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基本概念
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
硬盘分区有三种,主磁盘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
一个硬盘主分区至少有1个,最多4个;扩展分区可以没有,最多一个,且主分区加扩展分区总共不能超过4个;逻辑分区可以有若干个。
为什么主分区最多4个?
硬盘的第一个扇区也就是第0扇区是用来存放主引导记录(MBR)的,因此也称MBR扇区。
一个扇区是512字节,因此MBR的大小也是512字节,其具体数据结构是:446个字节的引导代码、64个字节的分区表及2个字节的签名值\"55AA\"(结束标志)。由于MBR的分区表只有64个字节,这决定了它只能存储4个分区记录(每个分区记录长16个字节)。这就是为什么一块硬盘最多只能有4个“主分区\"的原因。
1
注意:
扩展分区不能直接用,它是以逻辑分区的方式来使用的,即扩展分区可分成若干个逻辑分区,它们的关系是包含的关系,所有的逻辑分区都是扩展分区的一部分。
Linux系统中主分区编号是1-4,逻辑分区从5开始。
硬盘的容量=主分区的容量 + 扩展分区的容量。扩展分区的容量等于各个逻辑分区的容量之和。
一、磁盘分区 以下为详细步骤:
#fdisk -l:查看分区情况(df -h:分区使用情况)
2
#fdisk /dev/hda:对hda磁盘进行操作
n:创建分区(选择:p:创建主分区,e:创建扩展分区;我们以创建一个扩展分区为例,磁盘剩余空间全部给扩展分区)(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相关知识点参见本将以开头部分)
输入默认的开始柱面、默认的结束柱面(把所有剩余的空间都划给一个扩展分区)
再次在命令端输入n:在扩展分区上建立逻辑分区,一个磁盘的主分区和扩展分区加起来只能只有4个,扩展分区不能使用,只能在扩展分区下建立逻辑分区, 输入第一个逻辑分区的开始柱面
再输入第一个逻辑分区的结束柱面(实际操作中通过柱面换算分区大小比较麻烦,故我们可通过输入“+1G”或“+100M”表示建立一个从刚才输入的柱面开始的一个1G的分区或100M的分区
q:退出不保存分区表 w :退出保存分区表
3
#partprobe:告诉操作系统分区表已经改变,不执行该命令会无法格式化 二、格式化
# mkfs.ext3 /dev/hda5:格式化hda5分区(mkfs.ext2,等多种格式化成不同格式的命令)
格式化时指定的是“分区”而不是硬盘!这里的hda5显然是硬盘的一个分区,如果错写成hda就意味着要格式化整个硬盘
三、挂载
分区格式化后只有挂在到某一目录下才可以使用
mkdir /abc cd /abc
touch a.c (创建一个a.c 文件,一会对比使用) 挂载:
mount /dev/sda5 /abc (将分区5挂载到/abc目录下) cd /abc
touch b.c(和上面的a.c文件对比,它们在一个目录下,但在同一个分区上么?) 卸载: unmount /abc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