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商丘方言介词"来"的考察

商丘方言介词"来"的考察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33卷第8期 2017年8月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V0l_33 No.8 August 2017 商丘方言介词“来’’的考察 谢易延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要:商丘方言的介词“来”可以介引动作方向、处所和时间。结合汉语史中“来”的用法的历 时演变与跨方言介词“来”用法的共时比较,可以发现商丘方言介词“来”由位移动词到方向介词、 由位移动词到处所介词再到时间介词的两条语法化路径,以及它在商丘方言中主要充当动前前置 介词、用法多样等个性特点。 关键词:商丘方言;介词;来;语法化 中图分类号:H1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17)o8—0106—04 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商丘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商 阜片¨ 。“来”作为商丘话里的一个特色方言词,使 布百t皋矗 由例(1)(2)(3)可见,介词“来”的宾语多由方 用频率高,使用范围也比较广。以往对于商丘方言 “来”的研究主要有董秀英的《河南夏邑方言中的语 气词“来”》 J,该文考察了夏邑方言语气词“来”的 用法,论证了语气词“来”是由动词语法化而来的观 点;蔡英杰《河南永城方言的进行体助词“来”》 考 察了河南永城方言的进行体助词“来”。“来”在商 丘方言里作为介词的用法、来源及特点,尚无研究 涉及。 一位词或方位短语、处所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疑问代词 “哪”、指示代词“这(边)”构成,并且,以方位词作 介词宾语的最为多见。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多数为位 移动词,如“拐”“走”“飞”等。例(4)是一种特殊情 况,“来+动/形+嘞”构成的固定结构修饰谓语动 词表示程度意义,结构中的动词、形容词仅限单音 节词。 (二)介引处所,相当于普通话的“在” 商丘方言介词“来”的用法 如: 、“来”在商丘方言里的意义、用法比较复杂,按 照语法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动词、介词、助词、语 气词四类。比如,句子“你嘞笔来桌得上嘞”中“来” 为动词,句子“我早先咋说来,你还不信我”中“来” 为助词,句子“你过来吃来”中“来”为语气词。 (5)她成天来家看电视。I他从不来别人 家待得。 (6)你晚上打算来哪吃?I我来那啥都没 学到。 上看电影。 (7)她来里头做饭嘞。l他俩都是来电脑 “来”作介词时读作[1 ],句法上常跟其后的成分 组成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前,在句中作状语。根据商 丘话介词“来”表达的语法意义的不同,又可分为以 下三类: (一)介引动作方向,相当于普通话的“往、向” 如: 由例(5)(6)(7)可见,“来”的介词宾语多由处 所名词、名词性短语、疑问代词“哪”、指示代词“那 (边)”和方位短语构成。其中,以处所名词或名词 性短语充当介词宾语最为常见。句子中的谓语动词 多表示非位移的持续动作,如例句中的“看”“待” “吃”等。 (1)到喽路口再来东拐。I啥都来家嘞拾。 (2)正来家走。l蛾子光来亮嘞地方飞。 (3)你来哪走?l你就光来这(边)瞅。 (4)给我来死嘞打!l这一袋来轻嘞说也得 收稿日期:2017—04—25 (三)介引时间,相当于普通话的“在” “来”的介词宾语多为表时间的名词或名词性 短语。例如: 基金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类型学视野下的商丘方言介词研究”(编号:CX2017B200)。 作者简介:谢易延(1992一),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生,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第8期 谢易延:商丘方言介词“来”的考察 (8)我喜欢来早上跑步。 (9)他是来十月份出生嘞。 (1O)我来下雪嘞时候不用上学。 二、商丘方言介词“来”的来源考察 (19)洛水谷在县东五十里由白水县来南 流一百里入同州冯翊县。(《长安志・卷第十 八・县八・蒲城》) 此外,在汉魏六朝至唐宋时期,除了有表示“往 (某方位)来”的“来+方位词”结构,同时还有表示 “从(某方位)来”的“方位词+来”结构。例如,“紫 (一)“来”作介引方向介词的来源 “来”本义为麦子,后假借为“行来”之“来”。 甲骨文中“来”的本义已经失去,都是用其假借 义 。结合陈年福 船与《甲骨文字典》 ] 对 “来”的词义的归纳,“由彼及此,由远及近,到来,回 气东来”(《关令尹内传》),“卿东来,故应有此物, 可以一领及我”(《世说新语》),“白环西献,梏矢东 来”(《与陈伯之书》),“欢若西来,王罴足得抗拒” 来”是其在甲骨文中的主要动词义。先秦时期的其 他文献中的“来”也使用这类意义、用法。如,“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晋侯使士鲂来乞 师”(《左传・成公十八年》),“叟不远千里而来,亦 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梁惠王上》)等语句中的 “来”。 商丘话介词“来”介引方向表示“往、向”的意义 时,主要用在方位名词前。考察古代汉语中“来”在 方位名词前使用的相关语料,可以发现,在两汉时期 “来+方位词”的结构已经出现,在魏晋六朝时期数 量渐多,唐宋以后渐少。例如: (11)阴由东方来西,阳由西方来东,至于 中冬之月,相遇北方,合而为一,谓之日至。 (《春秋繁露》) (12)陛下绝匈奴不与和亲,臣窃意其冬来 南也,壹大治,则终身创矣。(《汉书》) (13)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 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三国志》) (14)汝可百步竖刀,吾射中者,汝便宜反; 不中者,可来前也。(《晋书》) (15)圆图以自北往南为顺,自南来北为 逆。(《周易集说・卷三十六・说卦传一》) 以上例子中,出现在方位名词前的“来”都表示 “动作往(某方向)移动”。虽然动词“来”仍具有 [+位置移动][+移动方向]的义素,但已突破了原 本的“由彼及此,由远及近”的固定方向,还可以表 示“往”的“从此适彼”的方向。“来”表示固定方向 的意义已有所弱化。 尤其在东汉至唐宋时期,还出现了与商丘话介 引方向的介词“来”使用上几乎相同的“来+方位词 +动词”结构,结构中的“来”分析为介词基本没有 问题,只是这类用例在古代汉语中数量有限。例如: (16)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悲愤 诗》) (17)建安初来西还,武阳诣大阳占户,先 留陕界。(《魏略》) (18)昔年苦逆乱,举族来南奔。(《全唐 诗》) (《北史》)。“方位词+来”强调动作的起点,“来+ 方位词”强调动作的终点。由于这两类结构都可以 表示“从某方位往某方位移动”的意义,加之后来 “方位词+动词”结构的广泛使用,可能出现了“方 位词+来”对“来+方位词”结构的兼并,致使“来+ 方位词”结构在唐宋以后出现得越来越少。 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汉语通用语一定会对商丘方 言产生重要影响,商丘话的“来+方位词+动词”结 构,应该是在保留了汉魏六朝至唐宋“来+方位词” 句型的用法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二)“来”作介引处所、时间介词的来源 商丘话介词“来”介引处所表示“在”的意义时, 多用在处所等名词前。隋唐以后的汉语文献中,就 有“来”出现在处所名词前的情况,一般作动词表示 “来到”,对于常在的、拥有归属权的处所,又可以表 示“回”。比如,“数十日间,朝夕来家,往往见有衣 衰经者,翼深忧之”(《广异记》),“请郭立吃了酒 食,教休来府中说知”(《话本》),“倘若遇着好的, 就买她几个来家”(《粉妆楼》)。 在宋元以后出现的复合谓语结构“来+处所词 +动词”中,有的“来”作动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连 动结构,两个动作之间有非常明显的先后时间关系, 且后面的动词常常是“来”的行为目的。比如,“汝 已住一方,又来这里作么”(《五灯会元・景德传灯 录》),“西门庆或在那房里歇,早晨就使出那房里丫 鬟来前边取衣服”(《金瓶梅》)。有些语例中的 “来”已有所不同,如: (20)恁么分明却不知,却来这里低头立。 (《五灯会元》) (21)倘或有人知得,来这里搜着,如之奈 何?(《水浒传》) (22)他来前边嚷骂,我还把门关上,顶了, 头也没敢探探,这干我甚事?(《醒世姻缘传》) (23)那人笑道:“清平世界,荡荡乾坤,把 弹子打瞎人的眼睛,却来这店里坐的安稳。” (《儒林外史》) 这些例子中的“来”既表示了趋向性的位移动作,又 强调了动作发生的处所,与“在”有些接近;“来”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 动词性成分表示“来”行为目的的情况开始淡化,且 大都表示持续性动作。“来”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动 现,但鲜有专门论述。 据《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0_ " ,徐州话的 “来”可以用作介词介引方向,多在方位名词前表示 “向、靠”的意义。例如:来上看,来前走,来外靠靠。 据董晴晴的考察,江苏沛县方言里也有“来”介 词,似乎也可以作介词“在”理解。 在元明时期的一些例子中,随着“来”动作性的 减弱与“所在”义的增强,语义焦点更加偏向其后的 动词性成分,把“来”理解为动词已经非常勉强,这 时的“来”已经同于介词“在”。张斌先生曾经指出, “在”是介词时,删去介宾短语后边的动词性成分, 句子便不成立 7]686。下面这些例子删去“来”后面 的动词性成分之后句子就很难成立,只能作介词 理解。 (24)你来这弓面上铺筋,将来着我看了之 后,桦一桦。(《朴事通》) (25)五伯攘夷狄,尊周室,都是一个私心, 便不当理,人却说他做得当理,只心有未纯,往 往悦慕其所为,要来外面做得好看,却与心全不 相干。(《传习录》) (26)你儿子也来那里淫欲,不免把我前日 引方向的介词用法。如:别靠我那么近,来旁边坐 坐。1你来前走,一转弯就到啦。l你来哪走?_1l_” 据《汉语方言大词典》记录的词条,菏泽话的 “来前”表示“往前” 】2 ";据《现代汉语方言大词 典》记录的词条,万荣话的“来后”表示“后来,以 后”,如“二娃原先在村里教学,来后上唠大 学” 1 0_ 坞 。可以断定两地都存在“来”介引方向的 用法。 钱乃荣考察了介词“来”在吴语中使用的情况, 认为“来”作介词可以表示时间、处所、范围的“在”。 如:“倍且坐子说说看,往来啥场化。”又可以表示所 起的“从”或所止的“往”。如:“齐家囡儿嫁来齐家 的事,陡然想起,要你儿子做个替头,不然求他 超度。(《喻世明言》)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看不到“来”介引处 所的介词用法了。商丘话中出现的介词“来”介引 处所的用法应该是近代汉语相关用法的遗留现象。 古代汉语中也有动词“来”出现在表时间名词 前的情况,但并不表示“在”的意义。如:“子来几日 矣?”(《孟子》)在表具体时、日的名词前多用“以” “于”等。如:“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 (《柳子厚墓志铭》)少有介词“来”单独在时间名词 前介引时间的例子。Heine等人曾把语法化看作若 干认知域之问的转移过程,并把各个基本的认知域 排成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等级:“人>物>事>空 间>时间>性质。”这一等级的后半部分(由空间到 性质)表现了虚词进一步虚化的过程 ]。商丘方言 里介引时间的介词“来”很可能是由介引处所的介 词“来”衍化发展而来,这既符合“时间的表示主要 是通过空间的隐喻来实现的,空间是时间的表征模 式” ,也符合Heine等提出的从空间概念到时间概 念的语法化历程。 三、与其他汉语方言介词“来”的共时比较 “来”作介词的用法在其他汉语方言中也有表 去,半夜里番身齐对齐。”_l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 典》归纳了宁波方言“来”的五类用法,其中作介词 的“来”可以介引处所:“我是来大学里认得渠个。” 还可以在时间名词前介引时间:“上回碰头是来旧 年六月份。” " 根据曹晓燕的考察,无锡方言的 “来”变读成了“勒”,作为介词主要表示动作行为发 生的时间和处所。如:佗勒火车站工作(他在火车 站工作),小明勒1993见就去过英国咧(小明在 1993年就去过英国了) J5 。 李方柏、段福德¨ 考察了永新话“来”的三类 特殊用法,其中作为介词主要介引处所:讨米也唔来 永新讨(讨饭也不会在永新讨);倨来黑板浪乱写乱 画(他在黑板上乱写乱画);箱子蛮大,你个书可以 全部放来里(箱子很大,你的书可以全部放在里 面);你唔答应我,我就死来该(你不答应我,我就死 在这儿)。 “来”在黑龙江方言中可以作介词表示处所。 如:我昨儿个来百货大楼看见他买了个洗衣机¨ 。 丹东方言也有“来”作介词介引处所的用法。如:来 哪儿住家?_1 J2 《东北话词典》中也有对“来哪儿” 表示“在哪儿”的相关记录。如:“别乱传行不,这话 你是来哪听说的?”[17]323 综上可得到下表: 由以上所列资料可见,“来”作介词的用法在其 他汉语方言中也有表现,并非仅出现在商丘方言中。 由于通用语对方言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方言对通用语 的影响,加之“来”在汉语发展史上曾有动词语法化 为介词的情况,我们认为这些方言里的介词“来”与 商丘方言的介词“来”应该拥有相似的语法化路径。 观察上表所列各方言使用介词“来”在介引方向、处 所、时间方面的不同状况,可以发现,有的方言仅具 有介引方向或仅具有介引处所的用法,它们应该都 是动词“来”直接语法化的结果;有的方言只要具有 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3]蔡英杰.河南永城方言的进行体助词“来”[J].商丘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李樟花.甲骨文运动动词“来”、“往”研究[D].重庆:西 介引时间用法就同时有介引处所的用法,显示了介 引时间与介引处所用法的密切关联。由此,联系介 词“来”在商丘方言中的演变情况,我们大体可以归 纳出汉语方言中介词“来”的两条语法化路径:位移 动词_÷方向介词;位移动词 处所介词 时间介词。 这也与吴福祥 通过金华方言的处所介词“落”、 潍坊官话和徐州话的方向介词“上”、北京口语的空 间/时间介词“起”、南宁粤语的处所介词“过”所揭 示的从趋向动词到空间/时间介词的语法化模式 相符。 同时,也可以看出商丘方言的介词“来”与其他 方言介词“来”的不同特点。比如:同样属于中原官 话,商丘话的介词“来”不像徐州话、沛县话仅有介 引方向的用法。“来”在商丘话中主要充当动前前 置介词,不像吴语、永新话的“来”具有动后前置介 词的用法。商丘话与吴语的介词“来”虽然意义、功 能大体相近,但介引方向的“来”在商丘话中并不具 有指示位移的起点、经由的用法;介引处所的“来” 在方位词之前的意义也有很大差别,像吴语“来里” 是近指表示“在这儿”_1 ,商丘话则与徐州话、沛县 话一致,表示“往里”,吴语“来东”表示“在,在 此”【1 M,商丘话则表示“往东”。 参考文献: [1]贺巍.中原官话分区(稿)[J].方言,2005(2). [2]董秀英.河南夏邑方言中的语气词“来”[J].南阳师范学 南大学,2014. [5]陈年福.甲骨文动词词汇研究[M].成都:巴蜀书 社,2001. [6]徐中舒.甲骨文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 [7]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8]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 (4). [9]Michon J.A.,V.Pouthas&J.L.Jackson(eds.).1988. Guyau and the Idea of Time[c].Amsterdam:North Holland. [1O]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2. [11]董晴晴.江苏沛县中原官话介词研究[D].上海:上海大 学,2015. [12]许宝华,(日)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 华书局,1999. [13]钱乃荣.吴语中的“来”和“来”字结构[J].上海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1997(6). [14]曹晓燕.无锡方言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3. [15]李方柏,段福德.浅析永新方言中“来”字的几种特殊用 法[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12). [16]聂志平.黑龙江方言口语中的介词[J].佳木斯大学社 会科学学报,2003(2). [17]高永龙.东北话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8]吴福祥.汉语方言里与趋向动词相关的几种语法化模 式[J].方言,2010(2).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罗昕如教授的悉心 指导,在此深表感谢) 【责任编辑:郭德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