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艺录》作者钱钟书。分上下两编。《谈艺录》是杰出的古典诗话作品,也是钱锺书除了《管锥编》以外最为重要的学术著作。主要对中国近体诗进行广泛批评。钱锺书既继承了传统诗话的长处,同时又广泛汲取欧美文艺思想,行文优美,引文繁富,多所创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渊博和睿智。其旁征博引,对典籍之深得精髓,信手拈来,更体现了作者丰富的学养。《谈艺录》是开掘不尽的宝藏,但它属于阳春白雪之作,曲高和寡,对读者和研究者文学功底和思维能力都要求极高。
2《中国思想史》,葛兆光
3《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李泽厚。本书以“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为基本线索,解释了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复杂现象,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李泽厚“救亡压倒启蒙”的学术体系推动了海内外学术界对改良与革命、“告别革命”、辛亥革命及激进主义的讨论,李泽厚对百年中国的“文化解读”为我们提供了一副从不同视角反思百年中国历史的思想图景,体现了其走出“革命崇拜”,祈求改良的发展思路,也促使我们对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进行深入地思考。 4.《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王瑶著。王瑶先生对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给予热情洋溢的肯定,他从著述方式和研究对象的选择等方面描述了现代学者的成就。就著述方式而言,“叙述和论证都比较条理化和逻辑化”(陈平原《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 5.《中国新文学整体观》,陈思和,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研究范围包括巴金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外文学关系和当代文学批评。撰有研究专著《巴金论稿》、《中国新文学整体观》等5部,编年体文集《笔走龙蛇》、《写在子夜》等9部,曾到香港、台湾、韩国、日本和美国讲学。 6.《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模式转变》,陈平原著,这部专著,是从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这样一个特殊的角度切入中国小说的现代化这一课题。它是从叙述学的层面来把握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的一个侧面。在西方小说的冲击和启发下,在对整个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中,中国小说在叙事时间/叙事角度/叙事结构方面发生了全面的转变。尽管存在着一些不足,《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仍然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著作,填补了中国小说研究的一项空白。 7《文心雕龙》,刘勰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论家刘勰所创,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在我国古代文论史上地位很高。这部著作内容分为“文之枢纽”、文体论与创作论等部分,纵论天地人与文学之关系,弥伦群言,体大思精。《文心雕龙》全书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部宏伟巨制,对文学起源、文体类别、神思、风格、修辞、鉴赏、作家人品、文学语社会变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作者刘勰的文学观,以儒家为主,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他对人物和作品的评点,见解精辟,开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作品风格刚健,富有诗意。 8《人间词话》,王国维著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最为人所重视的一部作品。是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但他又脱弃西方理论之拘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批评中。它
1
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 9.《悲剧心理学》,朱光潜著,朱光潜先生的第一部学术论著《悲剧心理学》从审美经验和具体现象出发,以“心理距离”说为理论支点,立足于心理学和哲学,语用综合、批判和比较的方法,分别探讨了康德——克罗齐到黑格尔、尼采的各派悲剧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他是真正从现代心理学美学的崭新视角探讨悲剧艺术的内在奥秘与审美特征,从而介绍并发挥了西方形式主义美学思想,形成了以“表现”为基本特征的“主观论”的戏剧美学观念,丰富与拓展了以“五四”为发端的我国“纯艺术论”派的戏剧美学思潮。 10《叙述学和小说文体学研究》,申丹著《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是将叙述学研究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相结合的专著。叙述学和小说文体学在当代西方小说批评理论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研究成果深化了对小说的结构形态、运作规律、表达方式或审美性的认识,提高了欣赏和评论小说艺术的水平。《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旨在对叙述学和小说文体学的一些主要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评析,以澄清有关概念,并通过大量实例分析来修正、补充有关理论和分析模式。著作不仅透彻地理解和吸收了国外理论,而且在理论阐述中列举了大量的国内外经典著作当中的例证作为叙事分析的素材,与此同时,还特别添加了许多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力争分析,这些深入浅出的叙事分析使叙事理论变得不再深奥难懂。 11《文艺对话集》,[古希腊]柏拉图,作者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5),古希腊哲学家、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本书内容包括伊安篇论诗的灵感;理想国统治者的文学音乐教育、诗人的罪状;斐德若篇论修辞术;大希庇阿斯篇论美;会饮篇论爱美与哲学修养;斐利布斯篇论美感;法律篇论文艺教育。最后还有题解、译后记柏拉图的美学思想等内容,供读者阅读思考。 本书以文艺理论题材为主,选收《斐德篇》《会饮篇》《理想国》和《法律篇》等八篇对话构成“文艺对话集”。作品运用“苏格拉底式的论辩法”,把各方观点都提出来,把其中矛盾剥茧抽丝般地逐层揭露,从而引向比较有说服力的结论。作者把对话体运用得十分灵活,他从日常具体事例出发,以浅喻深,由近及远,去伪存真,层层深入,不但把人自然而然地引到结论,而且使人看到活的思想进程,激发自己的思考。
12.《诗艺》, [古罗马]贺拉斯著,是一封写给罗马贵族皮索父子的诗体信简,共四百七十六行。信中结合当时罗马文艺现状,提出了有关诗和戏剧创作的原则问题。《诗艺》认为作品:一要符合自然创造,切近真实;二要符合观众心理,切合众望;三要符合艺术规则,运用适度。并据此提出一条总原则:适宜,即合乎情理。信简中还认为艺术是天才和技艺的共同创造。贺拉斯在信简中还明确提出“寓教于乐”的观点,认为“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而天才就是判断力,即理性认识、判断的能力。“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诗艺》体现了一种在继承传统中求创新的现实主义精神,它上承亚里士多德,下开文艺复兴和后来的古典主义理论之端,对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的文学创作,尤其是戏剧与诗歌影响深远。
13《诗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 《诗学》是古希腊著名美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著,原名为《论诗》,据说是亚里士多德的讲义。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摹仿,摹仿是把艺术和技艺制作区别开来的基础,《诗学》讨论的核心是悲剧。“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这个定义涉及到了悲剧摹仿的对象、媒介、方式和悲剧的功能等方面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是由六个要素构成的,即情节、性格、思想、台词、扮相和音乐。其中情节和性格是最为重要的。就情节安排而言,诗人应当遵循事件发展的可然律或必
2
然律,应当使情节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就性格描绘而言,应当恰当、逼真、前后一致。亚里士多德还认为,悲剧的主人公应当是一些并非十全十美,亦非十恶不赦之辈,他们应当是好人,但又有一些缺限和过失,由此而给自己招致了灾祸,这样悲剧才能激起我们的怜悯与恐惧之情,才能使我们的情感得以净化。《诗学》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最为系统的美学和艺术理论著作,它对西方后世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的有些观点曾被近代新古典主义奉为金科玉律。 14.《判断力批判》,[德]康德著,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康德的代表作。是康德著名的“三大批判”中最后一部。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寻求两个分割的世界的沟通,认为自由的道德律令要在感性的现实世界实现出来,其中介是反思判断力。既带知性性质,又带理性性质,从特殊去寻求普遍的反思判断力按照“自然合目的性”来沟通认识与道德两大领域,实现自然界的必然王国与道德界的自由王国的和谐,康德在认识论和伦理学之间建构一反思判断,最终完成了其先验论哲学体系,此书分《审美判断力批判》与《目的的判断力批判》两部分。 书中亦论及艺术与天才等问题,阐述了艺术与自然、艺术与科学工艺品、与手工艺品的区别,认为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判断力批判》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之作,对费希特、席勒、谢林、黑格尔、叔本华等人,乃至整个欧洲和后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15.《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苏]巴赫金著,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以“对话理论”为基础,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进行了大量而又周密的研究,其中列专章分析了陀氏小说的对话语言风格。这些语言风格的分析,都是从“元语言学”的对话类型角度入手的,尚未涉及“元语言学”与语言学的关系问题。 16.《文学理论》(修订版),[美]韦勒克、沃伦著,这是一本关于文学的本质、功能、形式及内容的经典理论书籍,作者以“文学的外部研究”和“文学的内部研究”架构其理论体系,超越了多年以来影响文学创作的社会环境。本书是在文学研究方面最富条理、范围最广的、最有针对性的尝试,也是美国文学批评经典著作。文学始终应该葆有自身的“文学性”,文学作品是一个“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复杂的”艺术整体,这样文学才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人们也该对她进行审美的评判。韦勒克在界定文学自身的同时,区分了文学与众多“他者”的界限和关系,与传记、心理学、社会、思想和其他艺术的区别和联系。书中也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三者作了界定和区分,对比较文学、总体文学和民族文学作了界定和区分,可见它的内容的庞杂。在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领域,韦勒克的《文学理论》已被公认为“经典” 中的经典。 17.《金枝》,[奥]弗雷泽著, J.G.弗雷泽(1854-1941)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认为“巫术先于宗教”的第一人,一生至为勤奋,著述甚丰。在弗雷泽的众多著作当中,《金枝》一书最为知名,并使他在世界学术界获得了崇高声誉。《金枝》缘起于一个古老的地方习俗,这个古老习俗的缘起与存在疑点重重,作者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和诠释,并对巫术的由来与发展作出子令人信服的说明和展望。和其他专著有所不同的,《金枝》文笔清丽,义理明畅,全书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而绝少呆滞和陈腐的气息。 本书是一部严肃的研究原始信仰和巫术活动的科学著作,是一部在世界范围内研究古老习俗极其有关信仰、观念的科学巨著,是闻名遐迩的学术必读著作,由于该书搜集了丰富的人类学资料,被称为人类学的百科全书。准确地说,《金枝》是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之作。自它问世以来,就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但它出色地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时至今日,它仍是一部阐述巫术和宗教起源的权威之作。
18.《艾略特诗学文集》,[英]T.S.艾略特著
3
19.《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共六分册),[丹]勃兰兑斯著,人民文学出版社版1997年版
20.《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论文集》,[德]尼采著,《悲剧的诞生》是德国现代哲学家尼采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美学和哲学著作,讨论了古希腊艺术的起源、发展,悲剧的诞生,悲剧的主要特征,悲剧的灭亡等问题。结合近代文学艺术和文化的发展,尤其是结合近代德国艺术与社会的现实,讨论了悲剧与音乐艺术形式的关系,悲剧的再生,以及在悲剧的再生中德意志民族所起的作用等问题。贯穿于本书的两个基本概念是日神和酒神。尼采认为,古希腊艺术产生于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悲剧产生于二者的结合。尼采的悲剧世界观强调,只有在酒神状态中,人们才能认识到个体生命的毁灭和整体生命的坚不可摧,由此才产生出一种快感,一种形而上的慰藉。在悲剧中所体现出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非科学的、非功利的人生态度。尼采跟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一样。是对20世纪的精神生活起了最大影响的思想家。本书是尼采一鸣惊人的巨作,也是读者理解尼采美学和哲学的入门书,尼采自称这是一本为那些兼有分析和反省能力的艺术家写的书,充满心理学的创见和艺术的奥秘。 21.《镜与灯》,[英]艾布拉姆斯著,《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是现代文学理论的扛鼎之作,以其理论的前沿性和逻辑的精密性对当代学者产生着巨大影响。本书主要论述19世纪开头的四十年产生于英国的诗歌理论,其次也涉及其他主要艺术形式。着重讨论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但同时它也对西方文艺理论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和回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和“客观说”。还在该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学四要素理论,即“作品、宇宙、作家、读者” 。《镜与灯》的出版,为浪漫主义文论的研究树立了一座令后人难以逾越的丰碑。 22.《存在与时间》(修订本),[德]海德格尔著,《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26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23.《真理与方法》,[德]伽达默尔著,德国现代哲学家、语言学家、美学家伽达默尔著,1960年出版,全名为《真理与方法——哲学解释学的基本特征》。本书主要探讨了理解现象的本体论问题、存在范围、个体性及语言在理解活动中的作用,集中表达了伽达默尔的现代解释学美学的观点。伽达默尔将美学看作哲学解释学的一部分,认为艺术揭示我们的存在,艺术和美是一种基本的存在方式;艺术经验超越自然科学方法,又接近于哲学经验和历史经验,因而成为解释学的出发点。《真理与方法》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的代表作,也是解释学哲学的经典著作。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直接启迪了接受美学理论和读者反应批评理论。 24.《小说修辞学》,[美]布斯著,韦恩·布斯,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芝加哥大学教授。1961年出版的《小说修辞学》被学术界称为“二十世纪小说理论的里程碑”, 从各个层面展现了这位举足轻重的批评家对文学、修辞学等多个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其充满智慧的哲思和雄辩有力的文风更是发人深省,振奋人心。他本人也被誉为“文学批评家的批评家”。作为英美叙事学历程中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为英美叙事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小说修辞学》不论对小说理论还是对叙事学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5.《当代叙事学》,[美]华莱士.马丁著,本书首先描述了1960年以前英美文学批评中有影响的小说理论,然后综览了其后一代的理论发展。华莱士·马丁通过对同样几部作品的反复分析比较和评价这些理论。这些例子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幸福》、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弗朗西斯·麦康伯夫妇的短促幸福生活》和《哈克贝历·芬历险记》以及基于传统民间故主题“失而复得的情人的礼物”的一系列故事。涉及近年有关各种叙事理论的方方面面,显示这些理论如何已经改变了我们对不仅是虚构作品,而且是诸如传记与历史写作这样的非虚构作品的理解。本书的主要章节刻画了从对情节的结构分析到对叙事话语、读者反应以及解
4
释问题的详尽研究这一转变。马丁在其与传统文学批评和其他可能的阅读方法这一更大语境的联系之中审视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以及符号学的理论。《代叙事学》受到研究小说、虚构作品和批评理论的学者的欢迎。
26.《语言的艺术作品》,[瑞士]沃尔夫岗.塞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27.符号学美学?写作的零度》,[法]罗兰.特著,罗朗 巴特 (1915-1980 ),法国当代著名符号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写作的零度》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全书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什么是写作”、“政治写作”、“小说写作”、“存在诗歌写作吗”等四个专题,分别探讨了写作的类型及各自的特点;第二部分包括“资产阶级写作的胜利和决裂”、“文体手工艺”、“写作与革命”、“写作与沉默”、“写作与言语”及“言语活动的乌托邦”等专题,回顾了写作的历史,讨论了写作与文学诸要素的关系。在《写作的零度》中,巴特指出,在长期的写作历史中,资产阶级一直垄断着文学写作,20世纪的一些作家作了不少尝试,使写作出现了新面貌。如加缪的《局外人》中的“空白写作”和格诺的口语化写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写作的零度只能处在作家的追求之中,写作只是一种时刻,它所创造的言语活动永远处于假想状态,“文学已经成为言语活动的乌托邦。”
28.《现代小说美学》,[美]利昂.米利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9.《小说鉴赏》,[美]布鲁克斯.伦著,克林斯·布鲁克斯(Cleanth Brooks,1906-1994),美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创立形式主义批评理论。《小说鉴赏》,是美国新批评派学者布鲁克斯和沃伦合编的一部短篇小说鉴赏集,是新批评(the new criticism)理论观点和方法在小说批评与理论领域的体现。作者选用各种题材和多种风格的短篇小说,加以分析讨论和互相比较,提出鉴别好小说的一些原则,阐述小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小说批评与赏析的范例;目的是为了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其鉴赏力,使读者更接近于成功小说的真谛。为新批评派细读式(close reading)批评和理论阐述的名著,本书帮助新批评派在美国大学的文学讲坛中确立了“文学批评”的地位,对文学教学与批评实践影响深远。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