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路
这次课程设计是通过PRO/E5.0软件实现的。PRO/E5.0是一款集CAD/CAM/CAE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三维软件,在目前的三维造型软件领域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并作为当今世界机械CAD/CAE/CAM领域的新标准而得到业界的认可和推广;它是采用参数化设计的、基于特征的实体模型化系统,设计人员可以采用具有智能特性的基于特征的功能去生成模型,如腔、壳、倒角及圆角,您可以随意勾画草图,轻易改变模型。这一功能特性给工程设计者提供了在设计上从未有过的简易和灵活。
本次综合课设我的设计题目CA6140车床法兰盘,创建思路是通过旋转工具创建零件,然后利用拉伸,倒角,倒圆角等创建其余特征,最终完成实体建模,并完成加工,攥写加工工序,刀具的选择等。
一、零件的分析 1、零件的作用
CA6140卧式车床上的法兰盘,为盘类零件,用于卧式车床上。车床的变速箱固定在主轴箱上,靠法兰盘定心。法兰盘内孔与主轴的中间轴承外圆相配,外圆与变速箱体孔相配,以保证主轴三个轴承孔同心,使齿轮正确啮合。主要作用是标明刻度,实现纵向进给。
2、零件的工艺分析
0.045法兰盘是一回转体零件,有一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以Φ200mm的孔为中心 ,0.120包括:Φ1000.34mm的外圆柱面及左端面, 尺寸为Φ450.017mm的圆柱面,Φ90mm的外圆柱
面、右端面及上面的4个Φ9mm的透孔, Φ4500.6mm的外圆柱面及上面的Φ6mm,Φ4mm的孔, Φ90mm端面上距离中心线分别为34mm和24mm的两个平面。
并且其余加工面都与它有位置关系,可以先加工它的一个端面,再借助专用夹具以这个端面为定位基准加工另一端面,然后再加工孔到尺寸要求,再以孔定位加工各个表面。
3、制定工艺路线
工序 1 粗车Φ100端面及外圆柱面
工序 2 粗车Φ45端面及外圆柱面,粗车Φ90的端面及外圆柱面 工序 3 钻、粗绞Φ20的孔
工序 4 半精车Φ100的端面及外圆柱面,半精车Φ90的外圆柱面,车Φ100、Φ90外
圆柱面上的倒角,车Φ20孔的左端倒角
工序 5 半精车Φ45的端面及外圆柱面,半精车Φ90的右端面,车3×2退刀槽,车
1
Φ45圆柱面两端的倒角,车Φ20 内孔的右端倒角
工序 6 精车Φ45的外圆,精车Φ90的右端面及外圆柱面 工序 7 精车Φ100的端面及外圆柱面 工序 8 成形车刀粗、半精、精车B面 工序 9 粗铣Φ90圆柱面上的两个平面
工序 10 半精铣Φ90圆柱面上离中心线34mm的平面 工序 11 半精铣Φ90圆柱面上离中心线24mm的平面 工序 12 精铣Φ90圆柱面上离中心线24mm的平面 工序 13 精磨Φ90圆柱面上离中心线24mm的平面 工序 14 磨Φ45外圆柱面 工序 15 钻4×Φ9透孔 工序 16 钻Φ4孔,铰Φ6孔 工序 17 抛光B面 工序 18 去毛刺 工序 19 刻线、刻字 工序 20 镀铬 工序 21 检验入库
4、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下: 1. 4500.017mm外圆表面
毛坯:5 粗车外圆:3 半精车外圆:1.4 精车外圆:0.4 精磨外圆0.2
2. 外圆表面Φ1000.120.34mm
毛坯:6 粗车外圆:4 半精车外圆:1.5 精车外圆:0.5 3.B面Φ4500.6mm
毛坯:4 粗车外圆:2 半精车外圆:1.5 精车外圆:0.5
4、B面中两个端面:
毛坯:3 粗车:2 半精车:0.8 精车:0.2
5.孔Φ200.0450mm
毛坯:20 钻孔:18 扩孔:1.7 铰孔:0.2 精铰:0.1
2
6.Φ90mm外圆
毛坯:6 粗车外圆:4 半精车外圆:1.5 精车外圆:0.5
0.127. Φ1000.34mm左端面
毛坯:3 粗车:2 半精车:0.8 精车:0.2
8、90mm右端面
毛坯:3 粗车:2 半精车:0.8 精车:0.2
0.0459、90mm圆柱面上离200mm孔中心线34mm的平面
毛坯:11 粗铣:10.3 半精铣:0.7
0.04510、90mm圆柱面上离200mm孔中心线24mm的平面
毛坯:21 粗铣:20.1 半精铣:0.7 精铣0.15 精磨:0.05
二、零件的创建过程:
由于零件是回转体零件,所以可以采用旋转来创建,创建如下图2-1所示的草绘:
图2-1草绘图样
然后单击旋转按钮,做如下图2-2的设置:
3
图2-2旋转设置菜单
单击打勾,完成旋转创建。创建后的模型如下图2-3:
图2-3零件旋转后模型
之后对零件进行倒角,如下图所示,单击倒角按钮,选中零件要倒角的两条边,进行倒角,倒角后如下图2-4所示:
图2-4 倒角后模型
参数设置如下图2-5:
4
图2-5 倒角设置
下一步骤为对零件进行倒圆角,参数设置如下图2-6:
图2-6倒圆角参数设置
倒角后如下图2-7所示:
图2-7倒圆角后模型
接下来对零件进行钻孔,采用拉伸来进行创建 草绘如下图样2-8:
图2-8拉伸草绘图样
5
选择拉伸操作,设置如下图2-9:
图2-9拉伸设置
单击勾,完成创建。
还是采用拉伸,创建零件的中心孔,草绘如下图2-10:
图2-10拉伸设置
设置如下2-11:
图2-11拉伸设置
单击勾完成。
之后,采用拉伸来进行创建,草绘如下2-12:
图2-12拉伸草绘图样
6
采用拉伸,设置如下图2-13:
图2-13拉伸设置
单击勾完成设置。
下一步为侧壁孔的创建;创建如下图2-14所示的两个平面DTM1和DTM2
图2-14 创建出的两个基准面
之后创建一条基准轴线,如图2-15所示:
图2-15 创建出的基准轴
选择拉伸一个直径4毫米的孔,之后拉升一个指定深度的6毫米的孔,设置分别如下图2-16和2-17:
图2-16 拉伸设置
7
图2-17拉伸设置
注:草绘平面DTM1平面。
最后进行零件上下端面孔的倒角,设置与上面倒角相同,此处省略。 至此零件的创建全过程均完成。 三、零件的加工过程 粗车Φ100端面及外圆柱面
进行如下的创建,如图3-1,3-2所示
图3-1新建菜单
图3-2新文件选项
8
然后装配参照模型,把刚建好的零件装配进去,作为参照模型,再放置里选择缺省模式。装配好参照模型后,进行工件的创建,装配参照模型设置如下图3-3所示
图3-3装配设置
选择手动创建工件,之后根据确定的各部分的加工余量,选择旋转创建工件,创建好后的工件如下图3-4所示:
图3-4 工件模型
由于零件是回转体零件,所以采用车削,可以大大提高加工效率,根据工艺路线,先车该零件的大端面及圆柱面,过程如下:由于工件是回转的,在工件表面的回转中心点创建一个坐标系ACS0,作为加工的零点,其中,Z轴应为轴线方向。创建完坐标系后,设置如下图3-5
图3-5 机床及夹具设置
创建一个车床,设置机床,夹具,机床零点等,完成后单击车削轮廓按钮,草绘车削轨迹,如下图3-6所示:
9
图3-6车削轨迹 图3-7 车削设置选项
单击完成退出草绘平面,之后点击勾完成车削轮廓绘制。单击轮廓车削按钮, 进行系列等设置如图3-7:
设置参数为下图,刀具设置为下图3-8:
图3-8刀具设置
加工参数设置如下图3-9所示:
10
图3-9车削参数设置
车床车削,主要需要设定切削进给、允许毛坯、允许Z坯件、主轴转数、刀具定向等。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完成。
刀具路径的设置如下图,单击“插入”选取草绘的刀具轨迹,如下图3-10所示
图3-10车削轨迹选取
单击“确定”完成。
之后即可进行屏幕演示,看加工过程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单击完成系列,完成车削过程的创建。如下图3-11所示
11
下一工步为车削大圆圆柱面,草绘轨迹如图3-12
图3-11菜单管理器图 图3-12车圆柱面车削轨迹
其余参数设置与车端面设置一样。
粗车Φ45端面及外圆柱面,粗车Φ90的端面及外圆柱面 车削轨迹及参数设置分别如下图3-13,3-14及3-15,3-16
图3-13车端面轨迹 图3-14 车圆柱面轨迹 车削参数设置如下,刀具同上一工序不变
图3-15车端面参数设置 图3-16车圆柱面参数设置
12
粗车Φ90的端面及外圆柱面的车削轨迹如下图3-17,3-18
图3-17 图3-18
参数设置如下图3-19及3-20
图3-19 车Φ90端面 图3-20 车Φ90端面
由于这些表面都需要粗车、半精车、精车,但是它们的车削轨迹都是同上不变的,只是参数设置不同,以上各端面或圆柱半精车参数如下图所示3-21——3-28所示:
13
图3-21半精车刀具参数
图3-22半精车Φ100端面参数设置 图3-23 半精车Φ100圆柱面面参数设置
14
图3-24半精车Φ45端面参数 图3-25半精车Φ45圆柱面参数
图3-26 精车Φ100端面及圆柱面参数
15
图3-27精车Φ45圆柱面 图3-28精车Φ45端面 车零件的B面,起车削轨迹如下图3-29及3-30所示
图3-29车B面轨迹一 图3-30车B面轨迹二 刀具及参数设置如下
16
图3-31 车B面刀具设置 半精车及精车B面参数设置
图3-33半精车B面参数
图3-32粗车B面参数设置
图3-34精车B面参数
17
钻、扩、粗铰、精铰Φ20的孔
由于钻的是中心孔,所以在车床上即可以实现加工,其需要设置的选项如下下图3-35所示:
图3-35系列设置 图3-36钻孔刀具设置 钻孔刀具设置如图3-36所示
坐标系选取位于Φ45端面中心的ASC1,其孔选择要加工孔的轴线,如下图3-37所示:
图3-37 加工的孔的轴线及参数
18
钻孔参数设置如下图3-38
图3-38 钻孔参数设置
至此,钻孔设置完成。扩孔,铰孔,精铰孔的刀具路径设置与钻孔相同,其参数及刀具设置如下3-39——3-44所示:
图3-39 扩孔刀具设置 图3-40扩孔参数设置 铰孔刀具及参数设置
19
图3-41 铰孔刀具设置 图3-42 铰孔参数设置
图3-43 精铰孔参数设置 图3-44 精铰孔参数设置 车Φ45圆柱面与Φ90端面间的退刀槽 草绘刀具轨迹如下图3-45
图3-45退刀槽车削轨迹 图3-46刀具参数
20
刀具及参数设置如图3-46及3-47所示
图3-47车退刀槽参数
屏幕演示看刀具运动正确后,点击完成系列退出系列设置。
铣90圆柱上的两个面,步骤如下,由于是铣端面,所以在车床上无法进行加工,需要换机床,即到铣床上进行加工。创建铣床的过程如下图3-48:
图3-48 操作设置
21
单击“文件”下方的所示
新建,然后单击按钮,进入到机床设置页面,如图3-49
图3-49 机床设置
然后再单击退出机床创建页面。
,之后选择机床名称,机床类型为铣床,轴数为三轴,最后单击确定,
由于铣削需要一个坐标系作为铣削的零点,因而需要先创建一个坐标系,如下图3-40所示:
图3-40 创建铣削坐标系
创建出的坐标系应使Z轴为需要铣削的平面的法线方向。
22
由于是平面,所以采用平面铣削的方式进行铣削。步骤如下:
图3-41 铣削系列设置 图3-42 铣削刀具设置
3-43铣削参数设置 3-45铣削平面
23
看刀具走刀轨迹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单击完成系列,退出铣削。进行下一个系列的设置。
下一个步骤仍然为铣削平面,由于上一步所建的坐标不符合要求,因此需要新建一个坐标,同样,Z轴正向为平面的法线方向,如下图3-46所示,
图3-46新建坐标系
余下步骤仍与上一步铣削相同,粗铣半精铣参数设置如下图3-47、3-48所示
图3-47 粗铣34端面参数设置 图3-48 半精铣34端面参数设置
24
和上面同样的方式,单击完成系列,完成系列设置。 最后钻圆柱壁上的孔 步骤如下:
由于先前所创建的坐标ACS2满足钻孔要求,所以可以不用去创建新坐标,直接运用ASC2坐标即可。
单击钻孔命令按钮
,之后进行系列设置,设置内容如下图3-49,参数设置如图3-50
图3-49 系列设置 图3-50参数设置 刀具设置如图3-51所示:
25
图3-51 刀具设置 图3-52 孔选取 坐标系及退刀平面的设置如图3-53所示
图3-53 坐标系击退刀面
单击完成系列,直径为4的孔加工系列完成。直径为6的孔加工过程与此相同,但参数设置及刀具设置如下图3-54及3-55
图3-54 刀具设置 图3-55 参数设置 至此,工件的加工过程完成。
四、后处理
单击菜单栏“工具”→“CL数据”→“编辑”,选择要进行后处理的NC系列如下图4-1所示
26
图4-1后处理菜单
选取一个NC系列,单击确定。之后“工具”→“CL数据”→“后处理”, 选中刚才所保存的文件,单击打开,在弹出的菜单管理器中单击完成,如图4-2所示:
图4-2 菜单管理器 图4-3 后置处理器列表
在弹出的后置处理器列表中选取一项,系统即会进行后处理。之后关闭弹出的窗口,在所保存的文件夹下即会有后处理的文件,其中文件后缀名为tap的文件及为加工代码。
下面为程序的一些加工代码:粗车大圆端面的加工代码 % G71 O0001
27
S160M03 G00X70.Y0. Z-1.5M08 G01X.5F104. Z5.5 X70. M30 %
粗车大圆柱加工代码: % G71 O0002 S500M03 G00X51.5Y0. Z4.707M08 G01Z-17.793F250. X58.5 Z4.707 M30 %
车45圆柱加工代码: % G71 O0003 S320M03 G00X-24.Y0. Z-104.892M08 G01Z-56.5F179.2 X-31. Z-104.892
28
M30 %
钻孔、扩孔、铰孔加工代码: % G71 O0004 S400M03 G00X0.Y0. Z-117.M08 G80 G00Z-77.
G81X0.Y0.Z-202.408R-77.F153.6 G80 M30 % % G71 O0005 S140M03 G00X0.Y0. Z-117. G80 G00Z-77.
G81X0.Y0.Z-202.949R-77.F134.4 G80 M30 % %
29
G71 O0006 S140M03 G00X0.Y0. Z-117. G80 G00Z-77.
G88X0.Y0.Z-197.R-77.F224. G80 M30 % % G71 O0007 S140M03 G00X0.Y0. Z-117.M08 G80 G00Z-77.
G88X0.Y0.Z-197.R-77.F224. G80 M30 %
粗铣24端面的加工代码: % G71 O0008 N0010T1M06 S210M03
30
G00X10.5Y-38.066 G43Z15.H01M08 Z5.
G01Z-.8F1.76 X-9.5 Y-29.607 X10.5 Y-21.148 X-9.5
X-9.532Y-12.689 X10.5 Y-4.23 X-10.652 Y4.23 X10.5 Y12.689 X-9.532 X-9.5Y21.148 X10.5 Y29.607 X-9.5 Y38.066 X10.5 Z5. G00Y-38.066 Z4.2 G01Z-2.6 X-9.5 Y-29.607 X10.5
31
Y-21.148 X-9.5
X-9.532Y-12.689 X10.5 Y-4.23 X-10.652 Y4.23 X10.5 Y12.689 X-9.532 X-9.5Y21.148 X10.5 Y29.607 X-9.5 Y38.066 X10.5 Z5. G00Y-38.066 Z2.4 G01Z-4.4 X-9.5 Y-29.607 X10.5 Y-21.148 X-9.5
X-9.532Y-12.689 X10.5 Y-4.23 X-10.652 Y4.23
32
X10.5 Y12.689 X-9.532 X-9.5Y21.148 X10.5 Y29.607 X-9.5 Y38.066 X10.5 Z5. G00Y-38.066 Z.6 G01Z-6.2 X-9.5 Y-29.607 X10.5 Y-21.148 X-9.5
X-9.532Y-12.689 X10.5 Y-4.23 X-10.652 Y4.23 X10.5 Y12.689 X-9.532 X-9.5Y21.148 X10.5 Y29.607 X-9.5
33
Y38.066 X10.5 Z5. G00Y-38.066 Z-1.2 G01Z-8. X-9.5 Y-29.607 X10.5 Y-21.148 X-9.5
X-9.532Y-12.689 X10.5 Y-4.23 X-10.652 Y4.23 X10.5 Y12.689 X-9.532 X-9.5Y21.148 X10.5 Y29.607 X-9.5 Y38.066 X10.5 Z5. G00Y-38.066 Z-3. G01Z-9.8 X-9.5
34
Y-29.607 X10.5 Y-21.148 X-9.5
X-9.532Y-12.689 X10.5 Y-4.23 X-10.652 Y4.23 X10.5 Y12.689 X-9.532 X-9.5Y21.148 X10.5 Y29.607 X-9.5 Y38.066 X10.5 Z5. G00Y-38.066 Z-4.8 G01Z-11.6 X-9.5 Y-29.607 X10.5 Y-21.148 X-9.5
X-9.532Y-12.689 X10.5 Y-4.23
35
X-10.652 Y4.23 X10.5 Y12.689 X-9.532 X-9.5Y21.148 X10.5 Y29.607 X-9.5 Y38.066 X10.5 Z5. G00Y-38.066 Z-6.6 G01Z-13.4 X-9.5 Y-29.607 X10.5 Y-21.148 X-9.5
X-9.532Y-12.689 X10.5 Y-4.23 X-10.652 Y4.23 X10.5 Y12.689 X-9.532 X-9.5Y21.148 X10.5
36
Y29.607 X-9.5 Y38.066 X10.5 Z5. G00Y-38.066 Z-8.4 G01Z-15.2 X-9.5 Y-29.607 X10.5 Y-21.148 X-9.5
X-9.532Y-12.689 X10.5 Y-4.23 X-10.652 Y4.23 X10.5 Y12.689 X-9.532 X-9.5Y21.148 X10.5 Y29.607 X-9.5 Y38.066 X10.5 Z5. G00Y-38.066 Z-10.2
37
G01Z-17. X-9.5 Y-29.607 X10.5 Y-21.148 X-9.5
X-9.532Y-12.689 X10.5 Y-4.23 X-10.652 Y4.23 X10.5 Y12.689 X-9.532 X-9.5Y21.148 X10.5 Y29.607 X-9.5 Y38.066 X10.5 Z5. G00Y-38.066 Z-12. G01Z-18.8 X-9.5 Y-29.607 X10.5 Y-21.148 X-9.5
X-9.532Y-12.689
38
X10.5 Y-4.23 X-10.652 Y4.23 X10.5 Y12.689 X-9.532 X-9.5Y21.148 X10.5 Y29.607 X-9.5 Y38.066 X10.5 Z5. G00Y-38.066 Z-13.8 G01Z-20.6 X-9.5 Y-29.607 X10.5 Y-21.148 X-9.5
X-9.532Y-12.689 X10.5 Y-4.23 X-10.652 Y4.23 X10.5 Y12.689 X-9.532
39
X-9.5Y21.148 X10.5 Y29.607 X-9.5 Y38.066 X10.5 Z5. G00Y-38.066 Z-15.6 G01Z-22.4 X-9.5 Y-29.607 X10.5 Y-21.148 X-9.5
X-9.532Y-12.689 X10.5 Y-4.23 X-10.652 Y4.23 X10.5 Y12.689 X-9.532 X-9.5Y21.148 X10.5 Y29.607 X-9.5 Y38.066 X10.5 Z5.
40
G00Y-38.066 Z-17.4 G01Z-24.2 X-9.5 Y-29.607 X10.5 Y-21.148 X-9.5
X-9.532Y-12.689 X10.5 Y-4.23 X-10.652 Y4.23 X10.5 Y12.689 X-9.532 X-9.5Y21.148 X10.5 Y29.607 X-9.5 Y38.066 X10.5 Z5. G00Y-38.066 Z-19.2 G01Z-25.1 X-9.5 Y-29.607 X10.5 Y-21.148
41
X-9.5
X-9.532Y-12.689 X10.5 Y-4.23 X-10.652 Y4.23 X10.5 Y12.689 X-9.532 X-9.5Y21.148 X10.5 Y29.607 X-9.5 Y38.066 X10.5 Z15. M30
心得体会
本次的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任务跟以往不同,而是更加严谨,按照生产要求,构建一个实实在在的零件实体,从三维建模,绘制工程图,到NC加工序列的生成,每一步都是自己结合已学知识独立完成,使我受益匪浅。
这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利用大型三维设计软件PRO/E 5.0进行实体建模和工程图绘制,之后根据零件的工艺过程进行数控加工。我加工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法兰盘,根据图纸,创建出零件来。在做该课程设计中,我也遇到过问题,体会到了自身的不足和知识的匮乏。它提醒了我,在今后的学习或是工作中都要时刻保持一颗谦虚的心,要多学习以充实自己,锻炼自己,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本次课程设计让我们对PRO/E软件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们提前接触了一些企业所用的正规工程图纸的信息,让我们对本专业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我想我会继续学习有关知识,为将来找到好的工作而努力。
在此感谢所有的老师同学所给以帮助,希望通过本次课设,我们都能有一个
42
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肖乾、张海、周大陆、周新建编.Pro/Engineer wildfire3.0中文版实用教程.中国电力出版社
[2] 肖乾、周慧兰、唐晓红、付伟、康永平编 . Pro/Engineer wildfire3.0中文版模具设计与制造实用教程.中国电力出版社
[3]翟瑞波 主编.数控加工工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4]李益民 主编.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