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自体血回输效果观察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自体血回输效果观察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来源:爱go旅游网
2018年7月第25卷第14期

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自体血回输效果观察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夏水风 方建塔

【摘要】 目的 观察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自体血回输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单纯输注异体血,观察组行术中自体血回输联合异体血输注。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异体血输入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血小板变化。结果 观察组术中回收血量(625.6±43.3)ml。两组术中失血量接近,术后两组Hb、红细胞压积、PT、APTT和血小板水平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异体血输入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自体血回输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对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单侧;自体血回输;凝血功能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大手术,其失血量多、创伤大,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大量失血会使患者机体状况受到影响,且会使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延长,而异体输血虽能够纠正贫血,但输血过程中会增加患输血相关免疫性疾病、疾病传播以及细菌污染等概率[1]。本文探讨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自体血回输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2例,身体一般情况良好,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患者知情同意,本观察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合并心、肝、肺、肾等功能严重异常者,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急慢性感染及精神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男19例,女27例,平均年龄(58.9±5.4)岁,平均体质量(64.4±3.5)kg,ASA分级:Ⅰ级30例(65.2%),Ⅱ级16例(34.8%);对照组男20例,女26例,平均年龄(59.4±6.1)岁,平均体质量(65.1±3.8)kg,ASA分级:Ⅰ级29例(63.0%),Ⅱ级17例(34.0%)。两组基本情况接近。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0.6μg/ml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0.6mg/kg罗库溴铵注射液、1~2mg/kg丙泊酚注射液、0.04~0.05mg/kg咪达唑仑注射液行气管插管麻醉诱导;

作者单位:311404 杭州市富阳区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通信作者:夏水风,Email:fengfeng761128@sina.com

吸入1%安氟醚、静脉持续输注1.5mg/kg丙泊酚注射液、间断静注5μg/k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和0.1mg/kg注射用维库溴铵以维持麻醉;维持呼吸频率12次/min、潮气量8ml/kg。麻醉后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对照组术中单纯采用输注异体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北京京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血液回收机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采用负压吸引收集血液,用500ml生理盐水加入25 000U枸橼酸钠制备抗凝剂吸入吸引管及储血器,从切片开始直至假体成功放置后收集血液,在深筋膜及皮下组织缝合完毕后开始回输自体血液,其中血液的过滤、冲洗、离心等处理与手术同时进行,在术后2小时内回输到患者体内。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术中失血量、异体血输入量、术中回收血量;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感染、下肢静脉血栓;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变化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

- ±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x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失血量、异体血输入量比较(表1) 两组术中失血量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异体血输入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回收血量(625.6±43.3)ml。

19

中国乡村医药

- 表 2 两组手术前后Hb、红细胞压积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x±s)

组 别例数观察组 46对照组 46 Hb(g/L) 术 前 术 后 120.4±10.6 123.2± 9.8 121.2±11.2 120.1±10.4 红细胞压积(%) 术 前 术 后 36.8±4.7 37.3±5.2 37.1±5.1 36.8±4.8 PT(s) 术 前 术 后 12.0±3.8 12.4±4.5 12.0±4.1 12.1±3.3 APTT(s) 术 前 术 后 32.1±4.7 31.0±5.6 32.0±5.2 31.5±5.2 血小板(×109/L) 术 前 术 后 174.3±25.7 172.3±21.3 176.0±26.7 169.8±24.3t,P0.35,>0.05 1.47,>0.050.29,>0.05 0.48,>0.050,>0.05 0.33,>0.050.10,>0.05 0.44,>0.050.31,>0.05 0.53,>0.05表 1 两组术中失血量、异体血输入量比较 (ml,-x ±s)组 别例数 术中失血量 异体血输入量观察组 461215.2±249.9 245.3± 35.2对照组

46

1194.3±216.5 894.3±102.2t,P 0.43,>0.05

40.72,<0.01

2.2 两组手术前后Hb、红细胞压积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比较(表2) 术前两组Hb、红细胞压积、PT、APTT和血小板水平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上述各指标较术前变化不大,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仅发生感染1例(2.2%);对照组9例(19.6%):术后感染5例,下肢静脉血栓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

P<0.01)。3 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常见的一种手术,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多,患者常需采用异体输血。进行异体输血若出现血型不合现象则会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热及感染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使患者痛苦增加,经济负担加重,甚至可能造成艾滋病和感染肝炎等风险[2]。临床为降低异体输血并发症及珍惜血液资源,使得自体血回输技术逐渐引入。自体血回输最早于1914年应用于临床,但随着枸橼酸抗凝剂的产生和ABO血型的发现及血库的建立,使输用库存血越来越方便,尤其异体血在临床上使用越来越占据优势,从而使得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应用明显减少[3]

目前临床用血量不断上升,使得血源供应相对不足,特别是许多稀有血型更紧张。加之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疾病的血源性途径传播越来越多,进一步使临床用血观念出现较大改变,自体输血又得到临床广泛重视[4]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异体血输入量少于对照组,说明术中自体血回输可降低异体血输入量;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

20

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术中自体血回输术后并发症少;两组术后Hb和红细胞压积、PT、APTT和血小板水平差异不大,说明术中自体血回输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红细胞在回输前已经被充分洗涤,几乎不存在被激活的凝血因子、抗凝药、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基质、游离血红蛋白、细胞内的酶,不会激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由于重力回输,且3000P型血液回收机还有气泡报警装置,更不会发生空气栓塞。另外,自体血回输对凝血功能没有明显不利影响,还可能与本组失血量及自体血回输量均较小有关。

综上所述,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自体血回输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对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目前,因为术中对凝血影响的混杂因素太多,例如血液稀释、低体温、输血、出血、手术、红细胞等,故很多研究都无法证明自体血回输与凝血功能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因此,还需要有更多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指导临床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周根荣,朱民新,吴建华. 自体血液回输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输血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2015,14(6):923.[2]

纪雪红,韦爱芬,刘晓芬,等. 颅脑手术治疗患者术中自体血液回输与异体输血对其临床疗效影响及感染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124.[3]

顾海慧,郑素娟,牟显尧,等. 骨科手术中自体血回输对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J]. 中国输血杂志,2015,28(5):552.[4]

曹国瑞,谢锦伟,徐彬,等. 术中自体血回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13):1187.

(收稿:2017-12-27)(发稿编辑:高 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