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雨水篦子间距

来源:爱go旅游网
雨水篦子间距

篇一:雨水箅子维修施工组织设计】

雨水箅子维修施工组织设计 一、 工程概况

苏州段 k10 —k20 两侧原设有集水槽,因泥沙尘土积聚、日久风化, 其使用功能目前已退化。苏州无锡交界处雨水箅子为普通水泥混凝 土材料,强度低,现已多数损坏,且淤塞严重。太仓段上海交界处, 雨水箅子原为铸铁制,因偷盗已全部换成钢纤维材料,目前有部分 损坏,集水沟内有淤积,杂草生长情况。 二、 施工方案 (一) 广场排水改善方案

1. 施工放线

首先 ,根据设计要求 ,用白灰或线绳拉出轮廓线 ,示出相应的开挖深度。

2. 基槽开挖

根据相应的轮廓线 , 人工用铁锹和镐进行开挖,挖出的土方运离广场, 切勿在施工现场堆放。 3. 清底报验

基槽开挖完毕后 ,首先进行自检 ,互检,合格后 ,由项目部报请业主代表 进行检验 ,在全部检验合格后 ,方准进行垫层施工。 4. 垫层铺筑

垫层采用砂砾碎石,厚度控制在 15cm 。采用人工夯实,达到表面 基本平整。 5. 砂浆抹面

碎石在抹面前必须用水湿润 ,表面如有泥土 ,应清洗干净。砂浆表面采 用铁板整平。

(二 ) 原材料要求:

1. 砂子:砌筑使用的砂子,宜采用中砂或粗砂,最大料径不宜超过 5mm ,并应过筛,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 2. 水泥:采用普通 p.o32.5# 硅酸盐水泥。

3. 碎石:应选用颜色均匀,无水锈,无油污,无风化的经检验合格 的石材。 4. 水:采用饮用水。不得使用带有油污酸碱性大的水。 (三 ) 后期养护

1.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以保温保湿,定期检查,若发现水份蒸发太干, 及时洒

水养生。

2. 养护期不得少于 14 天。 (四 ) 雨水箅子维修工序 1. 清除沟底杂草

及淤泥。 2. 更换破损的盖板。

三、 拟投入的人员、机械设备 1. 人员配备:共计 10 人。 2. 车辆 2 台,小型机具若干。 3. 设施的包装、运输和堆放

a.各类设施均应能够正常使用,不得锈蚀和损坏。

类堆放。 四、 安全文明施工的措施

b.机具堆放场地

应平整、坚固、无积水。 c.金属构件不得露天堆放。 e.各种防护设 施应分

按照规范要求摆放标志标牌和锥形桶。 五、 施工总进度安排 详见施工进度图。

六、 工程验收及质量保证措施

1. 严格各项原材料的进退场制度 ,不合格的材料决对不能进入施工现 场。 2. 严格试验配合比的控制 ,计量仪器必须经过检验 ,全部合格后 , 方可进场

使用。

3. 工程施工中,对隐蔽工程应作记录,提请监理及业主分批分项验 收,合格

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垫层进 行检查、记录。确认无误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彻筑过程中如遇小雨,应用遮雨布将新彻筑的表面遮盖,以免雨水 冲刷水泥浆,影响抹面质量。 七、 质量验收标准(见下表)

【篇二:浅析城市道路雨水口的设置】

浅析城市道路雨水口的设置

摘要:本文主要从设计角度出发,对雨水口的设置原则、型式及间 距的确定进行叙述,从细节着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布设雨 水口,消除地面积水的影响。关键词:雨水口 雨水口间距 道路红线 宽度

城市雨水口随处可见,它们就在路边栅条状铸铁篦子下,起截流并 泄除雨水的作用,是收集地面雨水的重要设施。雨水口设置的合理 与否直接影响城市道路雨水的及时顺畅排除、雨水冲刷携带的杂物 的截留,间接影响城市交通安全和城市环境卫生及人体健康。路面 上汇集的雨水首先泄入雨水口,经过雨水连接管流入道路下面的排 水管渠。而雨水口的位置和数量如何正确设置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 能,设计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 雨水口设置原则

1.1 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 , 建筑物和道路的布置等因素确定。一 般设在

下列各处 :

(1) 道路上的汇水点和低洼处,以及无分水点的人行横道线的上游处; (2)道路的交汇处和侧向支路上,能截流雨水径流处; (3) 广场、停车 场的适

当位置处; (4) 建筑物单元出入口附近、建筑物雨落管附近以 及建筑前后空地和绿地的

低洼点等处。雨水口应避免设在建筑物门口,当建筑物门口必须设 置雨水口时,应进行特殊处理; (5) 其它低洼和易积水的地段处。

1.2 道路交叉口的雨水口布置应注意的问题。

(1) 雨水口的布设应根据道路的竖向设计放在相对最低点,除此之外, 雨水口

一般放在圆弧切点处,一是好施工放线,另外可以阻止雨水 漫过人行横道。

(2) 如果是小路口没有竖向设计,可根据相交道路的纵坡判断出哪个 圆弧上会出

现最低点,如果坡度近似,雨水口可设在圆弧中点附近。

2 雨水口型式确定

雨水口是收集地面径流雨水的主要构筑物。雨水口的型式、数量、 布设位置合理与否是改善地面暴雨积水的重要保证。雨水口的布置 型式主要有平篦式、偏沟式、立篦式和联合式四类,根据进水篦数

目的多少,每一类又可分为单篦、双篦和多篦三种布置形式,应根 据流量、道路形式和坡度选用。(见表一)

目前天津市普遍选用平篦式和立篦式,平篦式雨水口适用于无缘石 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聚水处等,其水流通畅,但暴雨时易被树 枝等杂物堵塞,影

【篇三: 199 个人性化标准尺寸与常识】

2015-02-12 房地产经理人联盟 房地产经理人联盟 1. 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成。

2. 美国著名建筑师沙利文提出的名言 “形式由功能而来 ”。

4. 美国纽约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厅空间布置采用形式是 串联式。 5. 电影放映院不需日光。

6. 点式住宅可设天井或平面凹凸布置可增加外墙面,有利于每层户 数较多时的

采光和通风。

7. 对结构形式有规定性的有大小和容量、物理环境、形状的规定性。 8. 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 9. 垂直方向高的建筑需要考虑透视变形的矫正。

10. 橙色是暖色,而紫色含有蓝色的成分,所以偏冷;青色比黄色冷、 红色比黄

色暖、蓝色比绿色冷。

11. 同样大小冷色调较暖色调给人的感觉要大。

12. 同样距离,暖色较冷色给人以靠近感。

13. 为保持室内空间稳定感,房间的低处宜采用低明度色彩。 14. 冷色调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气氛。

15. 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三元色为红、黄、蓝。

16. 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给人的视角印象大小和其实际大 小的关系。 17. 美的比例,必然正确的体现材料的力学特征。 18. 不同文化形成独特的比例形式。

19. 西方古典建筑高度与开间的比例,愈高大愈狭长,愈低矮愈宽阔。 20. “稳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与下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 21. 人眼观赏规律。

22. 黄金分隔比例为 1:1.618 。

23. 通风屋面只能隔离太阳辐射不能保温,适宜于南方。

24. 总图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紧凑,节约因 地;适当处

理个体与群体,空间与体形,绿化和小品的关系;合理 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与人流的组织。

25. 热水系统舒适稳定适用于居住建筑和托幼所;蒸汽系统加热快, 适用于间歇

采暖建筑如会堂、剧场。

26. 渐变具有韵律感。

27. 要使一座建筑显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动,在构图中应采用对比的 手法;对比

的手法有轴线对比、体量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 色彩对比。

28. 要使柱子看起来显得细一些,可以采用暗色和冷色。 29. 巴西国会大厅在体型组合中采用了对比与协调的手法。 30. 展览建筑应使用穿套式的空间组合形式。

31. 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

32. 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的布局中,采用了强调了各种空间 之间的对

比。

33. 当坡地坡度较缓时,应采用平行等高线布置。 34. 建筑的有效面积 = 建筑面积 -结构面积。

35. 加大开窗面积的方法来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较易办到。 36. 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种。

37. 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有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呼应、均衡与稳 定、节奏与

韵律和比例与尺度。

38. 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是多样统一。

39. 超过 8 层的建筑中,电梯就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了。 40. 建筑的模数分为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42. 住宅起居室、卧室、厨房应直接采光,窗地比为 1/12。 43.

边墙的

住宅套内楼梯梯段的最小净宽两0.9m ,一边临空的

1/7 ,其他为

0.75m 。

住宅室内楼梯踏步宽不应小于 0.22m ,踏步高度不应小大 0.20m

44. 住宅底层严禁布置火灾危险性甲乙类物质的商店,不应布置产生 噪声的娱乐

场所。

45. 地下室、贮藏室等房间的最低净高不应低于 2.0 米。 46. 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 15 米时,宜设休息平台。

47. 外墙内保温所占面积不计入使用面积。 烟道、风道、管道井不计入使用面

积。 阳台面积不计入使用面积。 壁柜应计入使用面积。

48. 旋转楼梯两级的平面角度不大于 10 度,且每级离内侧扶手中 0.25 处的踏步宽度要大于 0.22 米。 49. 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 5 米。

50. 楼梯正面门扇开足时宜保持 0.6 米平台净宽,侧墙门口距踏步不 宜小于 0.4 米,其门扇开足时不应减少梯段的净宽。

51. 入地下车库的坡道端部宜设挡水反坡和横向通长雨水篦子。

52. 室内台阶宜 150*300 ;室外台阶宽宜 350 左右,高宽比不宜大于 1:2.5。

53. 住宅公用楼梯踏步宽不应小于 0.26m ,踏步高度不应大于 0.175m 。

54. 梯段宽度不应小于 1.1m ( 6 层及以下一边设栏杆的可为 1.0m ), 净空

高度 2.2m 。

55. 休息平台宽度应大于梯段宽度,且不应小于 2.0m 。

1.2m ,净空高度

56. 梯扶手高度 0.9m ,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 0.5m 时应为 1.05m

57. 楼梯垂直杆件净空不应大于 0.11m ,梯井净空宽大于 0.11m 时 应采取防

护措施。

58. 门洞共用外门宽 1.2m ,户门卧室起居室 0.9m ,厨房 0.8m ,卫 生间及

阳台门 0.7m ,所有门洞高为 2.0m 。

59. 住宅层高不宜高于 2.8m 。

60. 卧室起居室净高> 2.4m,其局部净高> 2.1m (且其不应大于使用 面积的 1/3 )。

61. 利用坡顶作起居室卧室的,一半面积净高不应低于 2.1m 。 利用坡顶空间

时,净高低于 1.2m 处不计使用面积; 1.2--2.1m 计一 半使用面积;高于

2.1m 全计使用面积。

62. 放家具墙面长 3m ,无直接采光的厅面积不应大于 10m2 。 63. 厨房面积 I、II > 4m2 山、IV > 5m2

64. 厨房净宽单面设备不应小于 1.5m ;双面布置设备间净距不应小

于 0.9m 。

65. 对于大套住宅,其使用面积必须满足 45 平方米。

66. 住宅套型共分四类使用面积分别为 34、 45、 56、 68m2 。 67. 单人卧室> 6m2双人卧室> 10m2;兼起居室卧室 > 12m2。 68. 卫生间面积三件 3m2 ;二件 2--2.5m2 ;一件 1.1m2 。 69. 厨房、卫生间净高 2.2m 。

70. 住宅楼梯窗台距楼地面净高度低于 0.9 米时,不论窗开启与否,护措施。

71 .阳台栏杆净高1.05m ;中高层为1.1m(但要V 1.2);杆件净距0.11m 。

均应有防

72. 无外窗的卫生间应设置防回流构造的排气通风道、预留排气机械

的位置、门下设进风百叶窗或与地面间留出一定缝隙。

73. 每套应设阳台或平台、应设置晾衣设施、顶层应设雨罩;阳台、 雨罩均应作

有组织排水;阳台宜做防水;雨罩应做防水。

74. 寒冷、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的住宅,西面应采取遮阳措施。 75. 严寒地区的住宅出入口,各种朝向均应设防寒门斗或保温门。

76. 住宅建筑中不宜设置的附属公共用房有锅炉房、变压器室、易燃 易爆化学物

品商店;但有厨房的饮食店可设。

77. 住宅设计应考虑防触电、防盗、防坠落。 78. 跃层指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及以上的住宅。

79. 在坡地上建住宅,当建筑物与等高线垂直时,采用跌落方式较为 经济。 80. 住宅建筑工程评估指标体系表中有一级和二级指标。 81.7 层及以上( 16 米)住宅必须设电梯。

82. 宿舍最高居住层的楼地面距入口层地面的高度大于 20 米时,应 设电梯。 83. 医院病房楼,设有空调的多层旅馆,超过 5 层的公建室内疏散楼 梯,均应

设置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

设歌舞厅放映厅且超过 3 层的地上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公共建筑门厅的主楼梯如不计入总疏散宽度,可不设封闭楼梯间。

84. 图书馆内书库、非书资料库的疏散楼梯,应设计为封闭楼梯间或 防烟楼梯

间。 档案馆库区设置楼梯时,应采用封闭楼梯间,门采用 不低于乙级防火门。

85. 电梯不应与卧室、起居室紧邻布置。 86.12 层及以上每栋楼设电梯不应少于两台。

87.建筑楼梯一般不应超过 18 级,且不应少于 3 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