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案
南大膳镇学校 周爽
课题: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 课型:新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红磷、木炭、铁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化学美;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2.教学难点: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小组合作,自我探究,总结归纳
五、教学用具:集气瓶(充满氧气)4个、火柴、坩埚钳、燃烧匙、硫、木炭、
细铁丝、教学PPT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假如你去深海潜水,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对了,其中氧气瓶是必不可少的。人不吃不喝能维持生命6-7天,然而人如果处在无氧气的环境中,只能维持生命6-7分钟。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氧气。那么“养气”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氧气。(板书课题)
(二)预习自学,自主探究 1、氧气的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 色、 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比空气的密度 。 (3)氧气 溶于水。
(4)降低到一定温度时,氧气可变为 色的液体和 色雪花状的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使燃着的木条 ,说明氧气能 ,能和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 。 氧化反应: 。 缓慢氧化: 。 (三)解决学案问题
首先看到预习案部分,这些问题大家在课前通过看书都已经处理完成,现在我们来核对一下答案。这部分内容大家进行任意抢答。 (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设问:氧气能不能支持其他物质燃烧?) 实验一:硫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提纲:(PPT显示) 1、硫的色态
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
3、硫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想象?产生了什么?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思考,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配合。 [注意]:(1)显示实验的具体内容及步骤,并激励学生,看谁收集的实验信息多?
(2)发现问题要思考、讨论
教师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1)成功的经验总结;(2)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分析;(3)不成功的原因分析
观察小结:硫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发出蓝紫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二氧化硫(SO2) 反应原理:硫(S)+氧气(O2)——→
实验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观察提纲:(PPT显示) 1、木炭的色态
2、用坩埚钳夹住木炭伸入氧气瓶中有什么现象?
3、用坩埚钳夹住木炭在酒精灯上点燃后在空气中可看到什么现象,再把点燃的木炭伸入纯净的氧气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4、观察反应后生成物的色态,再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教师演示,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得出现象和结论: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 ①发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
点燃二氧化碳(CO2) 反应原理:碳(C)+ 氧气(O2)——→实验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问题: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如果给它提供足够的氧气,能燃烧吗?怎么样才能让它燃烧起来? 观察提纲:(PPT显示) 1、观察铁丝的颜色、状态。
2、观察集气瓶底放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放这些物质? 3、将铁丝点燃后伸入氧气瓶中有什么象? 4、观察生成物的色态。
教师演示,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得出现象和结论: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①火星四射 ②放出热量 ③有黑色固体生成
点燃四氧化三铁(Fe3O4) 结论:铁(Fe) + 氧气(O2)——→
总结:1、为什么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放在纯氧气中也不能燃烧?使学生懂得:反应条件(点燃)对化学反应的影响。2、为什么点燃后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1/5),使学生懂得:物质浓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的总结,使学生在知识、思维上有所创新、提高。
(五)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现在我们已经基本熟悉了氧气与硫、木炭、铁丝发生的反应,还有同学对于这些反应现象以及过程有其他的疑问吗?(收集总结问题)
问题1:为什么硫、木炭、铁丝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它说明了什么?(提示:可从氧气含量去分析)
问题2:实验三中集气瓶中预先装少量水(或细沙),有何作用?(防止生成
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为什么要用光亮的细铁丝?(如果是生锈的可能含有其他物质,影响实验结果)为什么要在细铁丝的一端绑上火柴?(引燃)为
何待火柴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集气瓶中?(以免火柴消耗氧气) (六)学生总结,讨论交流 分析讨论下述问题并填表:
实验 反应前的物质 硫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点燃四氧化三铁 铁+ 氧气——→硫、氧气 木炭、氧气 反应后的物质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点燃二氧化硫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碳+ 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提问: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讨论交流) 提示讲解:
1、都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都是与氧气发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发应。 拓展提升:
缓慢氧化:进行很缓慢,甚至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是像燃烧一样剧烈并发光发热。如任何动植物的呼吸,铁生锈,植物的腐烂,酒的酿造
等等)
(七)总结升华
氧气无色又无味,液固淡蓝微溶水; 生来活泼又好动,氧化反应有魅力; 咱与木炭能化合,生成二氧化碳气; 铁丝与我来点燃,火星四射多美丽; 咱和蜡烛来点燃,化为水和碳酸气。 我的用途多又广,支持燃烧供呼吸; 我是人类的好朋友,造福人类见功绩。
第一句概括总结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后两句概括总结了氧气的用途,中间五句形象得概括了氧气的化学性质。 (八)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1、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反应现象是 ( ) A.产生光彩夺目的火焰,生成黑色固体 B.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红热,熔化
D.产生蓝色火焰,生成黑色固体
3、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出现下列问题,请你分析原因。
(1)铁丝未发生燃烧: ; (2)集气瓶破裂了: 。
4、如图所示三个实验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现象及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特点: ①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②反应中都有 参加反应,也都属于 反应 ; ③反应条件都是 ;
④反应的现象都有发光、 等。 (2)三个实验中各自的特征现象分别是:
甲: ;乙: ;丙: 。 (3)用化学符号写出三个化学反应表达式:
; ; 。
七、课后作业:导学案20页7-15题 八、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
无色 气体 无味 1.429g/L -218 ℃ -183 ℃ 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物质燃烧得越剧烈 二、化学反应 1、化合反应 2、氧化反应
九、后记
该课对教材进行了很好地分析,在设计上体现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而且在教学过程及方法上,情感价值观目标也得到较好体现。
本节课突出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这一重点,在对学生正确进行分析后,能较好的把握教学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解决。
本节课的特点是能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能力,充分利用实验、交流讨论等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情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上,也多用实验、讨论等方法加以落实,在练习、复习上也结合实验及生活例子来加以巩固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