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Heilongjiang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犬瘟热病综合诊断一于2.5药敏试验结果 辉 27 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病原。我们在动物感染试验中发现,所分离 的大肠埃希氏菌肉汤培养物腹腔感染小白鼠均能在l2~24 h 内致小白鼠死亡。本属动物回归试验也能使20日龄雏鸡腹腔 感染发病死亡,出现与自然病例相似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药敏试验证明该菌对氟哌酸、丁胺卡那、妥布霉素、氯霉素 高度敏感;复合磺胺、呋喃妥因、万古霉素中度敏感;卡那霉素、 四环素、庆大霉索、羧苄青霉素、青霉素、头孢呋新、卡那霉素、 头孢唑啉、链霉素等不敏感。 2.6动物致病性结果 这说明分离菌属于病原性大肠杆菌。 3.2大肠杆菌容易对抗生索产生耐受性,给临床选用抗生索 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应引起驼鸟养殖业的高度重视。所以药 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是临床用药防治大肠杆菌的最佳选择。另 外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做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3.3大肠埃希氏菌的血清型较多,在驼鸟上已经分离鉴定出 雏鸡腹腔感染后12 h 的大肠杆菌有0l、02、()5、06、()8、09、035、055、078,而国内以 Ol、02、O78、035血清型为常见【5 J。本试验分离的大肠杆菌血清 型为0l。 2.6.1分离菌对小白鼠致病性 小白鼠于感染后12 h开始 死亡,至24 h全部死亡。死后解剖,可见肠道有出血现象,并 从死亡小白鼠的心、肝、脾等内脏器官均能分离到感染菌。对 照组小白鼠未见异常。 2.6.2分离菌对本属动物回归试验全部开始发病,表现为腹泻症状;至24 h时8只死亡。剩余2 只精神沉郁,48 h后耐过恢复正常。对死亡的立即剖检,发现 肠道出血,尤其十二指肠出血严重,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腔有 参考文献: [1] 袭孝良,陶茂辉.驼鸟大肠杆菌病的诊治及致病性大肠杆菌Olol 的分离鉴定[J].中国兽药杂志,1997,23(8):30—33. [2]蔡宝祥.家畜传染病[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54—55. 黄色渗出物。并从死亡小鸡的心、肝、脾等内脏器官均能分离 到感染菌。空白对照组未见异常。 2.7血清型鉴定结果 该菌的血清型为01。 [3]廖延雄.兽医微生物实验诊断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 社,1995.81一ll4. 3讨论 3.1 分离茵通过培养特性,菌体形态,菌落形态,染色特性,生 化试验等一系列的系统鉴定,确定该菌为驼鸟大肠埃希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可感染包括驼鸟在内的各种年龄的家禽。但幼驼 鸟感染性很高,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死亡。有关资料报道 大 肠杆菌病是驼鸟的一种主要疾病,大肠杆菌在新兴的养驼业中 【4]曹澎泽。郭玉瑛.兽医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技术[M].北京:北京农 业大学出版社,1992.1—53. [5]张常印。芮兵.从病死驼鸟中分离鉴定出035血清型大肠杆菌【J 3. 动植物检疫。1999。2(29):23—25. [6] 崔保安。卢中华.驼鸟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黑龙江畜牧 兽医。2001,4:38. (003) 犬瘟热病综合诊断 于 辉 (佛山科技学院农牧学院动科系,广东南海528231) 中图分类号:¥858.2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034(2002)1l一0027—02 性鼻液,堵塞鼻孔,张口呼吸呈腹式。肺部听诊,支气管音粗 厉。闻干性罗音或湿性罗音或捻发音。可视黏膜发绀,眼睑周 围有散性出血点。眼睑干燥,呈脓性眼结膜炎,角膜溃疡。甚至 穿孔。若以消化道炎症为主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或废绝, 呕吐,腹泻,排出带有黏液的稀便,有时带有血液。在后期出现 非化脓性脑炎并导致神经症状。流涎,空嚼,有时全身肌肉振 颤。转圈,共济失调。口吐白沫,牙关紧闭,最后抽搐而死。 l、3 I临床类症鉴别 犬瘟热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引起的犬科、鼬科、浣熊科等多种动物的 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在临床上以双相热 性、卡他性鼻炎及随后引起的支气管炎、卡他性肺炎、严重的胃 一肠炎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少数病犬可见下腹部脓性皮疹及 足垫角化过度。发病率几乎达100%,死亡率30%~80%不 等,素有“毁灭性传染病”之称…。由于本病经常引起混合感染 及继发感染,给经济动物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要减少 犬瘟热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尽早采取防治措施,因此对该病的 诊断尤为重要。 犬瘟热在临床上容易与感冒、呼吸道疾病、胃肠炎、犬细小 病毒性肠炎、传染性肝炎等相混淆,根据其临床特征与犬瘟热 进行初步鉴别诊断。单纯性胃肠炎时,无双相热型、无鼻、眼分 1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主要通过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特征及类症病的 鉴别。 1.1流行特点 泌物等。传染性肝炎时,有黄疸等。犬细小病毒性肠炎呕吐剧 烈、频繁、饮水后立即发生呕吐,渴欲强烈,排出的番茄汁样血 便次数多、数量大。感冒时体温升高,无双相热型,鼻流清涕, 无流泪现象。而犬瘟热双相热型,眼、鼻有分泌物,严重时有脓 性分泌物;病犬饮水后较少发生呕吐,初便秘,后腹泻,粪便稀 薄、恶臭,有时混有气泡和血液;鼻、足垫过度角化;末期常出现 腹痛、肌肉振颤等神经症状,甚至惊厥直至死亡。 在自然条件下可感染多种犬科野生食肉兽,如小熊猫、貉、 貂、黄鼠狼,以及豺、狼、獾等。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冬春季 多发。6月龄以内的幼犬特别易感染,症状典型,死亡率极高。 世界各地都有流行。 1.2临床症状 , 2实验室常规诊断 2.1包涵体检查 体温呈双相热型。病初以呼吸道炎症为主,表现为流涕、 打喷嚏、咳嗽,常为干咳,严重时鼻镜龟裂,呼出恶臭气体,流脓 收稿日期:2002—09一O4 包涵体主要存在于膀胱、胆管、胆囊、肾盂上皮细胞内。取 清洁载玻片,滴加生理盐水1滴,用小刀在膀胱黏膜上刮取上 皮细胞,与生理盐水混合研匀,制成涂片,置空气中自然干燥 后,用甲醇固定,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后镜检。细胞核染成蓝紫 作者简介:于辉(1971~),男,黑龙江呼兰人,在读硕士。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8 Heilongjiang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rinary Medicine 色,细胞浆呈淡玫瑰色,包涵体被染成红色。包涵体大多在胞 浆内,1个细胞内可能含有1~10个多形性包涵体,但一般呈 现圆形或椭圆形。程世鹏等分别对用强毒攻毒、注射犬瘟热疫 苗和正常狐貉进行检查,结果用强毒攻毒的狐貉发现了膀胱黏 膜涂片中有包涵体的存在,而注射犬瘟热疫苗组和正常对照组 则无包涵体的存在,对于临床发病动物检查同样可检查出包涵 体的存在【引。 2.2 Dot—ELISA法诊断 金鑫等用建立的三抗体夹心法Dot—ELISA检测犬瘟热 病毒(CDV)抗原,其抗原最低检出量为1.1 5 ng/mI (0.57625 ng/点),经与常规EI ISA对104份自然感染犬的血 液白细胞样本,60份眼结膜分泌物样本,73份脾、肝、淋巴结等 脏器样本进行检测,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92.31%,66.67%, 83.56%和90.72%,63、29%,81.86%;两种方法检出的总阳 性率分别为83.54%(198/237)和80.17%(190/237),总阳性 符合率为95.96%,表明两者呈高度正相关(r=0.92,P< 0.01)。经电子显微镜观察验证比较,三抗体夹心法Dot— ELISA检测的可信度为94.74% J。 2.3免疫组化法诊断 黑龙江畜牧兽医2002年第ll期 通过电子显微镜检查、酶标SPA染色和 2.4.3病毒的鉴定琼脂扩散试验等方法进行病毒鉴定。 电镜下观察可见犬瘟热病毒粒子呈现多形性,多数为球 形,病毒粒子的直径为110--550 nm之间。核衣壳呈螺旋状, 总长度为1 000 rim,螺旋直径15~19 rlln,螺旋中心5 rlln的孔, 螺距5--6 nm,核衣壳由囊膜包裹,其内部为M,厚约5 nm,表面 为H和F两个糖蛋白组成的纤突,纤突长度为9 nm。 遇秀玲等应用酶标SPA(葡萄球菌A蛋白)染色法对接种 CDV的Vero细胞后有相应CDV抗原部位,同样滴加CDV阳 性血清的对照细胞片,未见相应反应。CDV MD一77株感染 后3,6,9,12 h胞浆可见细小阳性颗粒(呈淡黄色至棕褐色着 染);1 d阳性反应明显增强,多见于胞浆,胞浆亦可见大空泡;2 d坏死细胞呈强阳性反应,细胞问拉网;3~4 d合胞体细胞呈 强阳性反应,坏死细胞呈棕褐色至黑褐色;5 d阳性反应主要见 于新生细胞胞浆;6 d合胞体细胞呈大圆形,阳性反应主要见于 胞浆;7 d整个合胞体细胞呈一棕褐色大团块;8 d大部分细胞 脱落,残留细胞呈强阳性反应【4】。 任文上等利用犬瘟热鸡胚成纤维细胞弱毒疫苗免疫制备 了琼脂扩散抗体,并对患犬瘟热病貉肝脏中的抗原进行检测, 与电镜结果相比较,阳性符合率达85.7%,阴性符合率为 75%,认为是一种较为特异、敏感、操作简便的方法【5】。 免疫组化技术是在抗原抗体特异反应存在的前提下,借助 免疫化学的手段,检测抗原(或抗体)在组织细胞内存在部位的 门新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人及动物传染病的病原鉴定和 快速诊断,极大地提高了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治水平。 Gathumbi等研究证实,从脑、脊髓、肺、肠、膀胱、脾和淋巴 结中均可检出CDV抗原,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和肺是诊断的最 一3分子生物学诊断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分子遗 传学的进步,大大提高了病毒的诊断水平,特别是核酸杂交、 PCR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 异性。 佳组织,脱髓鞘性脑炎和肺炎是犬瘟热的主要病变。Miry等 采用过氧化物酶法(PAP)技术检查患犬瘟热性肺炎的病犬组 织,认为有病变的脏器组织均可检出CDV抗原,且敏感性明显 高于包涵体检查。Mitehell等采用PAP和单抗技术证实了实 验性感染CDV脱髓鞘性脑炎病犬的脑组织中,不论是脱髓鞘 部位还是未见明显病变的白髓的神经胶质细胞中均可见到病 毒抗原。阳性细胞包括星状细胞、神经元细胞、室管膜细胞、脉 络丛细胞、脑膜细胞和血管周围的炎性细胞。 李金中等直接从死亡大熊猫肝脏提取RNA,经反转录后 用犬瘟热病毒的1对引物扩增出了约320 bp的片段。此产物 经纯化、序列分析表明,其片段2个引物问长度为281 bp,与预 计片段大小相同。此毒株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与北京犬野 毒株、哈尔滨犬野毒株、某疫苗弱毒株、Onderstepoort弱毒株和 海豹瘟热病毒2型毒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2.2%和98.9%, 92.5%和98.9%,91.5%和94.6%,92.9%和98.9%,98.2% Kristensen等采用免疫荧光(IF)技术研究了息犬瘟热性脑 炎病犬的CDV分布情况,结果从全部病犬的脑组织中均检出 CDV抗原,在灰质和白质中均可见到病变。在灰质中,抗原主 要分布于神经元细胞中,包涵体呈成堆的大的颗粒样或细小颗 粒状或粉尘样聚集在胞浆中;在白质中主要存在于星状细胞 中。I iu等采用IF技术证实,在人工感染CDV后3~4 d,即可 从循环血单核细胞中检出CDV抗原,病犬第一次发热时最具 传染性。 和100%。这样就进一步确定了大熊猫的犬瘟热病毒感染【6】。 Zurbriggen等用地高辛标记N基因互补的特异性RNA探 针具有高度敏感性,可查证单个感染细胞中存在的目的核酸序 列,特异性较强,不产生背景。Shin等运用RT—PCR已能检 测出患狗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犬瘟热病毒的核衣壳蛋白基因 (N)及运用pRVSV载体成功表达了CDV的N基因。 目前,在兽医临床工作中,犬瘟热的诊断多采用临床诊断、 包涵体检查和EI ISA法。对于病毒的分离、鉴定,免疫组化法 和分子生物学等诊断方法,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尚未推广应 用。 2.4犬瘟热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2、4.1 病料的采集从病兽分离病毒,取决于疾病的类型和 病情的发展。在体温开始上升的病毒血症早期,淋巴组织的感 染最为严重,因此最好从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分离病毒。对于 急性病兽或急性死亡动物,病毒分布于全身各器官,故应从脏 器中分离病毒。在慢性病例或疾病的中后期多从肾脏或脑组 织分离病毒。 参考文献: [1]周庆国,张更利.犬瘟热与常见相似疾病临诊特征的比较[J]. 畜牧与兽医,2000。32(3):32—33. 2.4.2病毒分离犬瘟热病毒能够适应鸡胚和多种组织细胞 [2]程世鹏,吴威,同新华.等.狐貉犬瘟热病综合诊断技术研究 [J].特产研究,1999,2:40—41. [3]金鑫,鲁承,吕相哲,等.Dot—ELISA检测犬瘟热病毒抗原的 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2000.30(6):21—23. [4]遇秀玲,田志恭.吴娜,等.犬瘟热病毒MD一77株在Vero细胞 上增殖规律的观察[J].中国兽医杂志,1998,24(5):u—l2. [5] 任文上,陈秀芬.母连志.等.犬瘟热琼脂扩散试验方法的建立 及初步应用[J].中国兽医学报,1994,14(4):398—401. [6]李金中,夏成柱.基因序列分析确诊大熊猫的犬瘟热病毒感染 [J].中国兽医学报。1999、19(5):448—450. (003) 培养物,但并非所有毒株都能生长良好。犬瘟热病毒通过绒毛 尿囊膜接种9~l1日龄鸡胚.经3~10代后,于接种后5~7 d 绒毛尿囊膜增厚,有的可引起豆斑。有报道认为,分离犬瘟热 病毒最好方法是用犬和貂的巨噬细胞培养物,接种2~3 d后 出现圆形多核巨细胞。巨细胞容易脱落,而且并非所有的细胞 都形成巨细胞,故应多次仔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