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笔画竖弯,会写“西”。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想象情境,读懂诗句 1、出示课文插图,引入:
面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用“我看到()的荷叶”说话。
引导学生说说荷叶的颜色、形状,体会这么多又大又绿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的情景。
老师总结:眼前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莲叶何田田”的美景。 2、教师启发学生想象:
这茂盛的荷叶,散发着迷人清香的荷花会把谁吸引来? 采莲姑娘撑着小船来采莲,她们的心情怎样? 让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这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规范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想象画面,感受情趣。
3、教师:除了采莲姑娘,还有谁也很开心?(河里的小鱼)。 你从哪句诗中读懂的?(鱼戏莲叶中,意思是鱼儿在做游戏。) (1)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小鱼在做什么游戏,它们是怎么嬉戏玩耍的。
提供句式引导学生开展说话练习:
鱼儿在荷叶间玩()的游戏,一会儿游到(),一会 儿游到(),一会儿游到(),一会儿游到()。 (2)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读出诗句恰当的停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以提供句式的方式,引导学生规范表达,并理解诗句“莲叶何田田”的意思。
4、聚焦方位词:东、西、南、北。
(1)标注东南西北方位坐标,建立直观感受。
(2)发现诗句中的两组相对的词:“东—西”“南—北”。 (3)参照方位坐标指示,引导学生配上鱼儿游的动作,边做动作边朗读诗句。
5、分小组合作表演,背诵诗句。 二、拓展阅读,积累知识
1、江南的美可不只这迷人的荷塘,我们继续去观赏吧。(教师出示或课件。)
2、教师:看到这些景色,你想说什么?指名说。
3、小结:千百年来江南的美景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白居易写的《池上》。
【设计意图】课外拓展,通过教师出示,也可请去过江南的学生展示照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江南,感受江南的美丽风光。
三、指导书写“西”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一边写一边指导学生认识新笔画竖弯,强调书写注意点,学生跟着书空。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红。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反馈评价: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范例,纠正;学生继续练写。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范文第【2】篇〗 文本简析:
《江南》是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描绘江南采莲人采莲情景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找朋友、加一加、追根溯源等多种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并将朗读融入于游戏中,带孩子化身小小采莲人,来感受江南的美丽和采莲人的欢乐心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江”、“南”、“莲”等6个字和三点水、草字头两个偏旁。会写“可”和竖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景,以及采莲的快乐。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江南的美丽、采莲的快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抄本、教材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由古人劳动时唱歌导入,听采莲歌,欣赏江南美景。介绍《江南》是一首采莲歌,出示题目并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提问:采莲曲为什么能流传千年 ,引导学生发现题目下方的“汉乐府”简要介绍《汉乐府》。
板块二:认识“氵、艹”,初读古诗。
1.借助地图,介绍江南。了解“江”是指长江,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就被称为江南。
2.聚焦“江”,拆一拆识字,认识偏旁“氵”,给“江”组词找朋友:长江、江水等。
3.联系生活学习“南”,注意前鼻音。出示路牌,找一找路牌中的“南”字。
4.找到文中出现最多的字“莲”,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圈画文中的“莲”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莲”字,并学习“艹”。给“莲”找朋友组词:莲叶、莲花等(板贴莲花、莲藕)。借助课文插图,指一指莲叶、莲花、莲蓬、莲子。了解江南人采莲是指采莲子。
5.让学上做一做采莲的动作,出示“采”的各种字体,追根溯源学习“采”,引导学生发现古文字中的“采”上半部分像一只手,下半部分像一块木头,借助动作和字形识记“采”。
板块三:了解诗意,趣读古诗。
1.创设情境:夏天江南的采莲人划着小船到湖中采莲子,所以诗中说——江南可采莲。
采莲人不但采莲子,还唱着采莲歌——《江南》,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课文,同桌互读纠错。
指名朗读,教师随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读音。
2.教师引读,教师读前两个字,学生接读,借助停顿,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教师指导。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聚焦“莲叶何田田”,甲骨文“田”与荷叶相似,教师画“田”与莲叶,一个莲叶是一个田,很多莲叶就是“田田”。
学生借助图画,说一说对“莲叶何田田”的理解,想象莲叶一望无际的画面。
指导朗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注意停顿和延长,读出莲叶看不到边的感觉。
4.学习诗歌下半部分,齐读后五句,找到规律:每句的开头都是“鱼”,“鱼”变成了主角,追根溯源学习“鱼”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不论是哪种字体的“鱼”,都有中间的小格子,联系鱼的外观,发
现中间“田”像鱼鳞,借助鱼的外观识记“鱼”字。
5.再次齐读,提问:你认为有几条小鱼呢?
预设:(1)一条小鱼 学生齐读全诗,请一位学生起立双手合十随着同学的朗读表演小鱼游来游去。(2)很多小鱼 学生齐读全诗,请认为有很多小鱼的同学起立,双手合十在座位上随着同学的朗读表演小鱼游来游去。
6.提问:你们觉得小鱼是怎样游的呢?是快快的游,还是慢慢的游?
通过朗读来把小鱼游动的速度表现出来,快游就快读,慢游就慢读。
教师口令:小鱼快快游、小鱼慢慢游、小鱼先慢后快。 7.创设情境,代入采莲人视角,说说自己的心理活动,教师示范: 鱼戏莲叶东,(看!东边有小鱼) 鱼戏莲叶西,(西边的莲叶也有一条鱼) 鱼戏莲叶南,(哇,南边下也有鱼)
鱼戏莲叶北。(北边的莲叶下也有鱼,这么多鱼,好漂亮啊!) 引导学生说一说作为采莲人看到鱼时的想法,感受采莲人采莲、看鱼的喜悦。
8.指导朗读,读出喜悦之情,多种形式朗读,教师引读、男女生比赛读等,课件出示金鱼,金鱼随学生的朗读游动起来。
板块四:识字检测,指导书写。 1.读词语翻荷叶,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2.学习笔画竖钩,引导学生观察对比竖钩和弯钩。指导书写,教师边讲解边范写:起笔稍顿,竖直向下写竖,左下顿笔,提笔写钩。学生书空后练习书写。
学写生字“可”,观察字形,强调要点:横要长,“口”要小,横折的折,压在竖中线上。
3.关注汉字笔顺,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4.指导书写、学生点评、反馈,再次练习书写。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范文第【3】篇〗
教材简析:
《江南》是一首采莲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诗句节奏轻松愉悦,表现了鱼的灵动和采莲人的快乐。文中所配水墨画,花青中略带墨韵,色彩清新,格调高雅,正所谓“水墨江南”。
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方式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西”和新笔画竖弯,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江南风景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
1、利用多种方式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
2个偏旁。
2、会写“西”和新笔画竖弯,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江南水乡图,师描述:美丽的亭台,弯弯的拱桥,清清的的湖水,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这就是美丽的江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诗歌,题目就是《江南》。
2、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江南。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课题。 3、认识生字“江”。
(1)认识“江”及偏旁三点水。“江”就是长江,你知道哪些江的名字呢?出示词语认读:、长江、黑龙江、汉江
(2)“江”的偏旁是三点水,表示跟水有关。你还知道哪些三点水的字呢?回顾以前内容复现词语:流水、小溪、小河、游泳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过渡:江南,那里自古以来就是个美丽的地方,请大家看!(出示图画,播放音乐。)这么美丽的地方,课文怎么写的呢?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字圈出来。
(3)出示课文,标红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读,齐读。
(4)生字藏在课文中,读通课文。 2、借助课文插图,多种形式识记生字。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这就是江南水乡的一处风景,说说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1)认识“莲”。出示词语“莲花”“莲叶”,认识生字“莲”。“莲”是草字头,一般跟植物有关。你还知道哪些草字头的字呢?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巩固识字,你利用生活经验识字。
(2)认识“采”。出示“采”的甲骨文及汉字演变,了解“采”的最初意思就是用手去摘树上的果子。还可以“采”什么?组词识记;采蘑菇、采茶、采蜜再读前两句,做到有节奏地读。
(3)认识“鱼”。碧绿的莲叶,芬芳的荷花,荷塘中的阵阵清香吸引了好多的鱼儿,出示“鱼”。你知道哪些鱼?借助生活识字:金鱼、鲤鱼、草鱼、鲈鱼
(4)认识“东、西、南、北”。
鱼儿们在池塘里自由的游来游去,你看,它们游到xx、,游到xx,游到xx,游到xx。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利用反义词识字。东—西、南—北
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些字吗?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实际识字。 再读后五句,做到有节奏地朗读。 3、出示生字,开火车巩固识字。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西”,组词。
2、观察“西”,认识新笔画竖弯,与竖弯钩区别。学生书空新笔画。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书写,强调书写姿势。
5、展示学生书写,展评。强调要求:正确、规范、整洁。 四、回顾小结。 1、齐读课文。
2、师总结: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欣赏江南的美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