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原毁》练习案 教师版

《原毁》练习案 教师版

来源:爱go旅游网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编制:葛剑 审核:葛剑 包科人:许全生 2012-7-6

《原毁》导学案(教师版)

一.知识梳理(A级)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wèn)也 懦.(nuò)者必怒于色矣 二.文本研习(B级)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

其责.己也.

重以周(要求。)(句中停顿,无实义。) 其责己也重以周...

(严格而周密。) 其待人也轻以约...

(宽容而简约。) 闻古之人有舜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 求其所以..

为舜者(……的原因。) 第 1 页 共 19 页

其国家可几.(jī)而理欤.

(yú)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编制:葛剑 审核:葛剑 包科人:许全生 2012-7-6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这样。)(却。) ..

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比得上,赶得上。)(保留。) ..

早夜以思(表修饰关系。) .

后世无及焉(比得上,赶得上。)(代词,他。) ..

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缺陷,过错。) .

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擅长。) .

即其新,不究其旧(就。) .

§2

其责人也详(周全。) .

其待己也廉(少,低。) .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引进动作的对象,无实义。) .

第 2 页 共 19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编制:葛剑 审核:葛剑 包科人:许全生 2012-7-6

举其一,不计其十(指摘。) .

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名望。) .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一般人。) ..

§3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虽然如此,虽然这样。) ..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修养品性。) .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附和。)(朋友,伙伴。) ..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因此。) ..

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读书人。)(昭著,彰显。) ..

道德之行,难已(贯彻实行。) .

§4

第 3 页 共 19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编制:葛剑 审核:葛剑 包科人:许全生 2012-7-6

其国家可几而理欤(大概,差不多。)(治理。) ..

3.分析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早夜:名词活用为状语,在早晨、在夜里。)

即其新,不究其旧(新、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现在的情况,过去的情况。)

详,故人难于为善(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好事。)

廉,故自取也少(取:动词活用为名词,得益。)

己未有善(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优点。)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外、内:名词活用为状语,对外、对内。)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善—擅)

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说—悦)

5.指出下列特殊句式。

第 4 页 共 19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编制:葛剑 审核:葛剑 包科人:许全生 2012-7-6

闻古之人有舜者。(定语后置)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状语后置)

尝试语于众曰。(状语后置)

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状语后置)

6.句子翻译

①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赶不上舜的地方,保留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

②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舜,是大圣人,后世没有人能赶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后世(也)没有人能赶上他的。

③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那个人,能有这些优点,这就足够算得上是一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些事,这就足够算得上是一个有才艺的人了。

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第 5 页 共 19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编制:葛剑 审核:葛剑 包科人:许全生 2012-7-6

(这些人)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⑤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那样高的标准要求别人,我没看出他在尊重自己。

⑥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虽然如此,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说的就是懒惰和嫉妒。

⑦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一定毫不客气地说出反对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从脸上表露出反对的颜色。

⑧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读书人处在这个世上,希望名誉显扬,道德畅行,真难了。

⑨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身居高位而将要有作为的人,如果得到我所说的这些道理而牢记住它,那他的国家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

第 6 页 共 19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编制:葛剑 审核:葛剑 包科人:许全生 2012-7-6

巩固练习

一、知识回顾

1.《原毁》的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代人。《原毁》中的原是__________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韩愈 退之 唐 推究本源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

周:全面 B.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

也”。C.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

其新 图:考虑 D.夫是之谓不以众人..

待其身 众人:许 多人 解析:选D。众人:一般人。

3.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第 7 页 共 19 页

病:缺点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编制:葛剑 审核:葛剑 包科人:许全生 2012-7-6

例: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

A.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

B.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

C.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

D.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

解析:选C。A项,“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B项,“以”介词,翻译为“用”。C项,“以”介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和例句相同。D项,“以”连词,表目的,翻译为“来”。

4.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①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

A.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 B.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得不到的益处。

C.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不做好事。 D.只怕那个人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

②求其所以为舜者。( )

第 8 页 共 19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编制:葛剑 审核:葛剑 包科人:许全生 2012-7-6

A.求舜这个人。 B.以舜为榜样来要求自己。

C.让舜这个人来帮助自己。 D.所以这个人就是舜。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情况。翻译句子要注意翻译方法和技巧,注意对句子中重点词的准确理解。

答案:①A ②B

5.为下列各句中的“之”选择相应的用法。

A.结构助词“的” B.语气助词 C.代词

(1)古之君子( ) (2)处处志之( ) ..

(3)得吾说而存之( ) (4)渔人甚异之( ) ..

解析:这道题目的是使熟悉“之”的三种最常见的用法。“之”在古代汉语中可作实词,起指代作用;也可作虚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的”,有时只表示语气,没有实际意义。解答时将三种用法“代”入原句一试便知。

答案:(1)A (2)B (3)C (4)C

6.对本文的中心理解不正确的一句是( )

第 9 页 共 19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编制:葛剑 审核:葛剑 包科人:许全生 2012-7-6

A.《原毁》通过对比古今君子责己待人的不同态度,批判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毁谤风气,并明确指出“怠与忌”就是产生“谤”的根源。

B.《原毁》通过对比古今君子责己待人的不同态度,说明时代不同,人们的思想也不同。

C.《原毁》通过对比古今君子责己待人的不同态度,赞扬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毁谤风气,并明确指出“怠与忌”就是产生“谤”的根源。

D.《原毁》通过对比古今君子责己待人的不同态度,高度赞扬了古之君子。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中心的理解程度。需要细细研读课文,认真体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中心。

答案:C

二、综合应用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

第 10 页 共 19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编制:葛剑 审核:葛剑 包科人:许全生 2012-7-6

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7.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待人也轻以约.

约:简约 B.就.

其如舜者 就:仿效 C.是不亦责于身者重.

以周乎 重:严格 D.即其新不究.

其旧 究:探究 解析:选D。究:苛求。

8.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A.闻古之人有舜者.

第 11 页 共 19 页

)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编制:葛剑 审核:葛剑 包科人:许全生 2012-7-6

则或咎其欲出者 .

B.求其所以为舜者 ..

所以游目骋怀 ..

C.后世无及焉 .

盘盘焉,囷囷焉 .

D.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解析:选A。代词,……的人;B项,表原因/所用来……的(方式、礼节等);C项,第三人称代词,他/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项,语气词/通“于”,引出比较的对象。

9.下列各项对文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是“古之君子”的表现特征,也是本段的中心论点。

B.文章以一向被古人尊为圣君或圣贤的舜和周公为例,这就增强了说服力和可信性,因为取的是楷模,是无可非议的典范。

第 12 页 共 19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编制:葛剑 审核:葛剑 包科人:许全生 2012-7-6

C.于人“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这是对他人缺点的态度;而对他人的优点却唯恐其做了好事而得不到应有的利益。

D.本段通过对古之君子责己待人的正确态度的分析,阐述了本文的正题,下面的因为要探求谤毁之源的对象是“今之君子”的态度,对本段起到了恰如其分的衬托作用。

解析:选D。“阐述了本文的正题,下面的因为要探求谤毁之源的对象是“今之君子”的态度,对本段起到了恰如其分的衬托作用”错。第二段是本文的正题,此段对第二段起了一个衬托作用。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严格而全面,所以不会怠慢;宽而少,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2)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第 13 页 共 19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编制:葛剑 审核:葛剑 包科人:许全生 2012-7-6

祭鳄鱼文

韩 愈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

①,卵育于此,亦固其所。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

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献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②不安溪潭,据外食民、畜、熊、豕、鹿、麞,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抗拒,争为长雄。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③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之命以来为吏,故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④,为民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

第 14 页 共 19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编制:葛剑 审核:葛剑 包科人:许全生 2012-7-6

(选自《昌黎先生集》)

【注】 ①揜:同“掩”。②睅然:睅(hàn),眼睛鼓出的样子。③伈伈:伈(xǐn),恐惧的样子。:(xiàn),美丽的样子。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准确的一项是( ) A.列.

山泽,罔绳擉刃 列:同“烈”,焚烧 B.今天子嗣.

唐位 嗣:继承 C.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

也 徙:迁 D.夫傲.

天子之命吏 傲:傲慢 解析:选D。傲:向别人显示骄横,引申为“蔑视”。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

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 ②木欣欣以.

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第 15 页 共 19 页

)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编制:葛剑 审核:葛剑 包科人:许全生 2012-7-6

B.①驱而出之四海之外 .

②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C.①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 .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 .

D.①必尽杀乃止 .

②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

解析:选D。A项,“以”,①介词,把;②连词,表并列。B项,“之”,①动词,到;②助词,的。C项,“其”,①代词,你;②语气词,表疑问。D项,“乃”,都是副词,才。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秦济是潮州刺史指派去把一只羊、一头猪投到恶溪江中的州衙军事头领。

B.潮州是大禹足迹到过的地方,原先也是扬州所管辖的属地,朝廷早就派州县进行管治。

C.韩愈原意为驱除鳄鱼而向它们低头,不愿意受潮州百姓和官吏的耻笑而在这里苟且偷安。

第 16 页 共 19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编制:葛剑 审核:葛剑 包科人:许全生 2012-7-6

D.这篇文章体现了韩愈为民除害的思想;文章虽然短小,却义正辞严,跌宕有力。

解析:选C。C项,“韩愈原意为驱除鳄鱼而向它们低头”错。

14.断句与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

(2)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抗拒,争为长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7 页 共 19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编制:葛剑 审核:葛剑 包科人:许全生 2012-7-6

答案:(1)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

(2)①鳄鱼之所以生息繁育在此水泽之中,也就情有可原了。

②只为吃肥自己与繁育后代,胆大包天,竟敢对抗本刺史,妄想与本刺史争高低。

③不然的话,就是鳄鱼愚蠢顽固,虽然刺史已经有言在先,但还是听不进,不理解。

参考译文:

某年某月某日,潮州刺史韩愈指派州衙军事头领秦济,将一只羊、一头猪投入恶溪江水中,让鳄鱼上来食用,并当场警告鳄鱼:

早时候,先王夺得了天下,治理所有山川湖泊,把那些为害百姓的毒蛇恶虫猛兽,全都驱赶出国境之外。后来的君王因德行差,导致国家能直接管辖的区域大为缩小,一度连长江、汉水一带都被少数民族占去了,像潮州这样远在南岭之外、南海之滨、距京城万里的地方,就更无法顾及了!在那种情况下,你们鳄鱼居处在潮州一带,生息繁育在此水泽之中,也就情有可原了。而当今天子继承大唐皇位,英明伟大,威严仁慈,朝廷早已恢复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权,再也没有哪个地方可以任由他人胡作非为了。就拿潮州来说吧,它本是大禹到过的地方,原先也是扬州所管辖的属地,国家早就派了州、县进行管治,这里是堂堂正正向朝廷缴纳赋税、四时照常祭祀百神的一片王土,岂能容许你们这些为害人民的鳄鱼与本刺史混杂在一起!

本刺史秉承天子之命,前来潮州镇守疆土、管治百姓,而你们这些两眼鼓突、不知好歹的鳄鱼,不

第 18 页 共 19 页

江苏省宝应中学高三语文导学案 编制:葛剑 审核:葛剑 包科人:许全生 2012-7-6

是老老实实呆在溪河水潭之中,而是四处逞凶残害人畜,只为吃肥自己与繁育后代,胆大包天,竟敢对抗本刺史,妄想与本刺史争高低。本刺史即使软弱,也决不会在你们面前低头,对你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任由你们继续作恶,就等于愿意受潮州百姓与官吏耻笑,在这里犹如行尸走肉!更何况本刺史是皇帝派来的,所以,一定要向你们这些鳄鱼说清楚。

鳄鱼们如果你们识相的话,我奉劝你们:在潮州的南面,就是大海,那大海无边无际,无论巨鲸大鹏,还是虾、蟹与小鱼,都可以在那里栖身。那里有食物、有住处,凭你们的能耐,早上从潮州出发,晚上就可到达那个地方。现在我与你们约定:以三日为期,尽快带领自己这些丑类迁往南边的大海,赶紧避开朝廷派来的封疆大吏。如果三日时间不够,可以延至五天;五天还不够可以再延长到七天;七天的时间仍没做到,那就是要赖着不走,显然是不听刺史的话,眼中没有刺史了。不然的话,就是鳄鱼愚蠢顽固,虽然刺史已经有言在先,但还是听不进,不理解。凡是藐视天子派来的,不听从劝告,不肯迁徙回避,顽固不化仍继续为害百姓生命财产者,都在可杀之列。本刺史势将挑选派出州里有本事的吏员和百姓中技艺高强者,带着强弓毒箭,对你们这些作恶的鳄鱼进行围剿,直到把你们全部杀干净为止。先此奉告,千万不要后悔莫及!

第 19 页 共 1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