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归去来兮辞习题

归去来兮辞习题

来源:爱go旅游网
 新建一中高二上学期语文周练(三)

姓名: 班级: 命题人:徐国青

一.基础检测(49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轻飏(yáng) 壶觞(shāng) 出岫(yòu) 景翳翳(yì) B.曷不(hé) 耘耔(zǐ) 登东皋(gāo) 棹孤舟(zhào) C.熹微(xī) 流憩(qì) 遐观(xiá) 眄庭柯(gài) D.西畴(chóu) 盘桓(huán) 遑遑(huáng) 载欣载奔(zǎi)

2.下列词语中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徐孺(rǔ)棨(qǐ)戟 襜帷(wéi) 星分翼轸(zhēn)

B.萦(yíng)回 胜饯(jiān) 涸(hé)辙 钟鸣鼎(dǐng)食 C.东隅(yú) 请缨(yīng) 猖(chāng)狂 衡阳之浦(fǔ) D.暇(xiá)日 雨霁(jì) 邺(yè)水 遥襟甫(fǔ)畅

3.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组是( )

A.鹤汀凫渚 睢园绿竹 东隅已逝 B.落霞孤骛 舸舰迷津 萍水相逢 C.棨戟遥临 躬逢胜饯 逸兴遄飞 D.无路请缨 星分翼轸 青云之志

4.下列各组中对“以”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舟遥遥以轻飏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 ④家叔以余贫苦

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何不委心任去留? D.复驾言兮焉求?

6.下列对各组句子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将有事于西畴 ——“以”、“于”都是介宾,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B.①悟已往之不谏 ②恨晨光之熹微

——两个“之”字都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①云无心以出岫 ②登东皋以舒啸

——两个“以”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 D.①既窈窕以寻壑 ②亦崎岖而经丘 ——“窈窕”“崎岖”都是形容词用如名词,分别指“幽深的河岸”“崎岖的山路”;前面省略了“循”“沿”等动词。

7.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五柳先生”称之。

B.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并序)》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反应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

C.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二.阅读欣赏(4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0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无怀氏、葛天氏:均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8.下列各句加粗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 B.不戚戚于贫贱(哭泣)

C.常著文章自娱(写作、著述) D.衔觞赋诗(酒杯)

9.对“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话很像这一类人所说的吧

B.他的话说的好像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 C.他说(五柳先生)就像是这样一类人吧

D.他谈到(五柳先生)这类人,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吧 10.下面对文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开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到“因以为号焉”一段话中可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平常人。 B.“赞”是附在正文之后,用来评论史事或认识的文字,最早的“史论”即指此而言。 C.文中“箪瓢屡空”语出自《论语》“回也,其庶乎,屡空”,后人因而用“屡空”代指安贫乐道。

D.文末“无怀氏”“葛天氏”句,表明了作者希望生活在上古那种生活安乐、恬淡自足、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中。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4题(20分)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舅李常过其家 过:经过 .

B.闻者壮之 .D.举以自代 .

壮:称赞(他的胆量)豪壮 俾:使,让 举:举荐

( )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 .

12.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未闻命而卒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B.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攀哙覆其盾于地 ..C.至是首问焉 青麻头伏焉 ..D.其重之也如此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13.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 ) A. 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不以迁谪介意 B. 不以迁谪介意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C. 不以迁谪介意

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D. 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1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

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

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人

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

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三、语言运用(共9分)

15.根据下列句子的格式、修辞和境界仿造一句话。(共4分)

我不是挺立高山的巨松,也不是屈身斗室的盆景,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河山添上一笔。

答:

16.用“考生和高校”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共5分)

前年开始试行的春季高考,一方面增加了高校选拔人才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增加了

考生选择高校的机会,因而受到高校和考生的普遍欢迎。

答:

。 题号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