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风流
——阿城《溜索》
一、文本解读
《溜索》是当代作家阿城的短篇小说集《遍地风流》中的一篇小说,描写的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马帮汉子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历。
小说故事极为简单,开头就是“不信这声音就是怒江”。谁不信呢?下一句是“首领也不多说”。首领又不和谁多说呢?后面也只写一群马帮汉子过溜索,至于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路上经历了什么,“我”为什么和马帮汉子在一起,小说都没有交代,却把视线转到马、牛、鹰、峡谷上去了,马迟疑,牛缓慢,鹰盘旋,峡谷奇险。至于一般小说时常表现的矛盾冲突与戏剧,更是淡化。
小说写溜索,处处通过“我”的感受来写,比如:听到“隐隐闷雷”“不信”就是怒江;刚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俯望那江,“心中一颤”;上溜索“战战兢兢”;下了溜索“腿子抖得站不住”“小肚子胀得紧。像有尿,却不敢撒,生怕走了气再也立不住了”“眼珠涩涩的”;最后离开时“风吹得身子抖起来”。如此真切再现了一个初历者溜索前后的体验。而且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好像每位读者都是“我”,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小说写马帮汉子,也是以“我”的视角叙述。“我”看坐在马头的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一个“细”表现我的首领的仰望;“我”看瘦小汉子溜索,“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一个“小”极富有画面感;“我”看首领溜索,那叫一个痛快。“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一个“飞”首领溜索只在一瞬间,“我”的一个转身他早已完成高难度动作。追随“我”的视角,见证了一场溜索的盛宴,马帮汉子面对险境的那份沉着、从容、冷静,让人惊叹。
自然的风度也让人惊叹。“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天公浇地。雷总不停”,“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依然是闷闷的雷”,“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像闷雷一样的怒江涛声,形象生动又准确,因为怒江在深谷里,江涛声响只能沿着峭壁向高处升腾,直达天空,又受到周围连绵峰峦的挤压围堵,最终如闷雷在天上隐隐作响。
“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 “那只大鹰在瘦小的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在壁上,顷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文章写牛马的失态是为了反衬,而写鹰就是正衬,让我们看到了大鹰的勇敢和急速迅猛,衬托马帮汉子的勇敢,也侧面写出了大峡谷的环境凶险。
此文入选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以小说为体裁的第二单元,是一篇自读课文。单元导读告诉我们,除了“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以外,“还要学习欣赏小说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具体到《溜索》这篇文章,教学重点是分析马帮人物形象,欣赏小说语言。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达到这篇自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我们可以从教材随文设置的旁批和阅读提示入手,指导学生合理使用。
阅读提示说:“这篇小说写了一处奇险的环境,一群过河的马帮汉子,一次溜索的经历。”三个偏正短语“奇险的环境”“过河的马帮汉子”“溜索的经历”精准地点明了小说阅读角度,同时阅读提示还告诉我们本文“语言简洁凝练,选词炼字颇为考究”。这样,我们就可以紧扣“环境”“马帮汉子”“经历”三个角度,以教材为依据,根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
2、分析我的观察和感受
3、品味小说语言
【教学重点】:分析我的观察和感受 【教学难点】:品味小说语言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1、布置预习:(1)勾画本课生字、生词及特殊字词。
(2)说说这篇小说的人物设置与《孔乙己》有何不同?这篇小说
的情节特点与《变色龙》有何不一样?
2、检查预习导入 《孔乙己》:孔乙己与看客 《溜索》: 马帮汉子与“我” 《变色龙》:一波三折 《溜索》:情节简单
3、环节一:一次溜索的经历 (1)勾画文中“我”的感受 (2)体会我溜索前后的不同感觉 4、环节二:一群过河的马帮汉子 (1)勾画马帮汉子过河语句 (2)朗读,体会其勇敢、从容 5、环节三:一处奇险的环境
(1)说说文中从哪些角度体现了环境的奇险 6、环节四:品味语言
(1)旁批2“类似这样干净、洗练的语言,文中处处可见。”勾画类似语句,
并仔细品味。
7、作业布置:
印发《棋王》全文,从人物形象、情节特点、语言等角度批注全文。 8、板书设计 情节简单
人物突出 环境奇险 别样风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