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关于理想类型理论的一系列论述,很重要的位置。韦伯关于工具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传统类型行动和情感类型行动的理论、关于各种权威类型和科层制的论述,都是理想类型的理论。
关于社会行动的类型分析,是韦伯理想类型理论的基础部分,韦伯认为社会行动的真实内容是具有主观意义的个人行动。如果从个人行动的根据来考察个人行动,就会在社会普遍性的层面上对个人行动做出一般的分类。韦伯划分的基本类型是:工具理性行动、价值理性行动、传统类型行动和情感类型行动。这四种类型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是根据人们开展活动的根据不同作出的划分,都在一定普遍化程度上概括了某些成员的行动方式,现实的社会行动不一定做出这样严格的划分。
工具理性行是对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手段,后果都做出策划、思考和选择而采取的社会行动的概括。具有功利目的性、手段选择性、操作策划性、效果监测性等特点。科层制是个典型,办事效率高,人性化弱。价值理性类型是超现实、超功利、指向某个不可选择目的的社会行动,只有手段才是自觉思考的对象,目的被赋予了终极价值,个人无需考虑。例如宗教信仰中人们会根据上帝旨意办事。传统行动类型是以传统习惯为根据展开的社会行动。比如有的地方人们有祭祖的习俗,一直延续下来,又或者过节日的一些风俗,经过很长的人类历史而不会有太大改变。情感性行动类型是以情感为根据的行动类型。例如冲动的人做事时会感情用事。又或者恋爱中的人会情愿为对方做任何事而不管代价。
在这四种类型里,工具性理性行动被韦伯看成社会现代化中最高的理性化形式。同理,科层制被他看成社会现代化的最有效形式。
科层制
与四种理想类型不同的是,在研究科层制时,韦伯的注意力是社会的整合机制和控制模式。韦伯认为,科层制是最系统最有效的社会组织形式。科层制具有高效优越性的原因有:把个人利益、动机同执行组织职能系统的联系在一起。排除有感情和个人交往亲戚邻里等联系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科层制组织行为具有高度合理性和预见性,但导致了个人对组织的依赖和服从。工具理性战胜了价值理性,注重效率和操作计划性,一切目标与手段都要经过检测与核算。科层制运行的特点有:存在的连续性、职权确定性、组织等级性、职员专业性、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职权不得转让,文件系统化和档案化。
科层制也有一些缺陷,韦伯最担忧的是科层制对人性的压抑。人的个性因素要不断的痛科层制发生冲突,科层制越发达,人性越贬损。韦伯希望有一天能出现一位具有真正感召力的领袖带领现代人走出科层制。
社会分层理论
韦伯认为社会分层有三个标准:经济标准、群体声望和政治权利。经济利益被韦伯看成划分社会阶级的客观标准;政治权利是对社会的控制能力,具有强制性。但权力作为强制力并不一定能在社会过程中有效发挥,权力必须转化或者获得权威才能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权威的主观性是十分明确的。韦伯把权威分为三种类型:传统权威,感召权威,合法权威。传统权威的根本特点是相信过去,它是同传统社会行动相统一的,比如少数民族的酋长。而传统权威又分为老年人统治、族长制、世袭制三种表现形式。老年人统治和族长制是简单的传统权威,是纯粹的人治,世袭制则复杂得多。传统权威有一个从人化向制度化的转变过
程。感召权威是典型的人治,是以领袖人物的非凡才能为根据形式政治权利的社会控制形式。但感召权威否定的传统权威一定是作为现实发生作用的权威,有时领袖人物需要借助历史上的某种传统权威来论证自己的感召权威。比如说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用《孔子改制考》来论证自己的变法主张。实现途径是领袖魅力与群众情感的结合。维新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没有发动广大群众,单凭自己的力量去冲击传统权威,必定要失败。合法权威以正式法规为基础的社会控制形式,比如法官断案,具有法律效力。合法权威通工具理性是一致的,他凭借发挥的最典型的社会组织形式或社会管理模式是科层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