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梁实秋的译莎策略

论梁实秋的译莎策略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20卷第3期 长春大学学报 Vol_2O No.3 2010年3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Mar.20lO 论梁实秋的译莎策略 严晓江,徐锡祥,刘丽娜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摘要: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梁实秋先生独立完成的汉译《莎士比亚全集》采用了“中庸”的翻译策略,即以异化 为主、归化为辅,体现了“适度”的原则,并非等距离地用“中”。这种译莎策略融合了客观性阐释与主观性阐释的 特点,一方面梁实秋以诗学取向翻译,另一方面又注意发挥阐释者的主观能动性,其译文具有学者特色和“学院派” 风格。 关键词:梁实秋;汉译《莎士比亚全集》;中庸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907(2010)03—0039—04 梁实秋先生是《莎士比亚全集》在中国的传人 之一,他的翻译策略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体现了 “中庸”的哲学视野。这里的“中庸”指的是适度原 法传递异域文化内涵。 1.1直译 中外文学理论中关于文学作品本体论的“言”、 “象”、“意”三层次构成之说为直译的美学价值提供 了充分的理论依据。“西方当代文学作品本体论强 调层次论,在新批评那里是明示意、暗示意、象征意; 则,具有杂合的特点。梁实秋以异化为主的译莎策 略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涵:其一是指文化内容,其 二是指语言形式。在文化内容层面上,译者主要是 尽量呈现原汁原味的异域文化,不作任何删改;在语 言形式这一层面上,译者注重引进新鲜的表达方式, 力求对目的语文化中的某些规范进行扩展和充实。 在结构主义那里是符号层、形象层、深层结构层;在 现象学那里是语言/意义单位层、再现客体/图示化 观相层和形而上质层。中国意境美学中的文学作品 本体论也呈现为三个层次,即有形(境)、未形(境中 意)、无形(境外意)。这三个层次不是平面关系,而 是一个逐层递进关系。” 可见,文学作品本体论的 同时,译者也适当使用归化策略,尤其在语言形式上 注意遵从汉语的行文特点。 1文化内容层面的异化策略 异化与归化的问题是文学翻译研究中一对非常 重要的范畴,它的源头可追溯到1813年德国翻译理 论家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对翻译途径的阐 这三个层次构成一个“言”、“象”、“意”的结合体。 文学翻译的理想追求是“尽言”、“尽象”与“尽意”, 但是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却很难三者同时兼顾,所以 译者应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忠实再现原作的三个层 次。从美学欣赏的角度来看,直译面临的“言”、 “象”陌生问题,是可以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来逐步 解决的,它为读者通过学习相关背景知识从而最终 领悟作品的意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其美学意义是 深远的。比如说梁实秋在翻译“midsummer mad— 释:“翻译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译者要么尽量 不打扰原作者而让读者靠近作者’,另一种就是‘要 么尽量不打扰读者而让作者靠近读者’。”_l 这两个 概念后来在1995年被美国翻译家韦努蒂(Venuti) 采纳,在其《译者的隐身》一书中冠名为“异化翻译” 和“归化翻译”。异化与归化本质上是译者翻译时 的一种思维趋向和价值取向,即在面对异质因素时, 译者是趋向于原作者的思维还是从读者的思维出 发。梁实秋译莎取其艺术性,在处理“文化专有项” ness”这一习语时就使用了直译。请看《第十二夜》 第三幕第四场的台词: MALVOLIO If not.1et me see thee a serv— ant stil1. 的问题上十分重视彰显“异国情调”。在异化策略 思维的指导下,梁实秋主要以直译和直译加注的方 收稿日期:2010—01—07 OLIVA why,this is very midsummer mad. 基金项目:2009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09SJB740016) 作者简介:严晓江(1970一),女,江苏南通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翻译理论研究;徐锡祥(1944一),男,浙江绍兴人,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长春大学学报 第2O卷 IlCS . 的信口咒骂,都隐藏在你的名誉的掩蔽之下! 你不能这样做,你! 梁实秋译文: 马 否则,你还做你的管家。 奥噫,这简直是夏天的热狂。 注:红窗棂(red.1attice)指酒店,“红窗棂的 谈吐”即“醉语连篇”之谓。 这是女伯爵奥利维亚(Oliva)与管家马孚利欧 (Malvolio)之间的对话,马孚利欧受女仆的愚弄,对 奥利维亚异想天开,在女主人面前出尽洋相,奥利维 亚认为她的管家很疯狂。从异质文化对话理论角度 一再请看《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第二景中的 例: JULIET Hist!Romeo.hist!O!f0r a fal・ coner’S voice,To lure this tassel—gentle back a— 看,“midsummer”的汉译问题实质上是中西文化的 深层对话。该词与认知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夏日”在中国的文学认知环境里是与炎热酷暑联 系在一起的,而莎作中的“夏日”带给英国人的联想 主要是万物蓬勃生长、欣欣向荣的生命精神。梁实 秋将其译成“夏天的热狂”,向中国读者传递出某种 喜剧色彩。从心理角度出发去分析,梁实秋是借助 “心理距离”来呈现一种显隐关系。习语就是利用 表里双层语义这一距离模式,使读者获取文本解读 成功的心理快慰。习语翻译的首要前提是对差异性 的确认,同时译者还要考虑如何在译人语读者头脑 中建立起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间的关联。梁实秋直 译的译文正是产生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但它一 般很快就会融人译语,并逐渐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1.2直译加注 有些文化内涵由于牵涉的背景较复杂,为使读 者更好地理解莎作,译者可以采取相应的补偿方法, 比如说直译加注的方法。乔治・斯坦纳曾提出翻译 的四个步骤:信任、渗透、吸收、补偿。其中第四步 “补偿”的概:念可以被借用来分析直译加注的翻译 方法。尽管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但是毕竟人们情感相通,这就为补偿手段连接原语 和译语提供了客观基础。梁实秋的注释或考据、或 描述、或阐释、或分析,力求借助注释加深读者的理 解,并使有兴趣者能进一步作深入研究,提高了作品 的可信性和可接受性。梁实秋的直译加注法是由文 外补偿和文内补偿组成的。请看《温莎的风流妇 人》中的一例: FORD …and yet you,rogue,will en— sconce your rags,your cat-a-mountain looks,your red—lattice phrases,and your bold-beating oaths, under the shelter of your honour!You will not do it,you! 梁实秋译文: 孚……而你,坏蛋,你却要把你的褴褛的 衣裳,你的土豹子面孔,你的红窗棂的谈吐,你 gain.Bondage is hoarse,and may not speak a— loud,Else would I tear the cave where Echo lies, And make her airy tongue more hoarse than mine, With repetition of my Romeo’s name. 朱嘘!罗密欧,嘘!啊!我若有放鹰人 的声音就好了,把这只雄鹰叫回来。在拘束中 只能哑声叫,不能高声喊,否则要冲破了哀科女 神居住的洞,使他用更哑的嗓音发出回声,重复 我的罗密欧的名字。 注:“哀科女神(Echo),希腊神话中一山林 女神,因太爱说话,被Juno变成为“回声”,非别 人说话她不能出声,别人说什么她重复什么。 她恋Narcissus,憔悴而死,只剩下了声音。 这两例都涉及到典故的翻译。典故是一种用简 单符号传达复杂信息的方法,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 遗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典故翻泽的困难在于对 很多原语读者来说相当熟悉的内容一般不为另一种 文化中的读者所知晓。换句话说,原语词语和泽语 词语的指称意义相同,但一个有语用意义,另一个却 没有。梁实秋将第一例“red.1attice”译成“红窗棂”, 并且在文外加注说明其真正含义。在第二例中,梁 实秋先采用“文中补偿”的方法,用“女神”表明核心 意思,把典故的隐喻意义简洁流畅地传给了读者,然 后再用注释介绍“Echo”的渊源。梁实秋译莎的取 向是以供读者的阅读与欣赏为主的,读者有充足的 时间阅读大量注解,直译加注的译法无疑突显了译 本的学术性和知识性特征。 2语言形式层面的异化策略 梁实秋不仅在文化内容上以异化翻译为主,在 语言形式上他也以异化翻译为主,丰富现代汉语的 表达方式,有些地方呈现出某些“欧化”特点。例 如,被动语态、“的”字结构的使用以及在否定的表 达方面都借鉴了英语行文的某些特点。 2.1使用被动语态 英语中的被动语态使用极为广泛,而汉语的被 动结构却不那么常见。从习惯上讲,汉语中的“被” 第3期 严晓江,等:论梁实秋的泽莎策略 41 “遭”“受”“挨”等字眼总是给人以不那么舒服的感 觉。下面的话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杀死 提拔特时所说的。译文中使用了“被命运所玩弄”, 而“受到了命运的玩弄”或者“命运玩弄了我”则符 合中国人的行为习惯。 ROMEO 0 1 I am Fortune’S foo1. BENVOLIO Why dost thou stay? 梁实秋译文: 罗啊!我被命运所玩弄了。 班你为什么还耽搁?[ ]¨。 2.2使用“的”宇结构 汉语的“的”字结构和英语的定语存在着一定 的内在联系,英语中可以用后置定语的方式限定中 心词,而汉语中心词的前置定语不宜过长,否则读起 来拗口。请看《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例子,该例中 译者在中心词“火药”之前使用了3个“的”字结构, 显得冗长。 FRIAR LAURENCE ・・-Like powder in a skinless soldier’S flask, To set a—fire by thine own ignorance, And thou dismember’d with thine own de— fence. 梁实秋译文: 劳……恰似一个笨拙的兵所携带的弹药 瓶中的火药,你自己糊涂给点燃了,你被你自己 的武器炸断了肢体。[ 】 。 2.3否定的表达 英汉否定句就其意义来讲,都是对句子内容进 行否定。但由于英汉分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使得 两种语言在否定句的结构、表述、逻辑等方面表现出 各自的特点,这就给翻译增添了难度。下文中英语 是一个否定句时,紧随其后的“No”应该翻译成“是 的”用来表示对上文的肯定,梁实秋直译成“不”,给 读者的理解造成了干扰。 ROMEO・・・the hurt cannot be much MERCUTI O No,’tis not SO deep as a well,nor SO wide as a church—door;but’tis e— hough,’t will serve: 梁实秋译文: 罗:这伤一定不会重。 墨:不,没有一口井深,也没有教堂大门宽; 但是足够我受用的了。[ 3归化策略的补充使用 梁实秋在使用异化策略为主的方式译莎的同 时,也适当使用归化策略。比如说在语言形式上就 使用了汉语四字格和文言。 KING and his honour, Clock to itself,knew the true minute when Exception bid him speak,and at this time His tongue obey d his hand:who were below him He ustl as creatures of another place, And bow d his eminent top to their low ranks, Making them proud of his humility, In their poor praise he humbled. 梁实秋译文: 王他的荣誉感,本身像是一座钟,知道在 哪一分钟应该慷慨陈词,在这时候他的舌头便 会听从钟上时针的指挥:对于身份比他低的人 们,他把他们当做异乡的客人看待,不惜纾尊降 贵,令他们受宠若惊,对他们曲意逢迎。[ ] 这几句译文在语气和节奏的抑扬顿挫上都与原 文吻合,汉语行文喜四言八字,多对仗排比等,四字 格实际是美学上的对称,契合了传统审美中的“奇 字难适,偶语易安”的心理。四字格声调的搭配有 很强的规律性,乐音的比例大,平仄的调配也使语言 温和典雅之致。梁实秋把握了作品的神韵,体验到 作者对主人公饱含的激情,使读者感受到主人公表 达心声时的声情并茂。可见,在英译汉时根据表意 的需要,使用贴切、自然、恰当的四字短语可以使译 文具有特别的美学效果。 KING Upon his many protestation to marry me when his wife was dead,I blush to say it,he won me.Now is the Count Rousillon a widower: his VOWS are forfeited to me,and my honour’S paid to him.He stole from Florence,taking no leave,and I follow him to his country for justice. Grant it me,0 King!in you it best lies;other- wise a seducer flourishes,and a poor maid is an— done. 王因其屡次宣称,一俟其妻死亡,即与我结 婚,说来惭愧,我即为他所骗。卢西雍现已成为 鳏夫:彼置誓言于不顾,我则为彼而失身。他私 离佛劳伦斯,不辞而剐,我追随置其本土,请求 法办。国王乎!请准我所请,唯有陛下始能主 持公道;否则勾引良家妇女者逍遥法外,一弱女 子长此沉沦矣。[ j2ol 42 长春大学学报 第2O卷 梁实秋使用文言翻译,庄重谨严,用语正式,增 加了行文的内聚力和文调的雅致美。梁实秋认为文 言和白话应有机结合才是自然的发展,体现了他那 种尊崇传统的态度。可见,语言要走向现代,其表现 应该是多元的,不仅依靠新词和增加外来语,还应依 靠传统,推陈出新,丰富自身。在现代语境下恰当地 的创作意图、思想倾向、文本内涵有直接或间接关联 的先前文本,才能真实地再现另一民族的历史事件 与生活场景;另外,译者还要考查原文文本在译语文 化中的互文参照,力图使译文在“异”的程度上略微 高出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且留下一定的想像空间。梁 实秋将莎翁作品置于其他文本的意义网络之中,在 与其他文本的交互参照的过程中凸现其意义。他充 使用文言句式,可以使语言更加简洁匀称,同时可以 表现庄重严肃的感情色彩。 分体会到莎翁作品中渗透的人类共同的生存发展状 态,将人物、情节和具体历史环境紧密联系起来,传 递莎士比亚古为今用、旧为新用的心声,为文化传承 与沟通奠定了基础。 4梁实秋译莎策略选择的原因分析 译者的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有很大影响。梁实 秋译莎策略融合了客观性阐释与主观性阐释的特 点,一方面他以诗学取向翻译,另一方面又注意发挥 阐释者的主观能动性。 梁实秋译莎时的诗学取向受儒学阐释学的崇古 宗经倾向的影响,他译莎的目的就是“还读者一个 真实的莎士比亚”,这与孔子所说的“辞达而已矣”, “文胜质则史”是一致的。其次,梁实秋考虑到读者 5 结语 梁实秋选择以异化为主的策略,立足于语言文 化本身的开放性、包容性,力图更新读者的先在视域 从而获得别样的生动体验,既充分传递了原文意义, 又有译者的审慎介入,因而拓展了文学经验的时间 深度和空间广度,有利于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与渗 透。我们应该公允地承认并接受梁实秋译莎活动的 合理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Andre Lefevem.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 ̄ulatmn of Literary Fam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 cation Press,2004:141. 对异域文化的期待视野。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 的兴起,中国读者以开放的心理不断调整、充实和更 新自己的文化先结构,这就要求译者最大限度地尊 重原作者和原语文化。再次,梁实秋的诗学取向也 是当时翻译界崇尚异化风尚的体现。当时的异化译 法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词汇、西方语言的句法结构和 [2]王岳川.艺术本体论[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4: 243. 新的文学样式,促进了现代汉语和中国文学创作的 发展。梁实秋认为译者的作用在于以诗学取向进行 [3]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M]∥莎士比亚全集:13.梁实秋,译.北 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123. 文化对话,这种观点体现了重视差异性的解释学精 神。 [4] 莎士比亚.温莎的风流妇人[M]∥莎士比亚全集:3.梁实秋, 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68. 另一方面,梁实秋也注意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 性。译者的理解过程涉及文本的视域和理解者自身 的视域。视域融合是连接文本与理解者的纽带,并 且呈现出互文性的特征。译者首先必须考查原文文 本在原语文化中的互文性特征,即阅读大量与作者 [5]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M]∥莎士比亚全集:28.粱实秋, 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6] 莎士比亚.皆大欢喜[M]∥莎士比亚全集:l2.梁实秋,译.北 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柳克 On Liang Shi-qiu’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he Complete Works ofShakespeare YAN Xiao-jiang,XU Xi—xiang,LIU Li—na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226019,China) Abstract:The famous literary translator Liang Shi—qiu translated independently The Complete Works of Shakespeare by using the strate— gies of“the doctrine of the mean”.Namely,he took foreignizing as the main focus and domestication as the supplement,which reflee・ ted the principle of“appropriateness’’and not“the half”.Suc.h strategies combined th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interpretation.On one hand,the translator focused on poetic orientation;on the other hand,h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translator.Liang Shi—qiu§translation shows the scholar’s feature and the academic style. Keywords:Liang Shi—qiu;translation of The Complete Works of Shakespeare;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