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交底

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交底

来源:爱go旅游网
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编号: 项目技术负责人: 专业班组长: 项目专业施工员: 交底时间: 交 底 内 容 1.适用范围 本施工技术交底适用于一般黏性土及填土、淤泥和淤泥质土、粉土、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中使用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与质量验收。 2.施工准备 2.1材料质量要求 2.1.1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证。 2.1.2焊条(接桩用):型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团标准的规定,一般宜用E4303排号。 2.1.3钢板(接桩用):材质、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宜用低碳钢。 2.2主要施工机具 主要施工机具有柴油打桩机。电焊机、桩帽、运桩小车、索具、钢丝绳、钢垫板或槽钢,以及木折尺。 2.3作业条件 2.3.1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已测定完毕,并经过检查搬了预检手续。桩基的轴线和高程的控制桩,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并应妥善加以保护。 2.3.2处理完高空和地下的障碍物,如影响临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或安全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项目专业质检员: 交底地址: 2.3.3根据轴线放出桩位先,用木橛或钢筋头钉好桩位,并用白灰做标志,以便施打。 2.3.4场地应碾压平整,排水通畅,保证桩机的移动和稳定垂直。 2.3.5打试验桩。施工前必须打试验桩,其数量不少于两根,确定贯入度并校验打桩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措施是否适宜。 2.3.6要选择和确定打桩机进出路线和打桩顺序,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3.施工工艺 3.1桩的制作。混凝土预制桩制作时,桩中钢筋应严格保证位置正确,桩尖应对准总轴线,纵向钢筋顶部保护层不宜过厚,钢筋网格的距离应正确,以防锤击时打烂桩头。纵向长度不够时,应采用对焊接长,并将接头错开;同时桩顶平面与桩总轴线倾斜不应大于3mm,因桩顶面不平的偏差如过大,常因反射张力波使桩身受拉而产生向桩尖方向或由两头向中间连续浇筑,不得中断,并用振捣器振实。接桩的桩头处要平整,使上下桩能互相贴合对准。混凝土粗骨料宜用粒级5-40mm碎石或卵石,浇筑完毕应护盖洒水养护不少于7天;当采用蒸汽养护时,在蒸养后应加以适当的自然养护,30天后方可使用。 3.2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当桩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起吊;达到100%才能搬运和打桩。吊运时应用吊索系于设计规定之处。如无吊环,设计又未作规定时,可按规定位置绑扎起吊,在吊索与桩间应加衬垫,起吊应平稳提升,避免碰击和震动。桩的运输,其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可采用平板拖车、平台挂车或轻轨平板车;短桩运输可用载重汽车;长桩运输时,桩下宜设活动支座。预制桩堆放时,应按规格、桩号分层叠置在平整坚实、排水良好的地面上,支承点应设在吊点或近旁处,上下层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堆放层数不宜超过4层,运到打桩位置堆放应布置在打桩架附设的起重钩工作半径范围内。 3.3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较小的落距冷锤1-2次,桩入土一定程度,再使桩垂直稳定。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0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3.4打桩。用落锤或单动锤打桩时,锤的最大落距不宜超过1.0m;用柴油锤打桩时,应使锤跳动正常。 3.4.1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等确定。 3.4.2打桩顺序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依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由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进行或向四周进行;也可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 3.5接桩。 3.5.1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制桩表面上的预埋件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焊缝变形,焊缝应连续焊满。 3.5.2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1m左右时进行。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1%桩长。 3.5.3接桩处入土前,应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漆。 3.6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送桩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才能进行送桩。若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 3.7检查验收。每根桩打到贯入度要求,桩尖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时,或打至设计标高时,应进行中间验收。在控制时,一般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规定的数值,或以桩尖打至设计标高来控制,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好施工记录。如发现桩位与要求相差较大时,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然后移桩机到新桩位。 4.质量标准 4.1桩在现场预制时,应对原材料、钢筋骨架。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查;采用工厂生产的成品桩时,桩进场后应进行外观及尺寸检查。 4.2施工中应对桩体垂直度、沉桩情况、桩顶完整状况、接桩质量等进行检查,对对电焊接桩,重要工程应做1%的焊缝探伤检查。 4.3施工结束后,应对承载力及桩体质量做检验。 4.4对长桩或总锤击数超过500击的锤击桩,应符合桩体强度及28天龄期的两项条件才能锤击。 4.5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相关规定。 5.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桩顶、桩身被打坏 这种现象一般是桩顶四角或周边被打坏、打秃、打碎,钢筋网片外露;或是桩身混凝土崩裂剥落,甚至桩身折断。 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如下: 5.1.1打桩时,桩顶由于受冲击产生很高的局部应力,若桩顶混凝土不密实、配筋下料不合理,遭受锤击后,则桩顶易被打碎、打秃;若主筋过长,则会旁弯。颤动,引起混凝土剥落。所以桩顶混凝土应认真捣实,主筋不能过长,一旦桩角打秃,则应凿平再打。 5.1.2桩身混凝土保护层太厚、主筋安放不正,直接受冲击的是素混凝土,保护层容易剥落。 5.1.3桩顶不平、桩帽不正或不平,使桩偏心受锤击,局部应力增大,极易受损。所以制桩时,桩顶面与桩轴线应严格保持垂直;施打前,桩帽要安放平整,打桩时要避免打歪后继续施打,发现后应及时纠正。 5.1.4桩的下沉速度慢、施打时间长,锤击次数多或冲击能量大称为过打。过打多发生在下列情况下: 一是桩尖通过硬层;二是最后贯入度定的过小;三是桩锤落距过大。由于混凝土抗冲击强度仅为抗压强度的50%,所以桩身受反复过度冲击容易破坏。如遇过打,则应分析地质资料,判断土层情况,改善操作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5.1.5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其原因有材料质量问题、施工方法问题、养护龄期问题等。若桩身被打坏,可加钢夹箍用螺栓拉紧焊牢。 5.2打歪 桩顶不平、桩身凸肚、桩尖偏心、桩帽及接桩不正、土中障碍及操作不当,均能使桩打歪,防止桩打歪可采取以下措施: 5.2.1桩机导架必须校正两个方向垂直度。 5.2.2桩身垂直,桩尖对准桩位,桩顶正确套入桩帽内,并保证在同一垂直线上。 5.2.3初打时采用小落距,待桩入土一段长度后,再增大落距连续锤击。 5.2.4注意制桩质量和验收检查。 5.2.5地下障碍物应设法排除。 5.3滞桩 滞桩即打不下去,指贯入度突然变小,桩锤严重回弹。 主要原因有: 5.3.1浅层滞桩可能为旧灰土或混凝土基础等障碍物,必要时彻底清除或钻透后再打。 5.3.2桩顶、桩身已被打坏。 5.3.3土层中又较厚的砂夹层或硬土层、孤石等障碍物,遇到这种情况,应查明原因,会同设计、勘察部门共同研究解决。 6.成品保护 6.1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100%才能运输。 6.2桩在起吊及搬运时,必须做到吊点符合设计要求,要平稳并不得损坏。 6.3桩的对方要符合下列要求: 6.3.1场地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下沉。 6.3.2垫木与吊点的位置要相同,并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6.3.3同桩号的桩要堆放在一起,而桩尖要朝向一端。 6.3.4多层垫木要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要适当价款,堆放层数一般不超过4层。 6.4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和标高控制桩,不得由于碰撞和振动而位移。 6.5打桩时如发现地质资料与提供的数据不符时,要停止施工,并与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处理。 6.6在临近有建筑物或岸边、斜坡上打桩时,要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施工时要随时进行观测,避免因打桩振动而发生安全事故。 6.7打桩完毕进行基坑开挖时,要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 7.质量验收文件 7.1工程地质勘探报告,桩位施工图。 7.2桩位控制点、线、标高控制点的复核记录,单桩定位控制记录。 7.3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记录,桩位中间验收记录。 7.4成品桩的出厂合格证、进场后对该批成品桩的检验记录。 7.5现场预制桩的检验记录。 7.6打桩每一验收批记录。 施工单位技术交底人签字: 施工班组接受人签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