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流和流域特征

来源:爱go旅游网
河流和流域特征

一、填空题

1.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五段。

2.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

称________流域;否则,称________流域。

3. 自河源沿主流至河流某一断面的距离称该断面以上的________。 4. 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________。

5. 流域平均单位面积内的河流总长度称为________________。 6.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________过程和________过程。 7. 河川径流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 某一时段的降雨P与形成的径流深R,则R与P之比值称为____________。 9.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称为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__]。

a、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之和 b、地下分水线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c、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d、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2、山区河流的水面比降一般比平原河流的水面比降[__]

A、相当 b、小 c、平缓 d、大

3、甲乙两流域,除甲的流域坡度大于乙的外,其它的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都一样,则甲流域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___]

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

4、甲流域为羽状水系,乙流域为扇状水系,其它流域下垫面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的短历时暴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___]

a、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 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d、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5、某流域有两次暴雨,除暴雨中心前者在上游,后者在下游外,其它情况都一样,则前者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洪峰流量比后者[___]

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

6.甲乙两流域除河网密度甲大于乙的外,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降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 ]。

a、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 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 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 d、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 7、形成地面径流的必要条件是[ ]。

a、雨强等于下渗能力 b、雨强大于下渗能力

C、雨强小于下渗能力 d、雨强小于、等于下渗能力 8.一次流域降雨的净雨深形成的洪水,在数量上应该[ ]。 a、等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b、大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C、小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d、大于、等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 9.河网汇流速度与坡面汇流速度相比,一般[ ]。

a、前者较小 b、前者较大 C、二者相等 d、无法肯定

10.某流域的一场洪水中,地面径流的消退速度与地下径流的相比,其情况是[ ]。

a、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子等于后者 d、二者相等

11.某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50mm,则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 ]。

a、450mm b、500mm c、950mm d、1400mm

三、判断题

1、 闭合流域的径流系数应当小于1。[ ]

2、 采用流域水量平衡法推求多年平均流域蒸发量,常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 ] 3、 退耕还林,是把以前山区在陡坡上毁林开荒得到的耕地,现在再变为树林,是一项水土保

持、防洪减沙的重要措施。[ ]

四、问答题

1、什么叫流域分水线?如何量取流域面积?

2、河川径流一般指的是什么?河川径流量可用哪几个特征值表示? 3、如何量取河长?

4、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河川径流是由流域降雨形成的,为什么久晴不雨时,河水仍然川流不息?

五、计算题

1、已知某河从河源至河口总长L为5500m,其纵断面如图,A、B、C、D、E各断地面高程分别为48、24、17、15、14m,各河段长度l1,l2,l3,l4分别为800、1300、1400、2000m,试推求该河流的平均纵比降。

A B h4 h3 C h2 L3 3

D h1 L2 2

E h0 L1 L4

2、某河流多年平均流量Q=6.8m/s,流域面积F=763km,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50mm,试计算径流总量W0,正常径流深R,正常径流模数M及多年平均径流系数α。

3、如下表,已知各河段特征点的河底高程及其间距,试求各河段的平均比降及全河的平均比降。

题3表河段平均比降计算资料 自河源起至河口至各河段编号 Ⅰ Ⅱ Ⅲ Ⅳ Ⅴ 全 河 底坡变化特征点上、下高程 (m) 72.5~41.9 41.9~25.6 25.6~16.3 16.3~3.7 3.7~0 各特征点间距 (km) 211 253 248 200 60 各段平均比降 4、某河某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为566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8m3/s,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86.7mm,试求其各径流特征值。

5、流域分水线的勾绘与流域面积的计算:

(1) 按下图(附图一)所示地形图,绘出河沟ABD的D处、CB的B处的流域分水线;

梧桐溪流域地形图(附图一) 比例尺:1:50000

(2) 在方格坐标纸上,近似计算两河沟的流域面积;

(3) 在方格坐标纸绘出ABD河沟的纵断面图,并按教材中公式(6-31)计算河沟平均纵比降值。(D处河沟的高程为390.0米)

6、灞河马渡王水电站1953~1982年各年的平均流量如下表表示,试计算其多年平均流量值Q,并求其年径流总量W,年径流模数M,年径流深度R和径流系数α的值。该站控制的流域面积为160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47.2mm。

1953 18.0 1963 20.9 1973 11.8

1954 24.6 1964 33.7 1974 19.8 1955 22.3 1965 17.3 1975 24.9 1956 17.1 1966 10.1 1976 14.4 1957 19.1 1967 10.6 1977 7.93 1958 26.6 1968 23.6 1978 11.6 1959 10.8 1969 12.4 1979 9.53 1960 15.3 1970 19.8 1980 13.6 1961 22.3 1971 11.9 1981 19.1 1962 14.7 1972 10.4 1982 2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