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光明中医2008年8月第23卷第8期 CJGMCM August 2008.Vol 23.8 【针灸探骊】 针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2例 李连洁 水利部黄河中心医院(450003) 关键词:股外侧皮神经炎;针刺疗法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名“感觉异常性股痛”,属于中 医的“痹证”。是由于股外侧皮神经受损而产生的大腿 前外侧皮肤感觉异常及疼痛的综合征,是皮神经炎中 最常见的一种。股外侧皮神经为感觉神经,通过腹股 沟韧带的下方穿出,浅行于大腿前外侧,本病是由无菌 性炎症、神经受压或外伤等引起该神经末梢代谢障碍, 血供受限而发病。常由外伤、腰椎退行性病变、腰大肌 压迫、糖尿病、肥胖、妊娠、腹部手术等情况而引起。 本病自觉症状为一侧或两侧大腿外侧出现蚁行麻 木、烧灼感和针刺感,在行走或站立时加重,局部检查 有痛觉和触觉的减退,无肌肉萎缩和膝反射改变,少数 病人出现感觉过敏。此病是一种较难治的顽固性疾 病,西医目前对此病还没有较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在 临床上采用针刺方法治疗了32例股外侧皮神经炎,效 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32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27 岁至35岁者8例,36岁至40岁者6例,41岁至50岁 者8例,51岁以上者10例。病程:10年以上者8例,6 年至10年者4例,2年至5年者4例,半年至1年者10 例,半年以内者6例。患病部位:双腿同时患病者4 例,左腿单独患病者22例。右腿单独患病者6例。 2治疗方法 2.1选穴主穴:血海、足三里、阳陵泉、阴市、伏兔、 风市。配穴:麻木较重者加商丘,疼痛较重者加肾俞、 关元。 2.2操作方法血海、足三里、肾俞、关元采取捻转补 法,其余采用泻法取中等刺激强度,留针20分钟,每13 一次,10天为1疗程,疗程之间间隔三至五天。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痊愈:患肢局部麻木、疼痛等异常感 觉全部消失,行走如常。显效:疼痛消失,麻木感减轻, 局部似有轻微感觉异常。无效:针刺一个疗程,症状无 明显变化。 3.2治疗结果 32例患者中痊愈28例(占87.5%); 显效3例(占9.3%)无效1例(占3.2%),有效率为 96.8%。一般情况:针刺3—10次治愈,病程10年以 上者,需针刺1—3个疗程。 4典型病例 ‘例1、赵某某,男,49岁,2002年4月12 13初诊。 患者自诉:左股外侧皮肤感觉麻木,疼痛已有6个月 余。患肢重着无力,行走困难,拄拐杖入室,无风湿病 史,曾用西药治疗无效。检查:身体尚可,营养一般,左 股外侧约12cm×7cm区域肌肤麻木不仁,舌苔白腻, 脉濡缓。诊断为股外侧皮神经炎。用上述主穴加商丘 穴治疗5次肌肤感觉恢复正常,行走自如,随访两年未 复发。 例2,蒋某某,男,56岁,干部,2005年1月25 13初 诊,自诉:双腿股外侧皮肤麻木疼痛,已有十三年病史。 夜晚痛甚,难以入眠,患处有蚁行感,经过西药、电疗、 磁疗、封闭等方法治疗均无治愈。检查:身体消瘦,营 养一般、痛苦面容、精神欠佳,双腿股外侧有15cm× 9cm区域感觉迟钝,温度较其它部位低,肌肉轻度萎 缩,舌苔白,脉弦紧,诊断为股外侧皮神经炎。经上述 主穴加肾俞、关元两穴治疗两次疼痛消失,又经6次治 疗而获痊愈,2006年、2007年各复发一次,经上述方法 治疗一个疗程后痊愈。 5讨论 股外侧皮神经炎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针灸甲 乙经》中有“髀病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的记载,颇似对 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表现的描述。中医学认为,其病 因乃该部受风寒湿三邪杂至侵袭后,造成皮肤经络气 血闭阻而致病。正如《素问・痹论篇》所云:“风寒湿三 气杂至,合而为痹。”“痛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 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故选用以上穴 位以祛风寒、除湿活血、通经活络,邪祛而络通,气血畅 行而温养肌肤,症状随之而除。 疗效与年龄及发病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年龄轻、 体质强、发病时间短、正气未衰者,临床则疗程短,效果 好;反之年老体弱病程长者,临床疗程则长,效果较差。 (本文校对:蕾良杰收稿日期:2008—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