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科学2012,44(3):40-43 Shandong Agricuhural Sciences 不同浸种处理对杂交稻种子发芽和成苗的影响 陈合云 ,曹栋栋 ,郑学强 ,陈珊宇 ,阮晓丽 ,阮关海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2.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21) 摘要:以钱优1号杂交稻种子为试材,通过不同间歇浸种(Al:浸种12 h,晾干12 h,再浸种12 h;A2:直 接浸种36 h;A3:浸种8 h,晾干4 h,重复3次)结合药剂浸种处理(B1:清水浸种;B2:O.33%强氯精浸种)后, 测定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以及成苗率。结果表明:采用0.33%的强氯精浸种结合浸种12 h、晾干12 h、再浸 种12 h的间歇浸种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杂交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成苗率。 关键词:杂交稻;间歇浸种;药剂浸种;发芽势;发芽率;成苗率 中图分类号:¥511.04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2)03-0040-04 Effects of Diferent Soaking Treatments on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Formation of Hybrid Rice , CHEN He—yun ,CAO Dong—dong ,ZHENG Xue—qiang , CHEN Shan—yu ,RUAN Xiao—li ,RUAN Guan—hai (1.Institute of Crops and Nuclear Technology Utilization,Zhejiang Academy foAgricultural Sciences,Hangzhou 310021,China; 2.Zhejiang Agriclutural Seed lnd ̄tu Co.,Ltd.,Hangzhou 310021,China) Abstract The germination energy,germination percentage and seedling rate of hybrid rice Qianyou 1 seeds were investigated by different intermittent soaking treatments(A1:soaked for 12 hours then dried indoor for 12 hours and then soaked for 12 hours;A2:soaked for36 hours;A3:soaked ofr 8 hours then dried indoor ofr 4 hours and repeated 3 times)combined with medicament soaking treatments(B1:soaked in distilled wa— ter;B2:soaked in 0.33%trichloroisocyanuric aci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eds soaked in 0.33%tri— chloroisocyanuric acid(TCCA)for 12 hours then dried indoor for 12 hours and then soaked for 12 hours re. presented signiifcantly higher germination eneryg,germination percentage and seedling rate than the other treatments. Key words Hybrid rice;Intermittent soaking;Medicament soaking;Germination eneryg;Germination percentage;Seedling rate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经过 芽势和发芽率降低的现象时有发生。 20世纪50年代水稻的矮化改良及70年代以来 目前,常采用浸种处理来提高杂交稻的发芽 杂交稻的推广,我国水稻生产已取得举世瞩目的 率。张玉屏等(2002) 认为,浸种时间和温度对 成就 J。目前我国常年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稳定 不同类型的水稻种子吸水有影响,从而影响发芽 在1 533 X 10 hm ,年需杂交稻种子约3 X 10。 率。周丽华等(2006) 认为,杂交种子不耐储藏 kg。杂交水稻的生产发展对增加农民收人、促进 与老化,且浸种时间对种子活力也有影响。严见 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栽培条件、 方等(2000) 认为,低活力种子对浸种方法特别 天气状况、种子特性以及种子生产贮藏管理不到 敏感,浸种方法对高活力种子影响较小。万碧珠 位等因素的影响,种子生活力很容易衰退,种子发 (2005) 在探讨提高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时提 收稿日期:2011—09.23 作者简介:陈合云,男,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种子生产加工和质量监控工作。 第3期 陈合云等:不同浸种处理对杂交稻种子发芽和成苗的影响 4l 到,采取间歇浸种能有效提高发芽率,但未做具体 察记录生长情况,连续观察10天,第10天统计正 探讨。药剂浸种也是常用的杂交稻浸种方法,它 能够防治恶苗病、线虫病、条纹叶枯病等多种种传 病害,具有省工节本、操作简单、防效好等优点。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间歇浸种结合药剂浸种处 理对杂交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成苗率的影响, 以探究最佳的浸种处理组合,为农业生产提供理 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选用浙江省杂交稻推广品种钱优1号,取自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重庆制种基地。 1.2方法 1.2.1浸种处理将充分混合的钱优1号种子 分别装入6个相同材质、相同大小的透气透水性 良好的网袋中,每袋装500 g,按表1方案设置6 种不同的浸种处理(A1B1、A1B2、A2B1、A2B2、 A3B1、A3B2)。浸种时,种子全部没入浸种溶液 中,所有浸种处理均在培养箱中进行,培养箱白天 (12 h)温度设置为32a【=,夜间(12 h)设置为 22 。浸种结束后,用清水洗净,沥干多余的水 分,方可进行催芽。 表1 不同浸种处理方案 间歇浸种处理 药剂浸种处理 A1:浸种12h,晾干12h,再浸种12h B1:清水浸种 A2:直接浸种36h B2:0.33%强氯精浸种 A3:浸种8h,晾干4h 1.2.2催芽处理浸种后按照以下两种方式进 行催芽。 培养法催芽:各处理均取浸后种子300粒,3 个重复,每重复100粒,置于垫有双层湿润发芽纸 的发芽盒中发芽。按照国标检验规程(GB/T 4404.1—1996、GB/T 3543.4—1995)设置发芽条 件:白天32℃光照培养,夜间22℃暗培养,光暗比 为12h/12h。每天统计发芽数目,第4天统计发 芽势,第7天统计发芽率。 常规催芽:用湿毛巾盖在网袋上,模拟常温 (白天32 ̄C光照培养,夜间22ac暗培养)催芽两 天一夜;之后将破胸种子播入泥中,模拟田间环 境。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100粒种子,每天观 常幼苗数量,计算成苗率。 1.2数据处理 应用SAS统计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 析(百分数结果先进行反正弦转换)。 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浸种处理对钱优1号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间歇浸种处理(P< 0.0001)、药剂浸种处理(P<0.01)、双因素浸种 处理(P<0.05)均对钱优1号种子的发芽势有显 著影响。表3结果表明:Al处理(浸种12 h,晾干 12 h,再浸种12 h)后的发芽势显著高于A2(直接 浸种36 h)和A3(浸种8 h,晾干4 h;重复3次) 处理;B2处理(0.33%强氯精浸种)的发芽势显著 高于B1处理(清水浸种)。从6种双因素浸种处 理后的发芽势结果(表4)可以看出,最佳浸种处 理组合为A1B2,即浸种12 h,晾干12 h,再浸种 12 h,结合0.33%强氯精浸种,其发芽势为 88.33%;其次为A1Bl处理,即浸种12 h,晾干12 h,再浸种12 h,结合清水浸种,其发芽势为 81.67% 表2 不同浸种处理钱优1号发芽势的方差分析 表3不同浸种处理钱优1号发芽势的t检验结果 表4 不同浸种处理钱优1号发芽势结果 (%) 42 山东农业科学 第44卷 2.2不同浸种处理对钱优1号种子发芽率的影 响 间歇浸种处理(P<0.O1)、双因素浸种处理 (P<0.05)对钱优1号种子的发芽率有显著性影 响(表5)。由表6可以看出,不同药剂浸种处理 之间无显著差异;A1处理的发芽率显著高于A2 和A3;A2和A3的发芽率无显著差异。与发芽势 类似,由于双因素浸种处理对发芽率也有显著影 响,所以也能选出最佳浸种处理组合。从表7结 果可以看出,最佳浸种处理组合为A1B2,其发芽 率为9O.o0%;其次为A1B1处理,其发芽率为 84.33% 表5 不同浸种处理钱优I号发芽率的方差分析 表6不同浸种处理钱优1号发芽率的t检验结果 表7 不同浸种处理钱优1号的发芽率 (%) 2.3不同浸种处理对钱优1号种子成苗率的影 响 间歇浸种处理(P<0.0001)、药剂浸种处理 (P<0.05)、双因素浸种处理(P<0.000I)均对钱 优1号种子的发芽势有显著影响(表8)。由表9 可以看出,A1处理的成苗率显著高于A2和A3 处理;B2处理的成苗率显著高于B1处理。由于 双因素浸种处理对成苗率有显著影响,所以能选 出最佳浸种处理组合。从表10结果可以看出,最 佳浸种处理组合为AIB2,其成苗率为88.33%。 其次为AIB1处理,其成苗率为77.33%。 表8 不同浸种处理钱优1号成苗率的方差分析 表9不同浸种处理钱优1号成苗率的t检验结果 表l0 不同浸种处理钱优l号成苗率结果 (%) 3结论与讨论 如何提高杂交稻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一直 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难题。温玉珍(2006)[61认 为,提高杂交水稻发芽率可采用加强田间管理提 高种子质量、浸种前后采取一些措施以及使用一 些药剂浸种等方法。由于杂交稻种子发芽时对氧 气较为敏感,长时间浸种会使种子吸水过度而处 于缺氧状态,使种子萌发时所需的酶活性下降,从 而延迟发芽,甚至发生霉变,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芽 和成苗。间歇浸种可以避免浸泡时间和无氧呼吸 时间过长、内部储藏物消耗过多,不至于影响出芽 至能进行光合作用这段时间营养的供应;同时还 可避免产生过多无氧呼吸的产物(如酒精等)对 种子萌发产生不利影响。欧立军等(2007) ]发 现种子经间歇浸种处理后发芽率显著高于直接浸 种处理。张伟梅等(2005) 也发现间歇浸种处 理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本试验 结果表明,间歇浸种(浸种12 h,晾干12 h,再浸 第3期 陈合云等:不同浸种处理对杂交稻种子发芽和成苗的影响 参考文献: 43 种12 h)显著提高了杂交稻钱优1号的发芽势、发 芽率和成苗率。 在浸种溶液中添加一些药剂可以有效防治恶 [1]陈友订.广东省超级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J].广东农 业科学,2005,1:12—15. [2] 张玉屏,朱德峰.浸种时间和温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种 苗病、线虫病、条纹叶枯病等多种种传病害,提高 种子的成苗率。严冬晖(2010) 发现采用二硫 氰基甲烷或咪鲜胺浸种可以促进晚稻种子的发芽 率。何明飞等(2008)¨。。认为,75%卫福WP和 85%强氯精WP对水稻的发芽率有促进作用,并 能防治秧苗期和大田期的恶苗病,可作浸种药剂 大面积推广应用。林长怀等(1997) 11 3筛选出了 安全、有效的强氯精浸种浓度,浸种时间为早稻 子吸水与萌发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2,5:25—27. [3] 周丽华,欧立军.不同活力水稻种子萌发特性比较研究 [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6:121—122. [4] 严见方,张移峰.浸种方法对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J].种子科技,2000,6:341—342. [5] 万碧珠,提高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的技术措施[J].福建 农业科技,2005,3:6—7. [6]温玉珍.如何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田间成苗率[J].种子科 技,2006,1:50—51. 24 h,晚稻12 h。潘晓云等(1997) 研究了14 种不同药剂浸种对巴西陆稻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 部分抗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均提高 [7] 欧立军,邓力喜,陈良碧.不同浸种方法对水稻种子发芽率 的影响[J].种子,2007,12:7—10. [8]张伟梅,马绍利,倪日群.不同浸种预处理对含芽谷杂交稻 种子活力的影响[J].种子世界,2005,4:29—30. [9]严冬晖.不同浸种药剂对晚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种 子科技,2010,9:33—34. 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增加了幼苗的抗旱 性。向长萍等(1997) 13 3研究了乙烯利、赤霉素、 油菜素内酯对瓠瓜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20 [1O]何明飞,廖华刚,张国升.不同药剂浸种对水稻秧田期恶苗 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种子,2008,8:103—105. [11]林长怀,余继华.早晚稻强氯精浸种试验[J].种子,1997, 6:47—48. ×10 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对提高瓠瓜种子发芽率 和发芽势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处理。另外,浸种对 种子活力的影响在玉米 ]、黄瓜 巧 和桔梗 等 作物上也有研究。 间歇浸种结合药剂浸种是一种新型的水稻浸 [12]潘晓云,程建峰,曾晓春,等.不同药剂浸种对巴西陆稻种 子萌发及幼苗抗旱性的效应[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7,(19)l:5—10. [13]向长萍,雷进生,李汉霞.几种药剂浸种对瓠瓜种子发芽力 影响的研究[J].种子,1997,5:13一l5. 种方法,它能够避免因长时间浸种对种子造成的 [14]刘迪,金宗华,王娜.双微生物液浸种对玉米幼苗生理 伤害,又能有效防治各种种传病害,具有很重要的 实际意义。本试验采用的是不同间歇浸种结合药 剂浸种处理,表明0.33%的强氯精浸种结合浸种 12 h、晾干12 h、再浸种12 h的间歇浸种处理能够 及生长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2:52—53. [15]宋朝玉,孙兆法,张淑霞.a一萘乙酸浸种对黄瓜幼苗影响 的初步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9,4:90—91. [16]高致明,张彦玲,孙华,等.不同浸种方式和培养对桔梗 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2:46-47. 显著提高杂交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成苗率。 (上接第35页) 及弱光耐受性的差异[J].园艺学报,2005,32(2):222— 227. [6]王兰兰.弱光处理对辣椒植株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J].甘肃农业科技,2004,5:30—32. [7]常彩涛,刘文明,葛长鹏,等.弱光下青椒外部形态及生理 指标变化的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1996,4:8—10. [8] 胡文海.强光对番茄低温弱光胁迫后不同叶片恢复的影响 [2] 毛爱军,耿三省.低温对甜椒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甜椒耐低 温筛选方法的研究[J].中国辣椒,2001,1:17—21. [3]hethefington S E,smillie R M.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chlo— roohy ̄uoreseence in ecophysiology and plant breeding[J]. Adv.Photosyn.Res.,1984,4:447—450. [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3(5):34—39. [9]王孝宣,李树德,李慧茹,等.低温胁迫对番茄苗期和花期 若干性状的影响[J].园艺学报,1996,23(4):349—354. [1O]曹克友.低温弱光胁迫对辣椒CMS三系幼苗光合特性与 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6:17—19. [11]杨天慧.大葱、洋葱远缘杂交后代及其亲本挥发性成分分 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0,6:35—39. [4] 尚湘莲.蔬菜低温胁迫与抗冷性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 S1:l8—20. [5] 郭风领,卢育华,李宝光.外源ABA对番茄苗期和开花期 抗冷特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31(4):357—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