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传热总结

传热总结

来源:爱go旅游网
1. 核态沸腾:在加热面上产生汽泡,换热温差小,且产生汽泡的速度小于汽泡

脱离加热表面的速度,汽泡的剧烈扰动使表面传热系数和热流密度都急剧增加。

2. 膜态沸腾:在加热表面上形成稳定的汽膜层,相变过程不是发生在壁面上,

而是汽液界面上,但由于蒸汽的导热系数远小于液体的导热系数,因此表面传热系数大大下降。

3. 影响自然对流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有:(流动起因,流动速度,流体有无相

变,壁面的几何形状、大小和位置,流体的热物理性)

4. 沸腾的临界热通量是指(当壁面过热度大到某一程度时,汽泡来不及脱离加 热面而开始连成不稳定的汽膜,即由核态沸腾开始向膜态沸腾过渡,出现临 界点的热流密度)

5. 减小管内湍流对流传热热阻的方法(增加流速,采用短管。改变流体物性,增 加换热面积,扰流,采用导热系数大的流体用小管径等) 6. 反映对流传热强度的准则称为努塞尔准则

7. 管内充分发展湍流的传热系数与平均流速U的0.8次方成正比,与内径D的 0.2次方成 反比。

8. 大空间自然对流处于湍流状态时有自模化特征,此时传热系数与尺寸 无关

9. 自然对流传热在湍流条件下发生关于特征尺度L的自模化现象 10. 在蒸汽的凝结过程中珠状凝结的传热系数大于膜状凝结 11. 自然对流传热是指流体在浮升力作用下的对流

12. 管槽内对流传热的入口效应是指(流体入口段由于热边界层较薄而具有较高的对流传热系数)

13. 流体在大空间沿竖壁作自然对流传热时,对于湍流工况,其对流传热系数正比于竖壁高度的0次方

14. 大容器沸腾曲线分为自然对流、核态沸腾、过渡沸腾、膜态沸腾 四个区段 15. 流体纯自然对流传热的准则方程可写成Nu=f(Gr,Pr)

流体掠过平板对流传热时,在下列边界层各区中,温度降主要发生在层流底层(1)主流区 (2)湍流边界层 (3)层流底层 (4)缓冲区 (5)湍流核心区 16. 空气自然对流传热系数与强迫对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相比要小的多 17. 沸腾的临界热流量qc是从核态沸腾过渡到膜态沸腾的转折点 18. 液体沸腾时,汽泡内的压力大于汽泡外液体的压力表面张力 19. 定型准则是指全部由已知量构成的准则 20. 工程中,较为常用的沸腾工况是指核态沸腾 21.下述哪种手段对提高对流传热系数无效? (1)提高流速 (2)增大管径 (3)采用入口效应 (4)采用导热系数大的流体 22.Nu(努谢尔特)准则反映2)对流传热强度 23.判断管内湍流强制对流是否需要进行人口效应修正的依据是l/d<50 24.相变传热的特征为)液体的表面张力、汽化潜热

25.冷却液润湿壁面的能力取决液体的表面张力 、液体与壁面间的附着力

26.在饱和沸腾时,随着壁面过热度的增高将会出4 个换热规律全然不同的区域。

27.对流传热微分方程组共有4类方程连续性方程、动量微分方程 、能量微分方程、对流传热微分方程

28.自由对流传热的流态主要取决于Gr的数值

29..影响膜状换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是 (1)蒸汽流速 (2)不凝结气体

30.黑度:实际物体的辐射力与同温度下黑体辐射力的比值,即物体发射能力接 近黑体的程度。 辐射力:单位时间内物体的单位辐射面积向外界(半球空间)发射的全部波长的 辐射能。 漫反射表面:如果不论外界辐射是以一束射线沿某一方向投入还是从整个半球 空间均匀投入,物体表面在半球空间范围内各方向上都有均匀的反射辐射度 Lr,则该表面称为漫反射表面。

有效辐射: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离开的总辐射能,即发射辐射和反射辐射之 和

角系数: 从表面1发出的辐射能直接落到表面2上的百分数 投入辐射: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总辐射能

31基尔霍夫定律表明,善于辐射的物体也善于x吸收,在同温度下,黑体具有 最大的辐射力,实际物体的吸收率永远小于1。基尔霍夫定律指出了物体辐射力,吸收碧之间的关系。

32.气体辐射具有2个特点,气体的辐射和吸收对波长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气体的辐射和吸收在整个容积中进行

33.辐射传热的空间热阻主要与两个表面之间的角系数及辐射换热面积有关。 34.普朗克定律揭示了黑体光谱辐射力按 波长与热力学温度变化的分布规律

T24

35.公式Eb,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黑体辐(其中C0=5.67W/(mK))

1004射力其中Eb指的是黑体辐射力 36.一般不能将气体当作灰体处理的原因是因为气体辐射对波长有选择性 37. 对于气体来说,吸收能力差的物体穿透能力好

对于固体和液体来说,吸收能力大的物体反射 能力差 38.描述黑体表面辐射能量按空间方向的分布规律称为兰贝特定律

39.描述黑体的光谱辐射力与波长和绝对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称为普朗克定律 玻璃可以透过可见光,为什么在工业热辐射范围内可以作为灰体处理 所谓灰体是针对热辐射而言的,灰体是指吸收率与波长无关的物体。在红外区段,将大多数实际物体作为灰体处理所引起的误差并不大,一般工业热辐射的温度范围大多处于2000K以下,因此其主要热辐射的波长位于红外区域。许多材料的单色吸收率在可见光范围内和红外范围内有较大的差别,如玻璃在可见光范围内几乎是透明的,但在工业热辐射范围内则几乎是不透明的,并且其光谱吸收比与波长的关系不大,可以作为灰体处理。)

40.什么是“温室效应”?为什么说大气中的C02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可以从气体辐射的特点和能量平衡来加以说明。CO2气体具有相当强的辐射和吸收能力,属于温室气体。根据气体辐射具有选择性的特点,CO2气体的吸收光带有三段:2.65—2.8、4.15—4.45、13.0—17.0μm,主要分布于红外区

域。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波长范围在0.38一0.76μm,因此,对于太阳辐射C02气体是透明的,能量可以射入大气层。地面向空间的辐射是长波辐射,主要分布于红外区域,这部分辐射在CO2气体的吸收光带区段C02气体会吸收能量,是不透明的。在正常情况下,地球表面对能量的吸收和释放处于平衡状态,但如果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会使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导致大气温度上升,导致了所谓温室效应。)

41.肋壁总效率是指肋侧表面总的实际换热量与肋侧壁温均为肋基温度的理想散热量之比 42.

传热器的热计算方法平均温压法,传热单元数法

43.不论是顺流还是逆流型传热器,对数平均温差计算式都可以统一表示成

tmtmaxtmin

tmaxlntmin44.污垢热阻是指垢换热面的传热热阻与洁净换热面的传热热阻之差,m2.K/W 45.复杂流型传热器的平均温差Δtm可以通过逆流布置时的平均温差Δtm逆来计算,表达式是tmtm(逆流)其中Φ为温差修正系数

46.传热器的效能是指换热器实际传热的热流量与最大可能传热的热流量之比) 47.在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为了传递相同的热量,比较各种流动型式,采用逆流布置的对数平均温差最大,所需传热面积最小

48.当采用加肋方法强化传热时,肋片应加在传热系数较小一侧会最有效

49.有一板式传热器,热流体进口温度80℃、出口温度50℃,冷流体进口温度10℃、出口温度30℃,则顺流布置时和逆流布置时的对数平均温差分别为多少? ( )

(1)45.0℃,45.0℃ (2)42.5℃,40.0℃ (3)44.8℃,39.9℃ (4)39.9℃,44.8℃ 50.对于换热器的顺流与逆流布置逆流的平均温差大于等于顺流/冷流体出口温度逆流可大于顺流/换热器最高壁温逆流大于等于顺流 51.临界热绝缘直径是指管道热损失最大时的热绝缘直径 52.增厚圆管外的保温层,管道热损失将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53.换热器管内为被加热水;管外为烟气,水侧结垢后管壁温度增大或烟侧积灰后,管壁温度减小 54.传热单元数 KA/Cmin 55.热流体和冷流体交替地流过同一流道的换热器称为回热式换热器

对壳管式换热器来说,两种流体在下列情况下,何种走管内,何种走管外1)清洁与不清洁的;(2)腐蚀性大与小的;(3)温度高与低的;(4)压力大与小的;(5)流量大与小的;(6)粘度大与小的。

不清洁流体应在管内,因为壳侧清洗比较困难,而管内可定期折开端盖清洗;(2)腐蚀性大的流体走管内,因为更换管束的代价比更换壳体要低,且如将腐蚀性强的流体置于壳侧,被腐蚀的不仅是壳体,还有管子;(3)温度低的流体置于壳侧,这样可以减小换热器散热损失;(4)压力大的流体置于管内,因为管侧耐压高,且低压流体置于壳侧时有利于减小阻力损;(5)流量大的流体放在管外,横向冲

刷管束可使表面传热系数增加;(6)粘度大的流体放在管外,可使管外侧表面传热系数增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