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艺术魅力。 【学习目标】 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重点难点】体味作者表达的“忧”而奋发、 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课前预习 (1)字音
譬( )如朝露 青青子衿( ) 但为( )君故 ( )呦呦鹿鸣 何时可掇( ) 越陌( )度阡 ( )契阔 绕树三匝( ) 周公吐哺( ) (2)加横线的字义词义
几何: ___________ _ 去日苦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慨当以慷:__________________ 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以解忧: __________________ 乌鹊南飞: __________________ 绕树三匝:__________________ 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_
众里寻他---找字眼
初读诗歌,找出这首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用原句回答(三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心伤悲,莫知我悲---寻忧因
再读诗歌。通过配乐朗诵,个人以及小组朗读,进入课文内容。
诗人到底“忧”的是什么呢?(认真填写结构图,用诗歌原句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苦短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求贤不得 志:________ 忧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功业未就 ---试解忧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
情感朗读。(学生分角色反复朗读“求贤不得”几句,深入体味情感。)
讨论:(1)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我们学习的《短歌行》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对比三首诗歌来分析,写出他们是如何解决忧的。
生 年 不 满 百 《古诗十九首》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 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庸人忧——
长 歌 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智者忧——
步出厦门行·龟虽寿 曹 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巨人忧——
(2)酒不能解忧,如何解忧?(四字解答)
忧 解忧
人生苦短——>________________
贤才难得——>________________
功业未就——>________________
这次第,怎一个忧字了得---赏诗句
品读诗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同学们可以任选诗中一句或几句,就所使用的艺术手法和所表达的情感进行赏析。(1.写出句意2.写出手法怎么使用的3.写出感情) (1)比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2)用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知我者,谓我心忧---看性格
2
拓展延伸---视频中看性格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众说纷纭,他曾讨董卓为汉除奸;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叱咤风云; 他曾广聚贤才,横槊赋诗。他是奸是忠,是善是恶,你读出了一个________的曹操? (合理答案均可,自由发挥,尽情讨论,组织语言,不少于一百字)
蓦然回首---练能力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开头突出地运用了________ 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精神。 【延伸阅读材料——曹操】
人物事略 疑杀华佗 晚年的曹操患了头脑痛风症,僚臣华歆向他推荐了神医华伦。遗憾的是,当华伦指出其症因风而起,病根入脑,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须利斧开脑取风涎方可根除时,曹操竟疑心华佗是想乘机害他性命,遂将华佗杀了,一代神医命绝于世。
废除寒食节 “寒食节”相传起于春秋时严明文公悼念介之推之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人们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一百余天。曹操有一年视察并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民情时,发现民间百姓每年度过“寒食节”的方式,己经非常严重地影响和危害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于是下令废除。
提倡薄葬 218年,曹操颁布了一道《终令》,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树。一年后,他为自己准备了送终的四季衣服,并留下遗嘱说:我如果死了,请按当时季节所穿衣服入殓,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割发代首 有一次,曹操大军经过农田,看见田里庄稼丰收在望,于是下令凡践踏麦田的,就斩首示众。不料自己的马受惊而一下子蹿入麦田中,践踏坏了一块麦田。为了实践自己的命令,取信于民,于是就割了自己的头发来代替。
望梅止渴 曹操征张绣时,路上缺水,将士皆渴,于是他以鞭虚指着前面说有梅林,军士听说后均感到口中生津,不那么渴了,最终走出了困境。
裸足迎才 许攸来投曹操,曹操正在睡觉,一听旧友许攸来投,连忙从床上跳下来,鞋袜不穿,跑出恭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许攸一见,感慨万千。
滥杀无辜 董卓败乱朝纲,曹操带领儿个人逃回乡里,经过友人成皋吕伯奢的家。伯奢出去了,只有他的五个儿子。夜晚听到他们食器碰撞的声音,误以为是想谋害自己,于是在夜里杀了他们。而且还凄怆地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由此可见曹操阴险冷酷的权谋。 作文素材—— 话题1:人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中的这句诗可以说是曹操人才观最重要的体现。曹操身为一个领导者,对人才更是极端的渴望。
首先,曹操是爱才的,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成大事的人才。惟才是举,是曹操既出于他爱才的天性,更出于三分天下形势所逼,三分天下,得人才者居之。
其次,曹操尊重人才,不苟求,不求全责备,这是他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一种气度和自信。如果没有这
3
种思想,曹操怎么能从一个逃难京官,从手下不过几个亲随,足下不曾有寸土,臼手起家做到扫灭群雄拥有北方天下?而他手下的谋臣猛将大多是敌人营中的人,或因某种机遇集合到曹操麾下,如程昱、许褚;或冲着他雄才大略,能治乱定天下的名声而来,如郭嘉、荀彧;或神往他轰轰烈烈,言必行战必克的实绩而来,如满宠、董昭;或被曹操击破营垒俘虏而来,如张辽、张郃;或从行伍之中提拨上来,如于禁、乐进。试想曹操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格魁力和博大的胸襟气度,怎么能够做到?
因为爱才,才会不顾众人反对,舍得放关羽回去。因为爱才,才会真诚录用曾经发檄文骂曹操祖宗的陈琳。因为爱才,才会在郭嘉病重时期百般照顾,怜惜他。(《由价值观的角度来谈曹操的爱才论》节选) 话题2:英雄 英雄还是奸雄?
你招贤纳杰,知人善用。你聚荀彧、郭嘉、程昱于帐下,收许褚、张辽于阵前,座下文有能臣,武有良将,\"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你是想海内之士都越陌度仟来归。
军帐前,盈樽独饮,举剑问天,汉邦才俊,何不尽归我耶?你行于“蒿里”,但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于是从心里悲恸,“念断人肠”;你东临喝石观沧海时,沉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敞开胸怀想把天地包容:你江心横槊,旋即生发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骚独领:你挥洒笔墨,笑傲文坛。你是那般才华横溢、那般风流满洒!马背上,勒缰援须,豪情满腔,又在酝酿新的诗篇?
你以道、义、治、度、谋、备、仁、明、文、武十胜于天下,但仍有人称你为奸雄。是因为你生性多疑,屠吕伯奢全家,还是因为败你诗兴而槊死刘馥,忌才学而杀杨修?抑或是你功高震主,无视汉天子存在?奸雄,时人作下的预言,史学家对你的评判,小说家给你的名号。 孟德啊!只有你自己明白,“是非成败转头空,浪花淘尽英雄”,功与过留与后人评说,我只管把酒临风,歌以咏志!
2004福建高考最优作文: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世人口中的“奸雄”,戏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义》里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化身。然而,即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为曹的才情与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出身官宦,十六岁举孝廉任城门典校卫。设十二色杖,不分贵贱一旦违犯出入城规,皆与杖责。这体现他的“忠信”。黄巾作乱,曹操任骠骑都尉奋力破敌也是“忠勇”表现。
董卓当权,败坏纲纪。操夜带七星宝刀只身前往行刺,其勇不下荆轲。行刺失败,董卓怀疑他时他又临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的,骗过董卓后星夜飞离京城。这一些不都说明他有勇有谋吗?
我相信倘若曹操在治世必定是个不可多得的能臣。然而当时的乱世注定他必须背负起“汉贼”的骂名来收拾分崩离析的汉家天下。汉朝的气数已尽,朋党、外戚、宦官争权夺势使它走向衰败。这时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撑住局面。孙权不行,他坐领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历得四世已属侥幸;刘备也不行,靠得前朝“皇叔”之名,以“仁义”面具收罗诸葛、关张赵云,占据荆州蜀中富饶之地,却终是“生儿不像贤”,刘禅宠信宦官,难脱前朝桎梏。事实证明只有曹操建立的魏国具有统一天下的能力。“汉贼”“乱臣”的骂名只是用来套住对前朝愚忠的愚民的缰索。识得时务的人,谁说曹操不是英雄? “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以当今全面发展的观点看,纵观整部《三国演义》,哪个人及得上曹操这样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呢?诸葛也比不上,他没有狠辣的手段,所以会有宦官黄皓坏计;没有豪迈的诗情,所以要借吟前人《梁甫吟》抒志;没有严刻的惩罚制度,让李严延误的军粮阻断了伐魏的征途。
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他的产生既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曹公,生而不能与之交游,真人生一大憾也!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①,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在文学史上,曹操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给后人留下了虽然数量不多质量质量却上乘的诗篇。他登高必赋,且多悲凉之句,诗作以慷慨悲凉之风骨见长。其中〈〈短歌行〉〉就是他的一篇代表作。〈〈短歌行〉〉集中展现出了曹操作为一位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一直为后人传诵不衰。曹操堪称人生的斗士。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唯一“忧”字可总曹公心境。“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酒真的能化解曹公之忧吗?通览《短歌行》全篇,可知好酒并未使曹操真正地解忧,那么是什么样的忧愁令这位有着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举杯消愁愁更愁”呢? 一忧“人生苦短”。东汉末年,群雄奋起,众多能人志士都想抓住时机建功立业,此时的曹操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些辉煌的业绩也花费了他太多的时间(曹操时年已五十四岁),况且其中又遇到了不少挫折和失败,因而他深感奋斗的艰难和时光流逝的无情。“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的短促感、焦灼感重重地向他压来,这使他不由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再者,在当时,“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在壮志未酬、抱负不得伸展的文人中间颇为流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曹操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只好借“对酒当歌”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忧思。 二忧“求贤不得”。仅仅把感叹“人生苦短”作为诗歌的起点和终结,这只是一般文人的思想境界。而曹操毕竟是曹操,他把这样的慨叹只作为本诗感情发展的基点,以这种微吟低唱的形式,为下文倾吐求贤若渴的慷慨激烈的心曲打下基础。当时,各据一方的军阀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用尽一切办法延揽人才。孙权有周瑜、鲁肃、张昭等,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即使刘表之流,手下也有一些谋士。曹操虽然拥有诸多的谋士猛将,但为了完成统一天下的宏伟功业,他希望天下所有的人才都聚集在他这里。在曹操热烈的求贤过程中,焦虑和痛苦不时地向他袭来。让我们来听听曹操的心声吧:贤士啊,我像热恋的女子一样渴望着你的到来,我只是为了你的缘故,一直“沉吟至今”,你快快地来到我的身边吧!你到来后,我一定摆宴设乐,竭诚欢迎!可贤士啊,你就像天上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何时才能来到我身边?在这里,“求贤不得”的思绪如潮水般地从心中涌出,真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三忧“功业未就”。这可以说是笼罩全篇的忧思,“人生苦短”之忧、“求贤不得”之忧皆由它而来。一统天下是曹操毕生的奋斗目标。而眼前,赤壁之战前景未卜,作为一个深谋远虑、渴望建功立业的将领,他能不产生这样的忧思吗?愿学大海纳百川,愿学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还不是为了实现心中的宏愿?而这一宏愿还未变成真正的现实,“功业未就”的苦闷依然萦绕心头。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今宵一场醉!《短歌行》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尽管他也有“忧”,有“很深的忧”,但是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忧”,这绝非杜康酒所能消解。
短 歌 行[1] 曹 操
对酒当歌[2],人生几何[3]?譬如朝露[4],去日苦多[5]。
5
慨当以慷[6],忧思难忘[7]。何以解忧[8]?唯有杜康[9]。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10]。但为君故[11],沉吟至今[12]。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13]。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14]?忧从中来[15],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16],枉用相存[17]。契阔谈宴[18],心念旧恩[19]。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20],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21]。周公吐哺[22],天下归心。
【注释】[1]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短歌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乐府又有《长歌行》,长歌、短歌是指歌曲长短而言。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大约是用于宴会的歌辞。这首《短歌行》反复咏叹渴望招纳贤才的急切心情,表现出诗人建立功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格调苍劲,感情深沉,诗意回环往复,情感迭宕起伏。诗中还多处运用了比兴手法,形象生动,寓意含蓄。 [2]当:义同“对”。 [3]几何:多少。这句是感叹人生短暂。 [4]朝露:早晨的露水,太阳一出就干,比喻人生短促。
[5]“去日”句:过去了的日子苦于太多了。意为今后的时光很少了。 [6]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这里形容歌声激越。 [7]忧思:一作“幽思”,深藏的心事,指抱负。[8]何以:以何,用什么。
[9]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一说黄帝时人,一说周时人。这里作为酒的代称。
[10]衿(jin):衣领。青衿是周代学于的服装,后以“青衿”指代读书人。悠悠:形容情思绵邈。“青青”两句用《诗经·郑风·子衿》成句,借以表示对贤才的渴慕。
[11]但:只。君:指思慕的贤才。故:缘故。[12]沉吟:低声吟咏。
[13]“呦呦”四句:用《诗经·小雅·鹿鸣》成句,表达礼遇贤才的心情。呦呦(yóu ):鹿叫唤的声音。 [14]“明明”两句:意谓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停止它的运行呢?比喻求贤之思不绝。掇:同“辍”,停止。一说掇(duó),拾取,比喻理想可望而不可即。 [15]中:内心。
[16]越陌度阡:指客人远道而来。陌、阡是田间的小路。东西方向的叫陌,南北方向的叫阡。 [17]枉用相存:屈驾你来探望。枉:枉驾,屈驾。存:问候。 [18]契阔:聚散。契:投合。阔:疏远。这里指久别重逢。 [19]旧恩:往日的情谊。
[20]匝(zá):周遍,环绕一圈。
[21]“山不”两句:比喻招纳贤才,多多益善。
[22]周公吐哺:传说周公唯恐失天下之士,常常吃饭时停下来接待贤才。哺:咀嚼着的食物。这句是用周公的典故,表示要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