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研究 微博热潮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 苏锡民 (河南中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河南 郑州450000) 摘要:微博以即时性强、交互性强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大学生年轻活跃、素质高、参与性强,因此,应对微博热 潮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如何利用微博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 课题。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思想道德 一、微博中国化历史沿革 于探索阶段,市场尚不成熟,各微博网站在产品功能设计、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基于有线和无线互联网终端发布 运营方式等方面进行着本土化改造,试图走出能满足用户 精短信息供其他网友共享的即时信息网络。微博产品独特 需求、适应中国发展的道路。 的理念和良好发展态势,不但为Twitter赢得了来自世界各 (-)成长期(2009年-2010年) 地的用户.而且引来了众多的模仿者。 2009年,国内微博迎来了一股热潮,中国互联网行业 Twitter进入中国以后不仅名字变为“微博”,而且功能 最具影响力的新浪网当年10月份面向公众开放,成为门户 也发生了本质变异,在慢热的状态下发展着。 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广大公 (一)引入期(2007年~2008年) 众的视野。此后,网易网、腾讯网、搜狐网、凤凰网等各大门 2007年.饭否网的建立开启了中国的微博时代,同时 户网站相继发力微博,至此国内微博竞争格局初见端倪,同 带动了多个同类网站的发展。从2007年5月到2008年年 时也加剧了微博市场额竞争。 初,是我国微博发展的引入期,这一阶段国内微博市场尚处 (三)高速期(2010年至今) 2010年,中国互联网应用发展最快的就是微博服务, 收稿日期:2013--01—22 短时间内。微博成为个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表达诉求、 作者简介:苏锡民(1984_),男,河南中医学院思想政 反映、了解舆情的有效渠道。高校也加入这个庞大的微 治理论教学研究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 博大军,部分高校开通了官方微博。截至2010年12月底, 个人一生当中要准备适应两种考量.第一种是总分的考量, 2.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 第二种是特长的考量。”在校园里.决定学生命运的似乎总是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渠道,大学师 分数.一旦踏入社会,就需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获得职业并 生关系相对松散,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精 享受成就.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获得社会职业,并 心设计课堂教学,动员各种力量,利用多种资源,多管齐下, 且享受职业成就。因此,学校教育除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发现学生的特长, 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生理心理素质,使学生达到合格的要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求,还要注重对学生特长的培养。社会需要“合格+特长”的人 3.科学合理地开发、设计和使用学习包资源 才,“合格+特长”比“优良+特长”有着更为宽泛的适应性。 学习包的开发和使用是CBE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内 培育“合格+特长”的人才是学校发展、学生成才的必 容,高校在培养“合格+特长”人才的过程中,要积极组建团 由之路 队,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开发学习包资源,并根据知识的 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整体素质如何,直 更新、学生群体的变化,不断对学习包进行测试和更新,利 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而大学生成长的片面 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其学习效果。 和残缺会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无立足之地。伴随着 4.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各界对学校的要求和对人才的 辅导员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执行 评判标准日益提高,规范的学校虽说暂无生存之忧,但发展 者和检验者。与其他教师相比,辅导员在培养“合格+特长” 前途却充满变数;合格的学生虽有“证”在手,但也只能是 人才方面具有情感、时间、资源等优势,高校要积极创造条 “泯然众人矣”。为此,走“规范+特色”的办学之路,培育“合 件,鼓励辅导员积极工作,全力培养“合格+特长”人才。 格+特长”的人才是推动学校发展、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 四、高校培养“合格+特长”人才的四个关键点 参考文献: 1.加强学习指导,统一全体教职工及全体学生的思想 [1】兰虎.CBE互动教学模式在焊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 基于CBE教育思想的“合格+特长’1人才培养模式是否能 应用叨.焊接技术,2010,(12). 在运行过程中产生预期效果。首先需要对这一模式的使用者 [21王梅.“合格加特长”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叨.高职教育, 和受用者进行指导,统一思想认识,把正确的办学思想转化为 1994,(4). 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要不 p1杨春苑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差异叨.教学与管 断开展师资培训,切实更新师生观念,允许教师在一定的指导 理(理论版),2007,(4). 思想下进行创新,不断充实‘啥袼+特长’,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责编:晓 月 河南教育(高教)2013.4 15 德育研究 全国有90多所高校在新浪开通官方微博。 二、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 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生活、学习和交际等方面,同时也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带来了新机遇、提供了新手段。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挖掘微博的思想政治教 育价值,利用微博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微博 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最新调查 数据,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已达到25 亿,较2010年底增长了296D%,网民使用率为48.7%。在我 国。微博的使用仍是以“80后”‘'90后”的青年人为主。根据 缔元言(万瑞数据)统计分析,在微博用户中,l8岁~30岁的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要关注新 生的社会现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是面向未来的教育,虽然微博对大学生存在诸多的负面影 用户是主体,其中,18岁 ̄25岁(符合大学适龄阶段)的微博 用户达36.4%,63%以上的用户具有本科学历。 (一)正面影响 响,但是高校应挖掘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利用微博创 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 能.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 人生观。 1.大学生心理。大学生通过微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宣泄情绪。有助于缓解不良情绪,减少抑郁症、自杀等恶性 现象的发生;大学生使用微博可以很好地满足自我表达、张 扬个性的需求,简单而易行;微博即时、自主的特点,能活跃 大学生的思维,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只言片语的阅读 中明白更多的哲理。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微博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使微博信息传播的群体范围 不断扩大,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 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微博的影响力是一把“双刃剑”,不善加 管理和利用,其结果不可想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加 2.大学生生活。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传播、交流信息的 方式,拓宽了信息来源渠道:微博内容简练,便于大学生即 时抒发感情,符合当前大学生快节奏的生活需求;促进大学 生对公共事件、国家大事的关注。 3.大学生学习。大学生合理利用微博提供了学习知识、 开阔视野、缓解压力的平台;面对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情 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使大学生能 够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辨别良莠、慎于判断,自觉抵制腐蚀 和诱惑,追求真理。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大学生的道 德标准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避免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分离, 增强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 通过课堂讲授、座谈讨论等形式,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 理,从而提高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微博应用 的扩大化,这种方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 况.微博的及时性与迅捷性保证了大学生求知的路径与时 间;微博使用群体日益扩大,信息传播多元化,能够充分满 足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用微博可以历览世间百态, 使大学生尽快了解和适应社会,尽快成熟起来。 4.大学生交际。消除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共享丰富 信息,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基于共同话题产生 兴趣成为好友,扩大了大学生的社交范围.使他们能够形成 固定的社交圈。 (二)负面影响 1.大学生心理。削弱大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大学生 育手段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借助微博得以创新和优化。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限于学习时间.而且可以通过微博延 伸到大学生的Et常生活,使大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思想政 治教育关怀;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由高校的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与微博群体等开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空 在体验微博的过程中心灵得到极大地满足.懈怠了现实社 会的奋斗;沉溺于微博交流,混淆虚拟与真实的界限,有可 能形成焦虑、抑郁、淡漠等不良心理;部分大学生通过微博 炒作自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利于自身的成长。 2.大学生生活。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迷恋微博, 沉溺于虚拟世界的社交,对现实社会的交流无暇顾及,脱 离现实社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异化,对大学生的身心造成 不良影响。微博的随意性特点造成了大学生随意性的生活 间进行整合,实现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造,应对新 时代的挑战。 (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的提升。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论在知识传播上,还是在 道德教育上都扮演着权威的角色,受教者被动地接受教育 者的知识灌输。微博的Et益普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 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主动加强网络知识和技能 态度,微博中大量的虚假信息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干 扰。 的学习,利用微博提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领.使 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形象化,有良好的效果,更好地对大学生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3.大学生学习。大学生沉溺于微博,浪费时间,耽误学 习;在浪费时间和精力的同时影响其正常的逻辑思维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微博自主性特点使得网络用语泛 滥,影响规范写作的学习。 4大学生交际。网络交往弱化了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 [1 燕林,李卢一.微博客教育应用初探明冲国信息教育化, 2010,(2). 力.消除了现实交往中的信任感、责任感、道德感,长此以 [2]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思想政治工作 研究,2010,(4). 往.容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冷漠;部分大学生对微博传 播的流言很难识别,不能有效控制。 三、利用微博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交际工具,正潜移默化地影 l6河南教育(高教)2013.4 『3]潘昕.略论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叨.经济 研究导论,2012,(10). 责编: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