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被编码设计说明
中国植被编码设计是建立在1:400万中国植被图基础上,直接按照1:400万中国植被图的分类系统进行编码。其编码采用七位数字码,左起第一位数字分别为1、2、3、4,分别表示自然植被、农业植被、无植被地段、湖泊。对于自然植被,第二位数字表示植被纲组;第三、四位数字表示植被群系纲;第五、六、七位数字表示植被群系组。对于农业植被,第二位数字表示几年几熟的连作的耕作制度结合着具有一定生活型的经济林,这位数字表示的草本群落还反映了人类目前尚不能改造的大气气温所制约的耕作制度;第三、四位数字为空位,分别用“0”表示;第五、六、七位数字表示最基本的制图单位(或一定的生态地段),这级基本单位所列举出的作物名称是有代表性的或经济意义较大的,应当提到,实际上未提名的作物种类更多。植被编码结构见表 1 ; 植被编码表2-1 和 表 2-2 。
表1 植被编码结构见表 1 ×(ls1) ×(ls2) ××(ls3) ×××(ls4) 表示自然植表示植被纲组(自然植被), 植被群系表示植被群系组(自然被、农业植被、几年几熟的连作的耕作制纲 植被) 或最基本的制图无植被地段、度结合着具有一定生活型单位(农业植被) 湖泊 的经济林
表2-1 植被编码表 ls1 含义 1 2 ls12 含义 11 12 14 针叶林 阔叶林 荒漠 自然植被 13 灌丛和萌生矮林 15 草原和稀树灌木草原 16 草甸和草本沼泽 21 一年一熟粮作和耐寒经济作物 22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旱作(局部水稻)和暖温带落叶果树园,经济林 24 单(双)季稻连作喜凉旱作或一年三熟旱作和亚热带常绿经济林、果树园 25 30 双季稻或双季稻连作喜温旱作和热作常绿经济林、果树园 无植被地段 农业植被 23 一年水旱两熟粮作和亚热带常绿、落叶经济林、果树园 3 无植被地段 4 湖泊 40 湖泊
表2-2 植被编码表 ls123 含义 ls1234 含义 1101 寒温带、温带山地落叶针 1101001 落叶松林和黄花松林 叶林 1101002 西伯利亚落叶松林 1102003 松林 1102004 云杉、冷杉林 1102005 云杉林 1103006 樟子松疏林 1104007 松林 1104008 侧柏林 1105009 马尾松林 1105010 华山松林 1105012 杉木林 1105013 柏木疏林 1102 温带山地常绿针叶林 1103 温带草原沙地常绿针叶疏林 1104 温带常绿针叶林 1105 亚热带、热带常绿针叶林 1105011 云南松林和思茅松林一灌丛结合 热带山地常绿针叶 1106014 松林 1106 亚热带、林 1106015 含铁杉的冷杉、云杉林 1207016 落叶阔叶树—红松混交林 1208017 落叶栎林 1208019 石灰岩榆科树种、黄连木杂木林 1207 温带落叶阔叶树—常绿针叶树混交林 1208 温带、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1208018 椴 、榆、桦杂木林 亚热带山地落叶小叶 1209020 桦、杨林 1209 温带、林 1210 温带落叶小叶疏林 1210021 榆树疏林结合沙生灌丛 1210022 胡杨疏林及残留林,与沙枣疏林结合 1211023 榆科、 化香杂木林 1212024 柯、山毛榉杂木林 1211 亚热带石灰岩落叶阔叶树—常绿阔叶树混交林 1212 亚热带山地酸性黄壤常绿阔叶 树—落叶阔叶树混交林 1212025 落叶阔叶树—常绿栎—铁杉混交林 1213026 栲、柯杂木林 1213027 栲、樟科、木荷杂木林 1214028 含热带树种的栲、樟科、茶科杂木林 1215029 高山栎林 1216030 毛竹林 1217031 石灰岩季雨林 1217032 砖红壤季雨林 1218033 热带雨林 1319034 榛子、胡枝子、蒙古栎灌丛 1213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214 热带雨林性常绿阔叶林 1215 亚热带硬叶常绿阔叶林 1216 亚热带竹林 1217 热带半常绿阔叶季雨林及次生 植被 1218 热带常绿阔叶雨林及次生植被 1319 温带、亚热带落叶灌丛、矮 1319035 虎棒子、绣线菊灌丛 林 1319036 荆条灌丛 1319037 白鹃梅、连翘、栓皮栎、化香灌丛 1319 温带、亚热带落叶灌丛、矮 1319038 草原沙地锦鸡儿、柳、蒿灌丛 林 1319039 荒漠盐地柽柳灌丛、柽柳包,与盐生草甸结合 1320040 杜鹃、鸟饭灌丛 1320 亚热带、热带酸性土常绿、 落叶阔叶灌丛、矮林和草甸 1320041 野牡丹、大沙叶灌丛 结合 热带石灰岩具有多 1321042 化香、竹叶椒、蔷薇、荚莲灌丛、 1321 亚热带、种藤 矮林 本的常绿,落叶灌丛、矮林 1321043 榕树,山麻杆、苎麻,野黄皮灌丛,矮林 1322044 红树林 1323045 草海桐、小叶草海桐、白避霜花灌丛,矮林 1322 热带海滨硬叶常绿阔叶灌丛、矮林 1323 热带珊瑚礁肉质常绿阔叶灌丛,矮林 亚高山常绿革 1324046 杜鹃灌丛 1324 亚热带高山,质叶灌丛矮林 亚热带亚高山落叶灌 1325047 高山柳、金露梅、鬼见愁灌丛 1325 温带、丛 1326 温带高山矮灌木苔原 1326048 圆叶柳或圆叶桦、苔鲜苔原 亚热带高山垫状矮半 1327049 蚤缀、点地梅垫状植被,与高山1327 温带、灌木、草本植被 稀疏 植被结合 1428050 含头草低山岩漠 1428051 假木赋砾漠 1428052 琵琶柴砾漠 1428053 蒿属、短期生草壤漠 1429054 盐爪爪盐漠 1430055 膜果麻黄砾漠 1430056 驼绒藜沙砾漠 1430057 三瓣蔷薇、沙冬青、四合木沙砾漠 1430058 油蒿、白沙蒿沙漠 1430059 沙拐枣沙漠 1430060 极稀疏柽柳沙漠 1431061 梭梭沙漠 梭梭柴、琵琶柴壤漠 1431062 梭梭砾漠 1431063 垫状驼绒藜、藏亚菊沙砾漠 1432064 1533065 线叶菊草原 羊草草原 1533066 贝加尔针茅草原 1533067 白羊草、黄背草草原 1533068 大针茅、克氏针茅草原 1534069 克氏针茅、糙隐子草草原 1534070 本氏针茅、短花针茅草原 1534071 山地针茅草原 1535072 短花针茅草原 1536073 戈壁针茅草原 1536074 1428 温带矮半灌木荒漠 1429 温带多汁盐生矮半灌木荒漠 1430 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 1431 温带半乔木荒漠 1432 温带高寒匍匐矮半灌木荒漠 1533 温带禾草、杂类草草原 1534 温带丛生禾草草原 1535 温带山地丛生禾草草原 1536 温带丛生矮禾草、 矮半灌木草原 矮半灌木 1537075 针茅、 矮半灌木草原 1537 温带山地矮禾草、草原 针茅、杂类草草原与白草、固沙 1538076 草草原结合 1538 温带、亚热带高寒草原 早熟禾、狐茅、杂类草草原 1538077 紫花针茅草原 1538078 羽栓针茅、青藏苔草,垫状驼绒 1538079 藜草原 香草、杂类草普通草甸 1540081 禾草、杂类草盐生草甸 1540082 禾草、杂类草、苔草草甸,与亚 1541083 高山落叶灌丛结合 1541084 禾 草、嵩草、杂草草甸 1541085 嵩 草草甸 盐生禾草、杂类草、嵩草草甸 1541086 禾草、莎草类沼泽 1542087 苔草、藓类、柴桦沼泽 1542088 苔草、蒿草沼泽 1543089 热带稀树灌木草原 1539080 含多刺灌木的扭黄茅、香茅草原 1539 亚热带、1540 温带草甸 1541 温带,亚热带高寒草甸 1542 温带草本沼泽 1543 温带高寒草本沼泽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梁—甜菜、亚2100 一年一熟粮作和耐寒 2100090 经济作物 麻、李、杏、小苹果 2100091 春 小麦、糜子、马铃薯、甜菜、胡麻 2100092 青 稞、春小麦、豌豆、马铃薯—油菜 2200093 冬 小麦、大豆(玉米)、甘薯、花生两年三熟—棉花、烟草、苹果、梨、 葡萄 冬小麦、杂粮(高梁、大豆、玉米、谷2200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2200094 旱作(局部水稻)和暖子)两年三熟—棉花—枣、苹果、梨、温带落叶果树园,经葡萄、柿子、板栗、核桃 济林 冬小麦、杂粮(玉米、谷子、大豆、甘 2200095 薯)一年两熟—棉花—花生—枣、苹果、梨 冬(春)小麦、玉米、高梁两年三熟或一 2200096 年两熟—棉花—葡萄、哈密瓜、梨、杏 冬小麦(油菜)一年两熟(局部双季2300 一年水旱两熟粮作和 2300097 夏稻、亚热带常绿、落叶 稻)—棉花、花生—茶、石榴、桃、梨、枇杷 经济林、果树园 夏稻(玉米)、冬小麦(油菜)一年两熟、 2300098 马铃薯—烟草—茶、漆、核桃、苹果、梨 单(双)季稻连作冬小麦(油菜、绿肥), 2400099 棉花—苎麻—桑、柑桔 单(双)季稻连作科小麦(油菜)或甘薯、2400 单(双)季稻连作喜凉 2400100 旱作或一年三熟 花生、杂粮两年五熟—甘蔗、苎麻—柑桔、油桐、桑、棕桐 旱作和亚热带常绿经 2400101 单(双)季稻连作冬小麦(油菜、绿肥)或济林、果树园 甘薯、 杂粮、大豆一年三熟—苎麻、黄麻—茶、油茶、杨梅、柑桔、枇杷 2500 双季稻或双季稻连作 2500102 双 季稻连作冬某薯,双季玉米—甘蔗、喜温旱作和热作 木薯、黄麻—荔枝、龙眼、香蕉、菠萝 常绿经济林、 果树园
甘蔗—香茅—剑麻、 2500103 双季稻—冬花生、椰子、局部橡胶、咖啡 盐壳 3000104 流动沙丘 3000105 裸露戈壁 3000106 裸露石山 3000107 高山碎石,倒石碓和高寒荒漠 冰川雪 3000108 被 冰川雪被 3000109 4000000 湖泊 3000 无植被地段 4000 湖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