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1期No.1200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总第160期
SumNo.160
经济与管理学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能力的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研究
钟国梁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
摘要:动态能力理论自被提出之后就得到飞速发展,逐渐成为战略研究的重点。但如何构建动态能力仍是一个重要而又未知的问题。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贯穿于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每一个环节,对动态能力的构建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关键词:企业;信息技术能力;企业动态能力构建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60766(2009)01013105
企业如何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一直是管理者和企业界人士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早期的资源基础论(RBV)认为:公司专有能力和资产及
其阻止其他公司模仿的隔离机制是公司绩效的基本决定因素。然而,在技术和顾客偏好迅速变化且难以预测的市场中,资源基础论无法解释有些公司如何和为什么具有竞争优势,有很多公司积累了大量的有价值的技术资产但仍然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如果公司无法对外界变化做出迅速反应,企业核心能力就不能适应或可能妨碍新环境下企业的发展。
Teece,PisanoandShuen使用动态能力框架分析财富创造及获取资源的方法,将公司动态能力视为在技术迅速变化的环境中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公司竞争优势依赖于其独特的过程,受到公司专有资产和路径的影响,财富创造极大地依赖于公司识别新机会和抓住新机会的动态能力。此后,动态能力成为很多学者分析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2];[3];[4]
[1]
生的问题是:如何基于企业信息技术能力来构建企业动态能力?本文试图对其进行考察,这对中国企业动态能力的培育也具有借鉴意义。
一、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出
信息技术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sTechnology,
ICT)。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给出的信息技术定义为: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计算机及其与人、机的相互作用;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种事物。
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以来,人们日益普遍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唱片、电影、电视节目、语音、图形、影像等)。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感测与识别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以及信息使用技术。
一些学者对信息技术能力进行了定义。Ross等
[5]
。
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在近20年来一直是管理学界关注的重点。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已成为新经济时代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企业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
IT)能力对变动环境中企业长
期竞争优势的寻求和维持具有重要影响。由此产
认为,信息技术能力是控制与信息技术相
收稿日期:20080213
作者简介:钟国梁(1952-),男,泰国曼谷人。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131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160期
关的成本,必要时交付系统并通过信息技术实施影响经营目标的能力。因此,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依赖于其人力、技术和资产的状态。Bharadwaj认为,信息技术能力是调用和整合基于信息技术资源的能力,这些资源要同其他资源和能力相结合才能转化成为实际的企业绩效,因此,信息技术能力是企业动员和配置基于信息技术的资源使之与企业其他资源和能力进行整合的才能。文哲明
[6]
认为信息技术能力是硬件、软件、共
享的服务、管理实践以及技术和管理技能的集合,信息技术能力软的方面同硬的方面一样重要,因此,管理人员在对新的软硬件进行投资的同时应当仔细考虑在信息技术规划等方面的投资。信息技术能力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7]
主要是通过业务流程来实现的。KevinZhu从资源基础视角出发建立了电子商务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及两者结合产生的能力以及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框架,他将电子商务能力定义为企业通过Internet与客户、供应商及价值链上下游的业务进行整合的能力,反映了企业通过Internet共享信息、方便交易、提高客户服务能力及加强后向整合能力的战略目的,这种能力与企业的资源平台紧紧相连并嵌入到业务流程之中。张嵩等
[8]
图1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过程
从图中可以看出,动态能力来源于企业变换能力和吸收能力的整合与变迁,是企业外部能力和内部能力、核心能力的聚合与变换。吸收能力是公司认识新的外部信息、消化、并将其应用于商业目的的能力。吸收能力在组织获取和利用外部知识上起关键作用。组织获取外部知识的渠道众多,如组织间的人员信息交流、收集相关出版物、参加展示会、逆向工程、购买技术或结成技术联盟,甚至通过购并其他公司业务等都可以得到外部知识。这种吸收外部知识的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公司以前累积下来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帮助公司判断外部众多信息中哪些值得吸收和利用,二是吸收外部知识的活动受到组织常规的影响,是一种结构化行为,这两点表明吸收能力具有路径依赖性。另外,作为公司主要创新活动的R&D也对吸收能力有重大贡献,公司R&D水平越高,对外部知识的价值越敏感,吸收能力越强。变换能力与吸收能力不同,变换能力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性,它取决于企业的内部能力、外围能力和现有的核心能力。变换能力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战略价值,这种能力是企业独有的,是其他企业无法模仿的,因为内部能力很有可能是公司独有能力,具有路径依赖型、社会复杂性和一定的不明确性。吸收能力是其他企业可模仿的一种能力,对竞争优势的
认为信息技术能力是一种调用和部署企业信息技术资源从而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社会复杂惯例,信息技术能力可以分为信息技术静态能力、动态能力和创造性能力三个层次。
总之,信息技术能力是企业调用和整合基于信息技术的资源,使其与企业其他资源和能力进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对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获得和保持至关重要。
二、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技术创新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残酷和激烈的背景下,不断创新、不断学习、不断调整战略以适应环境变化已成为企业唯一的出路。在动态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调整甚至改变其现有战略,以达到与环境变化相协调一致的目的。图1是动态环境中企业构建动态能力的完整过程。
132钟国梁:基于信息技术能力的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研究2009年第1期
贡献较小。为了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资源必须是有价值的稀有资源,因此,来自于外部能力的可能性较小,吸收能力只有和公司既有的能力形成互补时才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从产生的具体过程来看,动态能力有两个重要的来源:潜在能力(dormantcapabilities)和外围能力(peripheralcapabilities)。潜在能力是集体经验的积累,存在于组织记忆中,这种能力是无法直接使用的能力。外围能力是企业正在使用但不是核心能力的能力。潜在能力和外围能力都不是企业目前的核心能力,但它们是企业未来核心能力的形成基础。
三、信息技术对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促进由上述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过程可知,企业动态能力的最终根源可追溯到企业自身累积的知识和企业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的变换所获得的外部新知识和内部新知识。然而,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企业要从海量的知识信息中获取有用知识、识别潜在能力、察觉外围能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贯穿于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每一个环节,对动态能力的构建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一)核心能力的培育依赖于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核心能力代表企业的组织能力,是企业协调各种生产能力,并将多种技术集为一体,使决策、生产和销售各环节高效运转的能力。若将企业比作一棵大树,其核心能力就是支持和稳定企业生存的树根,树干和大树枝是核心产品,小树枝是业务部门,树叶和果实是最终产品。企业的实力并不在于其产品,具有竞争力的树根才是企业真正的实力所在。因此,国际上成功的企业主要在决定其全球领导地位的核心能力方面展开竞争,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大规模促销产品上。如佳能公司的核心能力是激光、图像和微处理机控制,这使它在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照相机和图像扫描领域始终居于国际领先地位。企业只有系统地确认、开发和利用它们的核心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而核心能力的培育与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分不开的,离开信息技术的使用要从众多的知识中分辨出有利于核心能力培育的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企业潜在能力的挖掘离不开信息技术
能力。企业从潜在能力出发构建动态能力需经历筛选过程、发展过程、激活过程、整合与变迁几个过程。其中任何一个步骤和环节都涉及在众多信息中捕获并实现目标的问题,这就离不开企业信息技术能力,因为信息技术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在对潜在能力进行筛选时获取有用的信息。通过对信息技术能力、互补人力资源和商业能力的整
[9]
合有助于潜在能力的维护;在对潜在能力进行激活和整合时,信息技术能力通过简单而富有价值的技能或很难模仿的技能提供合作便利。
(三)企业外围能力的挖掘离不开企业信息技术能力。在对外围能力进行察觉、储存、整合与变迁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非常关键。它通过为企业员工提供交流平台为交流过程提供便利,有助于打破企业部门、等级、地理区域等的边界,使得企业协调工作变得丰富多彩,增强企业加工信息的能力。在筛选阶段,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通过协调机制有助于对企业能力进行分类,也有助于在有知识的人之间建立联系。在维护阶段,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能为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所需的知识提供信息共享机制。此外,信息技术能力能够通过鼓励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更为细致的工作、提供信息共享机制、使信息更容易被察觉等来为基于外围的能力整合和变迁提供便利。
(四)外部能力的建立、使用、整合和变迁离不开信息技术能力。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能力能快速地从外部环境变化中搜寻有利于自己的知识,培育外部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信息技术能力,对企业吸收能力的培育及其效率有着决定性影响。如同信息技术对潜在能力和外围能力的作用一样,信息技术的能力对企业基于外部能力的整合变迁也至关重要。
四、信息技术能力对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重要性以泰国7-ELEVEN公司为例(一)泰国7-ELEVEN公司概况。1927年7-ELEVEN创立于美国德州达拉斯,主要业务是零售冰品、牛奶、鸡蛋。19年开始进行便利服务,7-ELEVEN便利店除经营日常必需的商品外,还协助附近社区居民收取电费、煤气费、保险费、水费、有线广播电视收视费,甚至
133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160期
快递费、国际通讯费,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切实起到了便利的作用。
泰国正大集团(CharoenPokphandgroup,CP)19年从美国南方公司取得授权,开始在泰国经营7-ELEVEN。目前,泰国的7-ELEVEN正以每天开一家新店的速度在发展,截至2007年底,该公司在泰国拥有3300多家便利店,其中1900多家店由公司自身经营,1200多家特许经营,200多家分区经营。公司副谢荣坤(PittayaJearavisitkul)表示,希望泰国7-ELEVEN可以在2008年时创造出5000家便利商店。他的信心来自于泰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已经快速改变,大部分的人已经较少去大型购物中心购物而选择小型的便利商店,目前泰国的便利商店以每一家服务于10000人的数量受到支持,这个数字与每3600人支持一家便利商店的目标还有距离,所以便利商店在泰国的发展还具有潜力。
(二)信息技术能力与泰国7-ELEVEN动态能力的构建。泰国7-ELEVEN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它的动态能力,而动态能力的构建过程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能力的作用。
1.通过信息技术能力培育核心能力。便利店的核心能力主要来自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而泰国7-ELEVEN公司正是通过高效的信息网络建立了高效和先进的物流配送系统。信息网络在销售、订货、进货、商品检验、会计核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公司从接受订货到数据处理,从传票发行到货款结算以及赊销管理等,均采用信息网络自动处理,实现业务处理的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泰国7-ELEVEN公司通过网络搜集商品信息、分析各连锁店订货信息数据,并发送给生产厂商和批发商,生产厂家根据接受的商品上市指示单生产货品,批发商筹集订货商品。配送中心接受来自连锁店总部的POS系统和生产厂家、批发商传来的商品明细表,具体内容包括: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商品种类交货明细表;不同商品种类、不同商品的上市明细表(包括分货的数据);不同商品种类、不同配送路线的交货传票等。配送中心根据这些指示单,对各连锁店进行配送。该公司综合信息系统的先进性在于门店、总部、配送中心的系统形成完整的体系,实现信息高度共享。1342.通过信息技术能力挖掘企业潜在能力。7-ELEVEN信息系统的完善和发达使它可以不断挖掘企业潜在能力。例如通过企业网技术,总部可以每天一次收集到所有分店的数据,并能够在2小时内提供分析报告。7-ELEVEN能够知道何种产品或包装更受顾客喜欢,这对于供应商来说也是很有价值的信息。7-ELEVEN甚至开发自有品牌以获得更大的边际利润。每个分店的这套系统还有助于管理存货,因为便利店销售的大多是易耗品。系统一直提供统计和比较数据,分店可以随时根据这些数据调整存货。在过去5年中,7-ELEVEN致力于成为一家无纸公司,由此每年减少了2亿费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使公司节省更多。此外,7-ELEVEN正把自己变成在线交易的支付点和提货点。eshoppingbooks的许多顾客就选择在7-ELEVEN提货和支付。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有助于吸引顾客,7-ELEVEN平均每天的销售是对手的1.5倍。
3.通过信息技术能力挖掘企业外围能力。7-ELEVEN公司通过邀请所有的供应商加入企业的信息系统,促进供应链效率的提高。7-ELEVEN的运输队伍在系统管理下号称比公交车还准时,这加强了供应商与公司以及供应商之间的交流。同时,强大的综合信息系统为7-ELEVEN公司各部门有效沟通和紧密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另外,信息系统还将便利店雇佣的很多甚至没见过面的临时工联系起来,使他们有了交流的地方,这无疑也有助于日常管理。
4.通过信息技术能力建立、使用、整合和变迁企业外部能力。7-ELEVEN公司根据信息系统搜集的同行信息,对物流系统不断改革。例如,按商品、温度管理的需要,逐步推进以共同配送为目标的物流配送方式的变革,每天到店车次由起初的70多次逐步减少到10次左右,而且实现了冷藏商品每日配送3次的要求。实现物流低成本高配送效率,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对社会环境等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事实上,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不仅为正大集团的7-ELEVEN公司获得了较强的动态能力,而且已成为正大集团农牧、电信、零售等业务模块致胜的法宝。
钟国梁:基于信息技术能力的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研究2009年第1期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对基于信息技术能力的企业动态能力构建过程进行了探索。动态能力的构建需要占用一定的资源、耗费一定的成本,它是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重要方法。企业动态能力的源泉是企业外部新知识、内部新知识和企业积累的知识。企业动态能力是吸收能力和变换能力的整合与变迁,吸收能力也就是企业的外部能力,而变换能力则包括对企业内部能力、外部能力和现有核心能力的整合与变迁。如今,企业要从海量知识信息中获取有用知识、识别潜在能力、察觉外围能
参考文献:
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能力,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贯穿于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每一个环节,对动态能力的构建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上述分析对中国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和培育具有重要启示,信息技术能力是中国企业构建动态能力的关键。就目前而言,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企业电子商务进展缓慢,国民的信息化意识不强,在资金、技术、管理水平、经营理念等许多方面都与国外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企业信息技术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企业动态能力培育任重道远。
[1]TEECED,PISANOG.SHUENA.DynamicCapabilitiesandStrategicManagement[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
1997,(18):509533.
[2]HELFATC,PETERAFM.Thedynamicresourcebasedview:capabilitylifecycle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
2003,(24):9971010.
[3]ZAHRAS,SAPIENZAHDACIDSSONP.Entrepreneurshipanddynamiccapabilities:areview,modelandresearchagen
da[J].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2006,(43):917955.[4]TEECED.ExplicatingDynamicCapabilities:theNatureandMicrofoundationsof(sustainable)EnterprisePerformance
[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7,(28):13191350.[5]ROSSJW,BEATHCM,GOODHUEDL.DevelopLongtermCompetitivenessthroughITAssets[J].SloanManagement
Review,1996,38(1):3142.
[6]文哲明.基于企业资源观和过程理论的信息技术能力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11):157159.[7]Kecinzhu.TheComplementarityofInformationTechnologyInfrastructureandECommerceCapability:AResourcebased
AssessmentofTheirBusinessValue[J].Journalof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Summer2004,21(1):167202.[8]张嵩,黄立平.基于资源观的企业信息技术能力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2003,(4):5256.
TheResearchonBuildingBusinessDynamicCapabilitiesBased
onInformationTechnologyCapabilities
ZHONGGuoliang
(SchoolofBusinessAdministration,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China)
Thetheoryofdynamiccapabilitiesdevelopsfastandisbecomingahottopicofstrategicre
search,buthowtobuildthecapabilitiesisstillanimportantandunsolvedquestion.Thispapertriestoinvestigatethebuildingproblemfrominformationtechnologycapabilities(ITC).ITCareveryimportantoneachstepoftheprocessofbuildingbusinessdynamiccapabilities.ThepaperintendstohavesignificantcultivationofthedynamiccapabilitiesofChineseenterprises.
Keywords:Businesses;InformationTechnologyCapabilities;BuildingDynamicCapabilitiesinEnterprises
Abstract:
(责任编辑:慧宇)
1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