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试论李白诗歌中的人格意象

试论李白诗歌中的人格意象

来源:爱go旅游网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社会科学版)

试论李白诗歌中的人格意象

张保宁

(西安外国语学院 文化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摘 要“:松桂”“、鸾风”“、桃李”三种意象在李白的咏物诗中最具象征性。诗人咏“松枝”以象征自己的高洁人格;描绘“鸾风”以表达自己的凌云之志;借“桃李”来讥刺趋炎附势的小人品格。这三种意象从正反两方面体现了诗人的人格精神。

关键词:人格;意象;松桂;鸾风;桃李分类号:I2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019(2002)01-0095-03

  李白诗集里有不少咏写鸟虫草木的诗句。其中咏写“松桂”“、鸾风”“、桃李”这三种物象的诗句最多。诗人咏写“松桂”“、鸾风”“、桃李”这几种物象,不仅仅是一般的托物抒怀,而是借用这几种物象的原始意象造型,使这三种意象在诗人的生命意识里成为其人生理想和人格精神的象征。本文试就此分析如下。

一、以“松桂”为意象来象征自己的高洁人格

“松”与“桂”,在万千植物中以其傲岸高洁、馨香沁人的品格,历来受到诗人们的钟情和赞美。在李白的生命意识里“,松桂”的形象更是坚固地挺立在自己的心中。尤其是“松”的形象,是诗人最乐于描写和描写得最为生动的意象。例如:

南纤有孤松,柯叶自绵幕。清风无闲时,萧洒终日夕。明之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

(南轩松》)尺《

上,它终日与清风为伴,以自己不变的本色,染绿了万木凋零的深秋;在严霜欺打之中,它渴望着直上云霄,一展自己的风

(上采。诗人以孤松自比,正好与他“倚剑慷慨,气干虹霓”《),却又傲岸不羁,遗世独立的个性相吻合。安州裴长史书》

而以李白的个性,喜欢松柏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除了这首《南轩松》,他在许多诗中都描写有“松”的形象:

(古风》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其十二)(山人劝酒》)苍苍云松,落落绮皓。《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富,岂为微飙

(赠韦侍御黄裳》)折。《

(感兴八首》讵知凌寒松,千载长守一。《其四)(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松寒不改容。《

(颖阳别元丹丘之淮松柏虽寒苦,羞逐桃李颜。《)阳》

(古风》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瑟。《其四十七)

在唐代诗人中,李白是最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性色彩的诗人。表现在人格上,他蔑视权贵,傲世独立,常以“不屈己,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标榜,他虽不干人”《“怀经济之

夜卧松下云,朝餐石中髓。……南窗萧飒松声起,

(白毫子歌》)冯崖一听清心耳。《

诗人笔下的这些“松”的形象,形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色彩的意象,它们是硬直不弯的,是高洁鲜亮的,是不怕严霜侵凌、狂风摧折的,是本性难移、长守如一的,当然也是傲岸孤独的。我们不难体会,诗人这每一种对“松”的意象的描写,无不浸透着他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感受。既然“世道日交丧”

(古风》(古风》《其二十五)“,亭午暗阡陌”《其二十四),那么

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为宋中丞自

(远别荐表》,但在“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的昏暗社会里,也只能感叹“离》: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他虽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行路难》海”《其一),可是越来越黑暗的现实,只能使他发出

“且放向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沉痛呐喊!李白这使我不得开心颜”《

心气孤高、粪土王侯的诗人,自然是要做那高洁挺立、欺霜傲

(鸣皋歌奉雪的青松。“青松来风吹古道,绿罗飞花覆烟草”《)。他要用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青松”的清风,来恢复古朴

样的人生经历,使我们不难看出上面这首《南轩松》,毫无疑问就是诗人的自画像:柯叶绵幕的孤松,傲然挺立在古苔之

收稿日期:20011220

),男,西安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作者简介:张保宁(1957—

的世道,要用“青松”的涛声,去涤荡日渐污浊的世风。诗人

95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不但自己要做孤傲的青松,还告诫自己的朋友:“愿君学长

(赠韦侍御黄裳》)“勖君青松心松,慎勿作桃李”《,,努力保霜(古风》雪”《其二十)。可以说,在古代诗人中,象李白这样喜

杂纷纭的现实社会中去实现他的人生理想,即使后来的某一机遇使他直接来到君王身边,而满身“大鹏”气息的他,也和周围的那些群小们是那样格格不入,加上君王的腐败阍愦,他的人生抱负未及施展,便不得不败下阵来,辞请还山,去云游四方。然而李白毕竟是非同凡响的。人生的第一次大挫折,并不能消磨掉他崇高的心胜。他一直深信“天生我才必

(将进酒》),他要待机而动“有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行路难》舟梦日边”《其一),他一直渴望着“长风破浪会有(行路难》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其一)。就是在他生命的最

咏青松,并且对“松”的形象描绘得这样生动,对“松”的意象理解把握得这样深透,是绝无仅有的。在他的咏松诗中,我

(蜀道们不仅能看到“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感兴八首》难》“绝壁枯松”图,还能听到“吹笙吟松风”《(金门答苏秀才》)的松间天籁之音,感其五)“、松鸣凤琴里”《(题元丹丘山居》)、(赠李受到“松风清襟袖”《“风吹松桂香”《)这般沁人心脾的松桂馨香。读这样的诗句,能使人的十二》

后时期,面对着安史叛军,他还发出“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燕”《、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南奔书怀》)的豪迈心声。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诗人早期的《

品格崇高,能使人的骨气艰硬,能使人的意志坚定,能使人的心魂圣洁。

李白咏松柏时,还常借描写“桂木”、“兰草”等意象来表现自己的高洁人格。例如:

(赠李十二》)云散窗户停,风吹松桂香。《

《上李邕》和他生命后期的《临路歌》,李白《大鹏赋》中塑造的“大鹏”形象在其诗中并不多见,而“鸾风”的形象随着他仕途受挫在诗中的描绘却愈来愈多。这显然与他受仙道思想的影响有关。在仙道的世界里“,仙鹤”、“鸾风”的形象是最为常见的,也最具有吉祥如意的象征意味。像李白这样充满幻想的诗人,其理想既然在现实世界里不能实现,他便要在自然物界中去寻求精神的解脱:“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送蔡山人》)。于是我们看到,诗人以往在社会世俗心态占《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咏槿二首》园。《其二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幽香风运,松寒不改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容。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府》

在诗人的笔下,南山桂也好,幽兰也好,它们都和松柏一样,都有令人钦佩的品格,都是高洁人格的象征。

二、以“鸾凤”为意象来表现自己的凌云之志

如果说,李白在咏草木的诗篇中多以“松桂”为意象来表现自己的高洁人格,那么在咏鸟类时则常用“鸾风”为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凌云之志。请看诗人笔下“凤”的形象:

(古风》凤飞九千仞,五章备彩珍。《其四)

据生命主体意识时表达其宏大理想的“大鹏”形象,逐渐被象征回归自然物界追求精神自由解放的“鸾凤”形象所取代:

(留“意欲托孤凤,从之摩天游。凤苦道路远,翱翔还岿昆邱”《)。当然必须指出的是,诗人这里别贾至舍人至》“托意”“孤

凤”,并非是要完全脱离现实世界。这正如他迷恋仙道之术,并非就真的相信仙道对生命有意义一样(这一点,许多学者都有共识)。他是希望自己的生命及其理想在另一种生存环境里得到延续,他把自己的凌云之志从“大鹏”身上自然地转换到了“鸾风”这一意象上。不这样解释,我们就很难理解诗人既然已经塑造了“大鹏”的形象,又为何还要再创造那么多的“鸾凤”形象?而且,我们从诗人笔下描绘的“鸾凤”的生存遭遇里,也不难看出现实生活中诗人孤独而又傲岸的身影:

虫爱碧草,鸣凤栖青梧。托心自有外,但怪旁人寒将

耻将鸡并食,长与凤为群。一击九千仍,相期凌紫

(赠郭季鹰》)氛。《

凤饥不啄粟,所食难琅珥干。焉能与群鸡,蹙促争一餐?朝鸣昆邱村,夕饮砥柱湍。归飞海路远,独宿天霜

(古风》寒。《其四十)

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清风佐鸣琴,寂寥

(赠瑕丘王少府》)道为贵。《

(陌上桑》)愚。《

(夷则格上白鸠拂舞凤凰虽大圣,不愿以为巨。《)辞》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孤凤向西海,飞鸿辞北溟。《

凤飞于“九千仞”之上,其“朝鸣昆邱树,夕饮砥柱湍”的气概,不能不使人想起诗人笔下“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

(大鹏赋》)的大鹏形象。在中国历史上,李白是最富有天才《

气质的诗人,他那豪迈乐观的情调,雄浑开阔的艺术境界,宏伟的气魄,用如椽巨笔,任意挥洒,塑造出多少令人惊奇的艺术形象,而大鹏的形象最令人叹为观止。同样,李白的天才气质,更表现在他未登诗坛之前就有的济世之心“:大丈夫必

(上安州裴长史书》)。他青年时便有四方之志”《“仗剑去国,(同上),就是为了实现他的人生目标“辞亲远游”:奋其智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他的这种政治理想,用诗情来表现,便喊出了书》“大鹏一日(上李邕》)的磅礴心声。当然,本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

)崔侍御》

(古风》凤鸟鸣西海,欲集无珍木。《其五十四)(鸣皋歌送岑徵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君》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府》

(酬韩侍御见招隐黄鸾凤翻羽翼,啄粟坐樊笼。《)山》

(望鹦鹉洲怀祢衡》)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质上首先应该是诗人的李白,对其政治上的人生目标未免过于理想化,其天生的恃才孤傲的个性脾气,使他不可能在复

96

这里的“鸾凤”,似乎少了那种“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的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凌云气概,而多了一些痛苦和伤感的情调。身“栖青梧”的

虫”“鸣凤”,不被“爱碧草”的“寒将、“群雀”所理解,而孤飞的

面的体验尤为深刻。以李白的天性,骨子里就鄙视世俗社

(雪会。他漫游大下,喜结豪侠,可谓“坦荡君子,无悦簧言”《)。也正因为这样,就势必受到世俗小人的讥谗诗赠友人》

(上李邕》)。后来嘲“: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鸾风”,亦耻与“群鸡”争食。这些也都罢了。最不能忍受的是“鸾风”被困“樊笼”“,孤凤”被“鸷鹗”乱啄。这样的“鸾凤”,何能“一击九千仞”,又何能“相期凌紫氛”?由此可以认为,李白在“鸾凤”这一意象的塑造中,既寄托着他的理想世界里的凌云之志,同时也涵容了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困苦际遇;既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他遗世独立的孤傲性格以及蔑视权贵、鄙视群小的高傲气节,又深刻地反映出他作为一个与世不同、桀骛不驯的生命个体对生之痛苦的深刻体验!

三、以“桃李”为意象来讥刺趋炎附势的小人品格李白诗中“桃李”的意象随处可见,而且大多都是作为“松桂”意象的对立面出现的。也就是说,诗人用“松桂”为意象象征高洁的人格,同时又以“桃李”为意象喻指那种没有坚定意志,专会趋炎附势的小人品格。这些小人象桃李一样,花开即谢,虽受宠一时,却终遭弃捐。例如:(古风》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其十二)(箜篌谣》)多花必落早,桃李不如松。《(古风》桃李何处开,此花非我春。《其四)

入宫,身处权贵之间,他对趋炎附势、争宠邀功的官场争斗认

(白马篇》)“识更为清楚“: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玄风(古风》变大古,道丧无时还”《其三十)“;而我竟何辜,远身金(古风》(古殿旁”《其三十七);“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万愤词投魏郎中》)风》其三十九)“;树榛拔桂,囚龙宠鸡”《

不难看出,这些诗句中表达出来的对污浊的仕途圈子的憎恶情绪,比起诗人入宫前要强烈得多。而再阅读下面几首“松桂”与“桃李”对比的诗,就更能体会到诗人决不与世俗社会同流合污,誓保人格高洁的坚定决心: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宛转龙火飞,零落互相

(古风》失。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瑟。《其四十七)

世人种桃李,多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喧。一朝天霸下,聚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

(咏槿二首》根。请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其二)

桃李得日开,荣华照当年。……桃李务青春,谁能

(长歌行》)贳白日。《

(上之回》)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前有撙酒行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磋跎。《)二首》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城黄泥。愿君学长松,慎勿学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

(赠韦侍御黄裳》)子。《

在诗人的眼里“,桃李”的“偶蒙春风”“、零落相失”,与“松桂”的“绿叶垂芳”“、独自萧瑟”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世人多“种桃李”“、攀争捷径”的浅薄行为也令诗人痛心疾首。他赞赏“松桂”“亭亭凌霜雪”“、清阴亦可开”,力劝君子之人要“学长松”而“勿学桃李”。由此可以说“,松桂”与“桃李”正是诗人生命意识里两种永远不可调和的人格意象,它们和“鸾凤”一起从正反两方面体现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人格精神。

参考文献:

[1]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7.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桃今百余尺,花落成枯

(独不见》)枝。《

李白在诗中之所以从“松桂”的对立面来大量描写“桃李”的意象,正是他对世俗人生切身体验的结果,是他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特别是在仕进之途上,这种矛盾表现得更为突出和激烈。而一个人对此身处其中与身处其外,体会是大不一样的。李白这样一位怀有大鹏之志的诗人,先后经历了入朝又出官、参加永王幕府而被囚禁放逐等政治上的大机遇和大挫折,对这方

责任编辑徐文武

OntheImageryof“Phoenix\"“Pine&Laurels\"“Peaches&Plums\"InLiBai’sPoems

ZHANGBaoling

(InstituteofCulturalPropaganda,Xi’anForeignLanguageUniversity,Shanxi,Xi’an,710061)

Abstract Theimagesof\"phoenix\",\"pine&laurels\",\"peaches&plums\"arethemostsymbolicthingsin

LiBat’spoems.Hesangof\"pine&laurels\"tosymbolizehisnoblecharacter,usedthe\"phoenix\"toexpresshislotlyaspirations,andtook\"peaches&plums\"tosatirizethosecharacterswhocurryfavorwiththepowerful.TheseimagesreflectLiBat’smoralqualityfromboththepositiveandnegativeside.

Keywords Character;Imagery;Phoenix;Pine&Laurels;Peaches&Plums

97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