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1.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长了35%,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战前的水平,战后前几年的贫穷和饥饿已不复存在。当时欧洲经济发展最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 A.成立欧洲共同体 B.成立欧洲联盟 C.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D.推行非军事化

2. 下列图片反映了同一个主题,其中概括最恰当的是 ( )

A.欧洲一体化 B.“冷战”

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3.下面年代尺的主题为“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其中完整反映两极格局形成与解体的是 ( )

4. 51年前,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和欧洲原子能联营3个组织的理事

会及其执行机构合并,组成统一的欧洲共同体。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 ) A.挑战美苏两极格局 B.促进“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 C.对抗华约组织

D.重振西欧雄风,提高国际地位

5.成立于1993年,使用统一货币,集政治和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区域组织是

( )

A.华沙条约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前列。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的是( ) A.国际地位提高和政治经济实力大增 B.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调整经济,进行资本主义自我调节 D.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7.对下面图解读正确的是 ( )

A.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B.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C.美国失去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D.联邦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8. 戈尔巴乔夫启动政治改革后,苏联政治急剧变化,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最终导致 ( ) A.两极格局形成 B.德国 C.苏联解体 D.苏俄建立

9. 下列组合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一项是 ( ) A.东欧剧变——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B.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崩溃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10. 伯纳德·戴迪的诗“非洲,擦干你的眼泪……从狂风暴雨中走出”。非洲完成“从狂风暴雨中走出”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埃及 B.“非洲年” C.印度 D.纳米比亚

11.“西欧国家感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于是,西欧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了 ( ) A.三国同盟 B.轴心国 C.欧洲共同体

D.欧洲联盟

12. 和平、合作是历史永恒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个主要阶段

阶段 时间 概况 先是德国人、后是日本人获得胜利和扩张 同盟国开始 同盟国于1945年8月取得最后胜利 第一阶段 1939年至1942年末 第二阶段 1942年末至1943年 第三阶段 1944年至1945年

——摘自阿德勒等《世界文明史(下册)》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战争由第一阶段向第二、三阶段转化的原因。

材料二 杜鲁门宣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冷战”结束后,沃尔弗斯称:“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因为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

——摘自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

(2)根据材料二,归纳杜鲁门和沃尔弗斯的共同主张,并指出此类主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哪些威胁。

材料三 让不同制度的国家互相敞开大门,以此增进彼此间的尊重与了解。彼此

相信一种制度会吸收另一种制度的长处,在相互的合作与和平存。也许我们每个国家,在持有适当的自卫能力的同时,能够与其他国家签订互不侵略与互不的公约,重建世界秩序,在其中的每个国家都会保持主权。

——摘自威尔·杜兰特、阿里 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

(3)根据材料三指出,作者认为不同制度的国家间应该如何相处?

13. 大国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在时间长河中“驾驶航船”的技能和经验。以下材料均摘编自英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的国际秩序】

世界政治家预言,19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舞台将日益受到正在兴起的德国、和美国的影响。然而事实是,这三个国家中的第一个国家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第二个国家在中崩溃了。20世纪20年代和以后时期的国际事务似乎仍是以英国和法国的行动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在中崩溃”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战后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秩序?

材料二 【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1980)】

“二战”结束后,不仅莫内等“新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辙的新的经济结构,而且还有心肠不错、乐于助人的美国,它愿意以合作的方式为欧洲的经济复兴提供财政援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欧洲经济复兴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矛盾重重的苏联】

1950年-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3)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指出,B段苏联农业发展较快与哪次著名改革有关?哪一经济模式导致了苏联的发展“矛盾重重”?

(4)有人认为,新崛起的大国与现存大国必然会发生战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1.C [分析]1947年,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援助西欧恢复经济。 2.B [分析] 本题考查两极格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军事上成立了北约组织,在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故本题选B项。

3.C [分析]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 4.D 5.C 6.D

7.A [分析] 本题考查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由于数据代表的是增长率,所以只能得出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最快的。故本题选A项。 8.C

9.C [分析]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两极格局的形成。

10.D [分析]1990年纳米比亚,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11.C 11. [分析]

(1)原因:中民坚持抗战;美国参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了原子弹。

(2)共同点:美国干预世界事务;推行霸权主义。威胁“冷战”、局部战争、地区冲突、核战争。

(3)增进相互尊重与了解;相互合作,和平共处;签订和平公约;保持国家主权。 12. [分析]

(1)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原因:欧洲的联合(欧共体的成立)、美国的援助。 (3)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模式:斯大林模式。

(4)观点一:同意。新崛起的大国会威胁现存大国的利益,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二:不同意。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新崛起的大国与现存大国都在积极营造和平、安全的环境来发展经济;由于先进武器的出现,战争的毁灭性对全人类的生存与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不管是新崛起的大国还是现存大国都不会轻易发动战争。(言之有理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