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课堂笔记(二十九答案)

课堂笔记(二十九答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课堂笔记(二十九) 班级 姓名

第三课 地域差异显著

【秦岭淮河分南北】

一、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1.读图分析:

主要地形 类型 平原、丘陵和高原 主要气候 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A D

C

B A

B C 平原、高原 温带季风气候 高原、盆地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盆地 高原山地气候 D

2.读两封电子邮件(一月)分析:

地点 三亚 气温 最高达30℃ 自然景观 冒着严寒看冰灯 阳光明媚、椰子树、芭蕉林和拥挤的海滩 原因 南北跨纬度大 哈尔滨 -20℃左右 3.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要素:

气候:气温、降水 ;地形。 二、南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1.秦岭与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之间的关系:秦岭是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2.读南、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图,完成教材内容。分析造成南、北方人们生活方式差异的 原因:与南北方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其中气候因素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南北方气候差异及影响: 冬季气温 特点 1月均温 夏季气温 特点 普遍高温,气温差异不大 降水 特点 年降水量 南方降水较多, <800毫米 北方降水较少 >800毫米 北方 南方高、北方低,<0℃ 南方 南北温差较大 >0℃ ☆读图分析 1.冬季南北方气温差异: 南方气温高,北方气温 低,南北温差较大。 2.图中 0 ℃等温线大致 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读图分析 夏季南北方的气温差异: 夏季,南北方普遍高温, 气温差异不大。 ☆读图分析 1.南、北方降水量的差异: 南方降水较多,北方降水 较少。 2.图中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秦岭—淮河一线。

1月均温 气候 年降水量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土地 农业 主要地形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0℃ 北方地区 >0℃ <800毫米 温带季风气候 比较干燥 平原、高原 旱地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 不利于航运 小 注意防寒,墙壁、窗户严密, 室内有取暖设备 喜欢吃面食 南方地区 >800毫米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比较湿润 平原、丘陵、高原、盆地 水田 水稻、甘蔗、油菜、棉花 一年两熟至三熟 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 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 大 注意通风、防雨,一般没有 取暖设备 喜欢吃米饭 公路、铁路、水运 主要农作物 小麦、玉米、甜菜、花生、棉花 河流特点 屋顶坡度 民居 与 民居特色 饮食 饮食习惯 交通运输主要方式 公路、铁路 【课堂作业精选】

1.读“秦岭南北景观图”,回答。

(1)秦岭以北属于我国的( )

“欢迎你们来做客!”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我国 东部季风 区划分为南、北方

秦 的主要因素是 气候 。

(3)秦岭以南主要粮食作物是 ; 岭 秦岭以北耕地类型是 。 (4)下列各项属于北方地区的有 “你们那边太冷, A.黑土地 B.赛龙舟 C.泼水节 我们受不了呀。” D.冰灯 E.窑洞 F.西双版纳雨林

2.七年级社会学科兴趣小组外出考察,同学们在不同地区拍摄到了甲、乙两幅图片,结合我 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A、B、C、D四大地理区域中,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甲的是______;最有可能拍摄到图

片乙的是______。 (2)B、D两区以 — 为分界线,该线大致与我国 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 (3)划分B、D两区域的主导因素是( )

①气候 ②地形 ③行政区域 ④植被类型

甲 一望无际的麦田 乙 大规模的茶园

(4)农业生产类型来看:B、D两区主要从事 生产,A、C两地主要从事 生产。 (5)夏季气温最低的是 区,形成的原因是 。 (6)下列关于自然景观的叙述,属于C区的是( )

①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降水稀少,沙漠广布 ③河网密布,水运发达 ④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7)比较B、D两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补充完成下表。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3.读图回答问题。

主要农作物 B区域 D区域

(1)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我国第 级阶梯上。 (2)我国地势第一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

A.横断山脉 B.四川盆地 C.巫山 D.长江中下游平原 (3)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 )

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中部低,四周高 (4)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的影响是 (有利或不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形成降水。

4.某中学开展“关爱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小组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考察、实验探究 等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黄河各段监测水土流失数据表 黄河沿岸监测点 兰州 河口 龙门 陕县 利津 年平均含沙量/千克/立方米 3.48 6.67 33.3 37.7 24.7 年平均输沙量/亿吨 1.19 1.67 11.2 16.0 11.5 ⑴数据分析 读表,黄河流经 游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明显增加。原因:黄土高原 土层 (疏松或坚实),植被 ,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⑵实地考察 黄河下游素有“ ”之称。原因: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 (加快或减慢),携带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 。 ⑶实验探究 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读图 甲、乙、丙中沙土最多的是 。结论: 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植被越繁茂,水土流失 越 。因此,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 生态建设措施: 。

附图一 南方农村生活景观图

附图二 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图 附图三 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附图四 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附图五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附图六 中国水稻、小麦集中产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