前应做好施工环境调查,包括水源、水质、电力设施、交通条件等情况,都必须调查清楚。

2)根据混凝土结构物的形式和设计及规范要求等,结合现场条件,制定不同的养护方案。

3)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养护方案,混凝土施工前组织材料和设备进场,同时安排好负责人员,制定养护制度和管理办法。

4.2、 混凝土养护 4.2.1、混凝土养护的作用

混凝土浇注后,如气候炎热、空气干燥,不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中水分会蒸发过快,形成脱水现象,会使已形成凝胶体的水泥颗粒不能充分水化,不能转化为稳定的结晶,缺乏足够的粘结力,从而会在混凝土表面出现片状或粉状脱落。

此外,在混凝土尚未具备足够的强度时,水分过早的蒸发还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出现干缩裂纹,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整体性。所以混凝土浇筑后初期阶段的养护非常重要,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干硬性混凝土应于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养护。

4.2.2、混凝土养护的一般要求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尽量减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蓬布、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箱梁、盖梁、承台、拱座、拱座系梁、挡土墙、行车道板、中横梁、调平层、护栏、人行道板、箱涵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立柱采用塑料布包裹养护。

4.2.3 、混凝土自然养护

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致失水干燥。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再继续保湿至规定龄期。

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覆。包覆期间,包覆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覆保湿养护时间。

4.2.4、 混凝土养护时间

混凝土终凝后的持续保湿养护时间为7天,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时,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4.2.5、 混凝土养护温控要求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制定严格的养护方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在冬季和炎热季节拆模后,若天气产生骤然变化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寒季)隔热(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

4.2.6、混凝土养护其它要求

混凝土拆模后可能与流动水接触时,应在混凝土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前采取有效保温保湿措施养护,养护时间应比上表规定的时间有所延长(至少14d),且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75%以上的设计强度。养护结束后应及时回填。

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季施工处理。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养护。此时,可在混凝土表面喷涂养护液,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对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满足要求。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作详细记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5、安全注意事项

1)养护用的管路和设备应经常检修,电路管理应符合用电规范要求。 2)洒水养护时,注意避免电器线路进水导电。 3)蓄水池应有可靠的覆盖措施,防止人员落水。 4)防止养护水流淌路面造成路面积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