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5期(总第336期) 畜禽业 生产指导 母猪的饲养管理保健技术 耿传勇 (河南省虞城县畜牧局,河南虞城476300) 摘要: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是规模化养猪生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后 备母猪、怀孕母猪、泌乳母猪各阶段所需要营养供给及需要注意事项进行全面分析,控制养殖场母猪疾病的发生,从而使 养猪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母猪;饲养管理;保健;技术 中图分类号:¥815.2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17.05.024 1 母猪保健的目的4妊娠母猪饲养管理保健 通过对母猪各阶段所需要营养供给及需要注意事项进行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保健核心是保证体内胚胎正常发育,防 全面分析,控制养殖场母猪疾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母猪 止流产和死胎发生,保持母猪有中等体况。 生产潜能,确保母猪健康体况,繁育健壮仔猪从而使养猪场获 4.1妊娠判断 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母猪配种后,经21 d未表现发情,可初步判断为妊娠,若 2危害猪群常见的细菌性病原体 再经21 d仍未发情,可以确定为妊娠。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 母猪行为判断,如母猪贪睡、不愿活动、采食增加、毛色光亮、夹 目前危害猪群常见的细菌性病原体主要有支原体、衣原 尾行走且缓慢小心、腹部两列乳头分开呈两条直线即为妊娠, 体、附红细胞体、密螺旋体、弓形体(原虫)、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此时应根据配种日期,按照“月加4、Et减6”的方法推算确定分 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链球 娩日期,便于做好妊娠管理。 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化脓棒状杆菌。其中衣 4.2科学饲喂 原体、附红细胞体、弓形体、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化脓 配种至妊娠30 d,是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必须注意妊娠 棒状杆菌是引起母猪MMA及繁殖障碍最常见的病原体。 母猪饲养,否则会引起胚胎早期死亡。要求妊娠期饲喂妊娠母 猪料,适当减少能量物质供给,使蛋白质达14%一15%,确保饲 3空怀母猪饲养管理保健 料质量和营养平衡,每头每天喂配合饲料1.5~2 kg。30— 带子母猪断奶到再次配种这段时间为空怀期,一般经7— 80 d是胎儿发育较慢时期,每头每的喂妊娠母猪料1.8— 10 d,母猪就会发情。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促进空怀母猪如期 2.5 kg,使蛋白质达到13%一15%。80—110 d是胎儿加速发 发情排卵,提高受胎率。 育时期,此期应改用哺乳母猪料,使蛋白质达16%一17%,每头 3.1预防应激 每天喂料2.5~3.5 kg,促进母猪乳腺发育,增加泌乳期产奶 子猪断奶一般采用“赶母留子”的一次断奶法,极易导致母 量。 猪断奶应激,发生乳房炎、高烧等疾病。因此在断奶前后,应根 4.3环境良好 据母猪膘情,进行适当限饲,每日两餐,定量饲喂1.6—2 kg,并 保持猪舍和猪体清洁卫生,注意防暑降温,通风良好。妊 将哺乳料换成生长猪料,经2—3 d就会干乳。 娠母猪最适宜生长、繁育的环境温度为16~22"12,湿度65%一 3.2短期优饲 75%。温度高于30 ̄C以上时,如不及时采取降温措施,易引起 母猪经过哺乳期后,体况相对较瘦,会影响发情和排卵,应 母猪及胎儿的死亡,低于6℃时会造成妊娠母猪生长停滞。 在断奶后3~4 d进行短期优饲,可增加蛋白质饲料供给,添加 5 围产期母猪饲养管理保健 VA、VD、VE,使母猪恢复膘情,及早发情,促进多排卵,并适时 配种。 5.1 临产母猪饲养管理保健 3.3驱虫消毒 临产母猪是养猪生产中最为繁忙的阶段,其饲养管理好 给空怀期母猪口服左旋咪唑,10 mg/(kg体重),驱除体内 坏,直接影响新生仔猪的成活率和母猪下一个周期的发情。 寄生虫。 5.1.1逐渐减料 母猪分娩前一周,要根据膘情和乳房发育情况决定是否减 收稿日期:2017—04—10 料,膘情好、乳房发育膨大的母猪应逐渐减少日粮喂量,防止产 37 生产指导 LIVEST0CK AND POULTRY姗USTRY 泄和乳房状况。哺乳母猪饲养管理技术哺乳母猪饲养管理不 后乳汁过多,引起乳房炎。对于瘦弱的母猪,应推迟减料,并加 喂豆浆、鱼汤等含蛋白质多的催乳饲料,防止产后少乳或缺乳。 一但与其泌乳量、断奶子猪成活率和断奶体重有着密切关系,而 且还会影响断奶后母猪的正常发情、配种。正确给料:母猪哺 育照料子猪,活动量大,消耗较大精力,增加了母猪每的的维持 需要量。但由于产后器官正处于恢复时期,消化机能弱,不宜 般在产前两的少喂料,平均每的每头0.5 ,产前当的不喂 料,但饮水充足供应。 5.1.2临产观察 主要是观察三个方面,一看尾根两侧凹陷、阴门红肿,可在 3~5 d内产子;二看乳房膨大有光泽,两侧乳头八字外张,如最 后边乳头挤出黄色浓稠乳汁,则3—6 h可能分娩;三看行为表 给料太多。产后第一的不喂料,第二的少喂料,平均每头 0.5 kg,经过3~5 d逐渐增加至正常喂料,最多不超过6 kg,且 日喂4次为宜,并适当增加饮水及青绿、多汁饲料供给,提高母 猪哺乳期泌乳量。 5.2.2产后母猪子宫状态 现,母猪起卧频繁、行动不安、呼吸加快、频频排尿、阴部流出黏 液时,即快产子。 5.1.3接产技术 产后母猪子宫处于易感染状态。原因是:①产后母猪子宫 需要3 d时间排净恶露,子宫颈封闭在产后4 d,产后4 d内母 当母猪四肢伸直、尾巴上翘、头后仰、努责,产出仔猪时,立 即用干净毛巾掏净新生子猪El鼻黏液,拧断脐带,擦干身体,在 保育箱预热后及早吃初乳,然后对子猪进行剪齿、断尾处理。 对难产母猪按每100 kg 2 mL剂量注射催产素。待全部产完子 猪后,检查胎衣,清点数量。 5.2产后母猪饲养管理保健 5.2.1 产后警理 猪的子宫颈处于开张状态。②胎儿胎盘从母体子宫中脱离出 来,造成子宫创伤。③产后疲劳,抵抗力差。产后母猪这种状 态极易受病原入侵感染而发生MMA,其常用的措施是对围产 期母猪添加抗生素进行预防保健。 6 结语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使母猪在各个阶段保持良好 的健康状态,对提升母猪的繁育性能具有明显的效果。 母猪分娩结束后,保持产房安静,半小时后给母猪饮用新 鲜温热麸皮汤补充体液,解除疲劳,并随时注意呼吸、体温、排 (上接第36页) 点,使吃食、睡觉、排便三定位,保持圈舍清洁,通风干燥,每天 必须冲洗圈舍,冬季为了防潮保暖,可以铺垫稻草、锯末屑、麦 秆等,夏季为了防暑降温,可以供给充足的饮水,做好猪舍散 热,保持环境清洁,调整Et粮结构等,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 6特种野猪的饲养管理 6.1仔猪的饲养管理 特种野仔猪的接产、护理与家猪基本一致,注意保持环境 安静,尽快吃上初乳。仔猪舍内温度以25—30 ̄C为宜,初生以 喂奶为主,8~10 d开始诱食,诱食时先喂一些熟食,逐渐向生 食过度,饲料每次添加量要适当,少喂勤添,30 d即可以断奶, 断奶后一个月喂全价仔猪颗粒饲料,然后再开始喂商品猪料, 日喂三次,适当投喂青草、红薯、菜叶、土豆、树叶、自种牧草等 青绿饲料。当母猪产仔头数过少时需要并窝合养,以使部分母 猪尽早发情配种。在猪场同期有一定数量母猪产仔的情况下, 将多产或无乳吃的仔猪寄养给产仔少的母猪是提高成活率的 有效措施之一。 7 结语 特种野猪肉质鲜嫩,野味浓郁,味道鲜美,瘦肉率高达 70%,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具有降低血脂、防止动 脉硬化等功效,是人类理想的绿色保健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 平的提高,特种野猪肉将会成为普通百姓餐桌上的美味,需求 量将会越来越大,特种野猪的养殖是广大农村山区脱贫致富的 一项好的养殖项目,对野猪展开深入的科学研究,提高野猪养 殖业的经济效益和规模化程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6.2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根据育肥猪的个头大小、饮食状况、性别、体质情况等进行 合理分群,密度适宜,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猪群的整体育肥效 果。多加强特种野猪在舍外的运动,以增强特种野猪的野味和 肉质;饲喂时要采取定时、定量、定质的三定方法。固定生活地 通讯作者: 李琳(1979一),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健康养殖与畜牧 环境及动物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