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润物细无声——论德育中的隐性教育

润物细无声——论德育中的隐性教育

来源:爱go旅游网
学羁 2013耳第12期 润物细无声 苏晟洁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摘要:德育中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之分 “润物细无声”是一种隐性教育.其教育的心 理机制.就是通过我们的教育活动.围绕教育 区更多地激活学生的潜意识.让学生在不知 不觉中受到教育.让学生通过思辨、体验来领 悟日常生活中的人生哲理.传承传统美德.养 成文明的行为方式 每素质教育 论德育中的隐性教育 400700) 人们知晓 一旦他们的某一能力、品德获得人 以上的研究成果.对我们的德育工作大 有裨益 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可以发挥学生潜 意识的作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并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低 层潜意识.使德育更有活力.使学生的行为动 机具有自觉性和自律性.使教师对学生的冲 们特别是教师的认可.就会极大地激励学生 的学习行为,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 多 给学生一些激励.多给得不到他人鼓励的学 生一些鼓励.应该是班主任的基本教育行为 教师要多一些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 中 小学生时期是学生思想和行为最活跃的时 动行为多一点心理分析而不简单归结为道德 关键词:潜意识隐性教育德育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杜甫的这首《春夜喜雨》中提到 的“润物细无声”.形象地描摹了春雨悄然人 土润物的自然景象 后人习惯以此表达一种 人们十分期盼的教育境界.即让学生在浑然 不觉中受到教育.让各种教育环境都具有教 育意义,让教师成为教育的艺术家 德育中有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之分.我们常说的“润物 细无声”就是一种隐性教育.其教育的心理机 制,就是通过我们的教育活动.围绕教育区更 多地激活学生的潜意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 中受到教育.让学生通过思辨、体验来领悟日 常生活中的人生哲理.传承传统美德.养成文 明的行为方式 一 激发学生的潜意识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灵比喻为一座冰山. 认为浮出水面的是少部分.代表意识.而埋藏 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则是潜意识。他认为. 人的言行举止.只有少部分是意识在控制的. 其他大部分都是由潜意识所主宰.而且是主 动地运作 人却没有察觉到 当一个人处于正 常的状态下.比较难以窥见潜意识的运作 但 是在精神病患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潜意识 的作用非常明显地存在着.并支配着人们的 行为,例如无法解释的焦虑、违反理性的欲 望、超越常情的恐惧、无法控制的强迫性冲 动。同时.我们也会感觉到.在精神病患者身 上,意识的力量如此微弱.而潜意识的力量却 像台风一般横扫一切 这也让我们从一个侧 面来感受意识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 注意激发学生的潜意识.从而使教学取得更 好的效果。 二、学生潜意识在德育中的作用 不少专家认为.人的潜意识是有层次的 他们把人的潜意识分成低层潜意识、中层潜 意识和高层潜意识 低层潜意识是人对客观 世界的本能、冲动、内驱力、生理机械的反应 低层潜意识也是兽性、本能的世界.是人类原 始而不文明的部分.是犯罪及暴力行为的源 头。低层潜意识没有逻辑、理性,而以强烈、动 态、隐晦的姿态.犹如地球核心高压高温的岩 浆在汹涌翻腾、日夜不休 中层潜意识是指平 时没有存放在意识中的材料.只要我们进行 回忆、思考、表达就能调动出来的 高层潜意 识是指人的智慧、灵感、直觉、洞见的世界 158 问题或意识问题 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中层 潜意识.使德育更重视学生的经验体验.使他 们无序的经验可以成为他们积极道德观、价 值观和人生观的支持者 我们可以调动学生 的高层潜意识.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能够少 一点束缚、压抑、说教的痕迹,可以让学生更 多地接受我们的暗示 研究表明.学生往往会 接受与自己已有的道德、志趣和倾向相一致 的暗示和影响 三、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意识 班主任要重视激励学生.是我们一直倡导 的教育方法 激励是什么.激励是每个学生潜 意识中所期盼的.它是人的积极行为的发动 器 就像田径场上的发令枪,枪声一响.运动员 便争先恐后地在跑道上角逐 学生无论成绩如 何.能力如何.个性怎样.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可 以得到他人的认可、夸奖与赞赏.尤其是具有 权威性的教师 如果教师的认可、夸奖与赞赏 是学生潜意识中期盼的.那么.哪怕是一句教 师并不深思熟虑的.甚至是脱口而出的认可或 表扬都会具有意想不到的教育力量 辽宁的李 德裕老师就讲过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我 读初三时.没有考上学校的“尖子班”——那时 候的农村中学.读尖子班就意味着有希望考上 高级中学——所以.很沮丧.每天梦游一般.思 想根本不沾课本的边 然而.老师的一句表扬 改变了我的一生 那是一节自修课.同学们都 吵吵闹闹.我眼睛看着书.思想却云游天外 突 然,班主任老师出现在门口.他说.“那些自暴自 弃的人.看看李德裕是怎样学习的 ”正是这句 表扬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让我找回了自信.改 变了我的一生。 我们常说现在的学生缺少必要的情感. 再感动的事情都难以使他们动情 之所以我 们教师的一些自己说过已忘的话.却能感动 学生.甚至能让学生记住一辈子.是因为,在 人的潜意识中.所有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对其 努力、能力、思想的认可、赞扬和鼓励,学生更 是如此 因为,学生的自我形象是从他人的评 价中获得的,他人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在 镜子中学生看到了自我.慢慢地就形成了自 我形象 一个学生如果经常得不到积极的评 价.就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或者对教育产生 逆反心理 尤其是一些不引人注目的学生.或 者得不到他人积极认可的学生.教师的激励 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但学生的潜意识.不易被 期.也是他们最渴求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 时期 当然.他们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书本 上.还包括生活 他们的学习方式也不只是按 照成年人所提供的经验行事.他们需要自己 摸索,甚至经过错误的尝试和体验。因此,几 乎每个学生的潜意识中都有着他人对自己错 误谅解和宽容的愿望 从有关学生的调查中. 也能够获得这样的信息 学生一般喜欢气量 大的、有幽默感的教师.而不喜欢“翻旧账”的 教师 四 激活学生潜意识的教师素养 班主任要了解和熟悉班上的每一位学 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独 立的世界.要求教师要进入学生的世界 一个 班主任应该具有多渠道获得学生信息的能 力 如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和个性 特长.通过学生以往的资料了解学生以往的 教育积累.通过周记了解学生对各种问题的 见解.通过学生伙伴了解学生的一些真实生 活和想法 鉴于现在学生不太乐意向班主任 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有位年轻的班主任就 在班级设立了“牢骚本”.给学生提供了一个 发泄不满、委屈和气愤的机会.结果班主任的 教育主动性大大增强了.师生关系也相当融 洽 一个班主任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才 会具有更多激活学生潜意识的可能 班主任对学生的过失要多一些包容 西 方有句谚语:“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 的 ”这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但班主任有包 容性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这要求我们处理 好以下几个原则:尊重学生的隐私和人格.不 随意去揭学生的伤疤.暴露学生不愿意让人 知道的过去或家庭情况:尽可能了解事实的 真相.对学生的过失采取动机分析和就事论 事分析的方法 教师往往容易以自己的经验 判断学生.对学生的过失“上纲上线”.结果反 而会伤害学生 最后用一位教育专家的话作总结:教育只 有在学生感觉不到教育的时候.才会获得最 佳的教育效果 作者简介: 苏晟洁(1980一),女,汉族,重庆人,学 士学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I级教师,研究方 向为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责编张翼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