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保卫黄河》示范公开课教案【九年级音乐上册人教版】

来源:爱go旅游网
《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了解黄河,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 3.分辨好齐唱、轮唱、合唱等歌曲演唱形式。

4.学习轮唱的演奏形式,并能够看老师指挥,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难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了解黄河,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2.分辨好齐唱、轮唱、合唱等歌曲演唱形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初听《保卫黄河》

同学们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的又是什么?听到的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小组讨论,谈谈你对黄河的印象。

【设计意图】采取师生对话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熟悉主题音乐,体会音乐的情感。

二、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保卫黄河》,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黄河吧。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每

1 / 4

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这条形似巨龙的中国第二长河被赋予了太多文化和精神上的象征含义,它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设计意图】对黄河的介绍,引起学生们对于中华民族母亲河情感的共鸣。 2.介绍歌曲

这首歌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这首歌采用了民间打击乐节奏和广东狮子舞音乐旋律为素材,使歌曲显得明快、豪放、音乐形象分外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全国上下立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1939年,诗人光未然(板书:光未然 词)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带来了他刚刚创作不久的新诗词《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设计意图】介绍历史背景,有利于入情入境感受歌曲情感。 3.学唱歌曲

(1)教师有感情的范唱,学生聆听。

(2)出示《保卫黄河》歌页,学生随琴轻声哼唱主旋律。

教师纠正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引导注意切分音、附点节奏、强拍上的休止符号。 (3)齐诵歌词,深刻领会歌词内涵。 4.复听音乐(小声跟唱)

思考:全曲的主题旋律共演唱了几遍?每一遍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思考、回答问题〔采用自由发言〉:

主题旋律共演唱了四遍。第一遍和第四遍齐唱,第二遍二部轮唱,第三遍三部轮唱,最后一遍又回到齐唱。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发言,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B、分析不同演唱形式的音乐表现力 小组讨论:

2 / 4

齐唱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

——激励人们前进;坚强的决心和英雄气概;同心协力,一起抗战。 轮唱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 ——一浪推一浪,前赴后继。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更深地理解音乐作品。 5.这首歌曲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歌词,但却给我们带来这么强烈的感受!作者到底运用了哪些音乐的表现形式,使大家具有如此的感受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段欣赏。 第一部分:

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保卫黄河》的第一部分,想一想,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板书:齐唱。)

齐唱的演唱特点是许多人一起演唱同一段旋律,作者冼星海运用这种演唱形式,想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

——(希望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日。)

【设计意图】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课堂中具有参与感。 第二部分:

教师讲解“轮唱”知识点。

“轮唱”是合唱中的一种形式,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声部,分不同的先后顺序,演唱同一段旋律,这种演唱形式称之为轮唱。(课件:轮唱。)

我们刚才欣赏的这一部分,是有两个声部进行演唱的,所以称之为二部轮唱。 将学生分为两组,在教师指挥下,进行二部轮唱。

总结:同样的歌词和旋律,由于采用了轮唱形式,让我们感受到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欣赏,感受轮唱的作用与魅力。 第三、四部分:

1、第三部分在相同旋律下,又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2、请学生回答:演唱形式?板书:三部轮唱。

3、与二部轮唱不同处?(力度加强,速度加快。音调升高。)

总结:随着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以及旋律音调的升高等音乐要素的变化,表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最终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不可战胜的革命力量,打败日本侵略军。

3 / 4

6.通过刚才的分段欣赏,我们对这首歌曲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了充分的了解,让我们一起来完整演唱这首歌曲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歌曲完整演唱,使学生对这首歌曲有了进一步认识,有利于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小结

在这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人拿起了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而诗人光未然则用自己手中的笔,创作了这段催人奋进的诗词,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家卫国。作曲家冼星海也像我们一样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激动的对光未然说:“交给我吧,我有把握把它写好”。星海拿到歌词后,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拖着生病的身体,创作了这首经典歌曲《保卫黄河》,不禁让人心生感慨。

同学们,中华民族苦难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要时刻不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内容简单总结,将学生思绪引回实际,号召学生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