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预习单
《1古诗词三首》的预习单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敬亭山”等词语,并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味道。
3.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读出诗的节奏、味道。
2.借助字典、注释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熟读古诗。 3.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
本课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诗词,可采用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他们的诗,按知诗人——读诗句——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方法进行学习。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学习准备:
收集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句。 知识链接:
敬亭山: 古名昭亭山,又名查山。在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原有翠云庵、广教寺、穿云亭、丹梯亭、额珠楼、太白楼等古迹,今已无存。诸胜迹中仅有山南麓之双塔与古昭亭石坊。自南北朝时,南齐诗人谢、唐代诗人李白在此赋诗,此山遂名于天下。
洞庭湖: 湖南省北部,长江南侧。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君山: 又称洞庭山,在洞庭湖中,孤峰突起,景色秀丽。唐代诗人张说有《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
词: 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 ,还有“江城子” 、 “菩萨蛮”等。
词牌: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原来就是词的题目。如《忆江南》就是写对江南的回忆。 学习过程:
(一)自学链接:
简介诗人及背景。【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纵情诗酒,以诗著称于世。与诗人杜甫合称“李杜”,二人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李白被称为“诗仙”。】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的诗以律、绝为工,格调高亢,意向简括,气骨桀骜;乐府小章尤为著名。他与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并称为“刘柳”与“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
白居易在杭州、苏州做刺史三年,为官非常清廉。他带领百姓修筑白堤,治理西湖;疏通河道,整修山塘,短短几年,和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55岁那年,白居易因病回到洛阳,时隔十二年,江南百姓的勤劳、淳朴和善良仍然令他深切怀念。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整体感知。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三)解读古诗。
1.借助注释、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 独坐: 尽: 闲: 孤云: 厌: 相: 和: 潭面: 青螺: 谙: 胜: 蓝:
2.再读诗句,借助插图、结合上下文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仰望天空,只见( );一片白云( ),四周( )。
我静静地( ),觉得( ),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 )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 )。
(四)想象画面。
(1)默读三首古诗,把诗中描写的事物用直线标出来,并想象作者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2)默读《望洞庭》这首古诗,想想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的? 画出诗中的比喻句,并想想把什么比作做什么? (3)
(五)体会情感。
(1)诗人笔下的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再读读诗句想想,并用波浪线画出表达作者心情的诗句,批注上你体会到的诗人的心情。
(2)如果此时你就是李白,你要对敬亭山说些什么,并在书上做批注。 (3)
(六)读到这里,你对这三首古诗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七)收集有关山水的诗句。
评价单:(优秀5颗星,良好3三颗星,一般1颗星) 评价内容 个人评价 学习伙伴评价 组长评价 老师评价 1、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说说古诗 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3、古诗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能积极主 动地学习,参加讨论。 5、能提出有 质量的问题。 五、合作探究(第二课时) 1、分组读诗词。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诗的大意并汇报。
3、学生分组或个人朗读诗词,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生说一说有关山水风光的古诗词或名句,并试着说一段话,用上这些名句。 5、这几首古诗词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找一找,并说一说。
★课堂表现点评: (在学生的书上进行评价。) 六、达标测评:天天100分优化作业本第1课。(在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最后一阶段完成。)
★作业点评: (在学生的练习册上进行评价。)
★本课最后的学习情况点评:
(一)自学链接: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的诗以律、绝为工,格调高亢,意向简括,气骨桀骜;乐府小章尤为著名。他与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并称为“刘柳”与“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整体感知。 望洞庭
唐 白居易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解读古诗。
1.借助注释、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 相: 和: 潭面: 青螺:
2.再读诗句,借助插图、结合上下文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想象画面。
(1)默读《望洞庭》这首古诗,把诗中描写的事物用直线标出来,并想象作者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的?
(2)默读古诗,画出诗中的比喻句,并想想把什么比作做什么? (五)体会情感。
(1)诗人笔下的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再读读诗句想想,并用波浪线画出表达作者心情的诗句,批注上你体会到的诗人的心情。
(六)读到这里,你对这首古诗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