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培养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 课题所在学校:陈袁滩唐滩小学 课题负责人:马永山
课题组成员: 周小红 丁海燕 汪建民 课题研究时间: 15个月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朗读方法和技巧, 有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所以说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它是口、耳、眼、心并用的过程。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等,起着其它任何活动所不能代替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没兴趣朗读课文,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我校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交流与探讨,达成共识,最终确定我校07—08学年就以《培养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认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它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去读, 语文是靠语言文字来表达感情的,作者炽热、丰富的感情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读的重要作用。任何一篇文章,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体味出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情感,以及优美词句的魅力。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正确是指用普通话朗读,语音规范,没有错、漏、增、回的误读
现象;流利就是读得自然连贯,不结巴;有感情是指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不唱读,把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发于外,形于声\",以声传情.
崔峦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确立学生主体意识并在教学中有实质性进展之日,就是语文教学改革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之时。\"他的话特别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那么在语文课中如何突出这个意识呢?把\"读\"的权力还给学生乃是第一要义。一篇课文,师生必须共同讨论,找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然后根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边读边想:指名读、自由读、默读、齐读、范读、分角色读、反复读„„哪儿卡了壳,就在哪儿读明白。最后是检查总结,通过朗读水平的高低来判断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所以说,只有培养好学生的朗读兴趣,再对他们进行正确科学的朗读方法和朗读技巧的指导,就能使他们的朗读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现在在我们的教学中,尤其是朗读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天性胆小、懦弱,平时讲话都有些胆怯,声音很低,好像蚊子哼,再加上有的学生基础差,一旦在众人面前读书就心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 朗读和表达能力与其他学生相比就差上一大截,他们自己也认为,读书水平\"见不得人\",于 是\"沉默下去\"。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给他们时间和机会,使他们在一个温馨的环境中朗读,其他同学也要变讽刺、嘲笑、批评为安慰、欣赏、表扬。要注意循序渐进,让他们慢慢树立信心。暂时不熟悉的课文,决不让其单独当众朗读,而应先纠正他们的错读,再集体练习,等到他们读熟后再读给大家听。
课题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2、如何消除学生的顾虑,让学生由不敢读到敢读。 3、如何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乐于去朗读。
4、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好主动作用,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榜样。
5、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指导,指导他们进行规范朗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理论学习研究法
“理论是先导”。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和引领。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理论来指引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使之更富有实效性,更具有创造性。开展课题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是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方法。
2、课堂才能展示法
课题组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摸索和研究,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每学期召开2—3次的公开课,选择充满趣味性的朗读材料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才能展示。其余的教师以听课、评课的方式进行反思和研究,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 案例研究法
结合教师手中的两个本子,开展课题学习案例研究。围绕课题每周根据自己真实的课堂教学经历撰写1到2篇的教学案例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积极的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1、 网络教研法
加强教师博客的探讨和交流,要求教师以博客为阵地,结合自己或别人的实践经验,敢于评论别人,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中心小学网站,博客,青铜峡教研网,博客的平台优势,参与跟贴评课,讨论交流,增进认识,互相提高。能做到及时与专家联系,请求指导和解决课题研究中的所碰到的问题。
5、经验总结法
每学期进行一次小课题研究总结,并进行关于小课题研究的论文评比,及时总结积累好的做法和经验,找出研究过程中的不足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下一阶段更有效地研究打下基础。
6成果演示法
以课题负责人为主,及时把课题组成员好的案例,反思,经验或做法及时进行收集与整理,集中建立一个小课题研究的博客,让更多的教师参与点评,不断地积累经验,搞好小课题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做到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激活教师研究兴趣,拓宽研究视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寻找课堂的支点,构建完美的课堂,拓宽育人渠道,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七、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组长:冀成 马永山
成员:周小红 丁海燕 汪建民 八、课题研究理论支持: 2、语文课程标准。 3、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 九、课题研究的对象: 三、四、五、六年级的全体学生 十、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时间: 15个月
第一阶段:2007年5月到6月 理论研究阶段 主要任务:
1.填写课题申报表,阐述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重要观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想和方法。
2、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开展个案研究,参与各种教研活动,给自己提供完成课题的条件,激发教师的研究兴趣。
3、开展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式的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工作。 4、定期写出研究阶段性总结性成果展示
主要研究成果:
1、 课题研究申报表。
2、 小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 3、 教师关于小课题研究的学习笔记。 4、 个别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反思。
第二个阶段:2007年8月到2008年5月 实践研究阶段 主要任务:
1、 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2、 依据方案指导教师制定与课题研究问题相关的课题研究计划,并按
照其制定的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研究。
3收集好的做法,经验,不断充实和积累小课题研究资料。 解决的主要问题3个:
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激发学
生进行朗读的兴趣。
2、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指导
学生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进行朗读,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能力。
3、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
愿读,乐读,有感情朗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开展课题研究的形式:
1、 公开课的观摩与交流,采取听讲评的方式。
2、 经常性地进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探索,进行案例反思,博客点评。
3、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4、 以札记本的形式,体现教师和学生的研究过程和资料。
主要研究成果:
1、 学校小课题研究方案和教师制定的关于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2、 教学案例反思汇编。 3、 教学论文汇编。
4、 小课题研究的总结汇编。
5、 教师课题理论学习本子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收集整理。
第三阶段:2008年6月到7月总结提升阶段 主要任务:
1、 进行小课题成果的总结与整理,包括小课题研究的文本成果和文字资料成果,
2、 完成小课题研究的总结报告。
3、 推广和拓展小课题研究的成果。
主要成果:
1、 小课题研究的文本成果和文字资料集。
2、 关于《培养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的结题报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