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月考1

来源:爱go旅游网


高一地理第二次月考测试题

(总分100分,答题时间70分钟)

第一卷 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1.5分) 1.国庆节这天,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2.正午竿影在一年中既有朝南,又有朝北现象的地区范围有( )

A.只有在赤道上

B.只有在回归线上

D.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

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3.可能是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所形成的现象是( )

A.有线电话突然中断 B.气温异常升高

C.山体发生滑坡 D.指南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4.下面四幅图中,表示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移动状况的是( )

A B C D 5.地球上一年内昼夜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

A.赤道附近

B.南北回归线之间

C.南北极圈以内 D.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6.成云致雨的必要物质条件除水汽外,还应有( )

第 1 页 共 12 页

A.固体尘埃 B.二氧化碳 C.干洁空气 D.氮气

2006年第一号强台风“珍珠”给福建省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回答7~8题。

7.下图中各天气系统能表示“珍珠”成因的是( )

A B C D 8.造成台风灾害的主要是( )

A.沙尘暴天气 C.地震、海啸

B.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D.狂风、赤潮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9~10题。

9.CO2等温室气体增多,直接导致了上图哪一过程的增强,从而引起了全球变暖。(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十雾九晴”,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往往气温更低,这与上图中的哪一过程较弱有关(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a、b表示等压面),回答11~12题。

第 2 页 共 12 页

11.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2.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②→① B.①→④ C.③→④ D.③→② 读“我国局部地区天气形势图”,据图回答13~14 题。

13.图中所示的天气形势,通常发生在( )

A.4月到10月

B.10月到次年4月 D.6月到11月

C.4月到8月

14.图中甲地的风向是(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2006年8月10日,近50年来风速最强的超强台风“桑美”在福建与浙江的交界处登陆。经核定,截至2006年8月11日16时,“桑美”共造成浙江、福建两省因灾死亡104人,失踪190人,倒塌房屋5.9万间,损坏房屋28.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1亿元。回答15~16题。 15.图中能正确反映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天气系统的是( )

第 3 页 共 12 页

A B C D 16.下列有关台风“桑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带来大量的锋面雨 ③形成于南太平洋 A.①②

②带来的灾害具有明显的复合型特征 ④可以缓解江南部分地区的旱情

C.②④

D.②③

B. ①④

17.人类活动不断地向大气中输入二氧化碳,将会使地球( )

A.太阳辐射减弱

B.太阳辐射增强 D.热量支出大于收入

C.热量收支失去平衡

18.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 )

①离太阳近

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C.②⑤⑥ D.①⑤⑥

③云层厚且夜晚长 ⑤白天太阳辐射强

A.①②③ B.④⑤⑥

19.下图是两幅等压线图,读图判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20~21题。

第 4 页 共 12 页

20.关于AO、BO两条锋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O为冷锋,BO为暖锋 C.AO、BO都是暖锋

B.AO为暖锋,BO为冷锋 D.AO、BO都是冷锋

21.若空气中水汽比较充足,①、②、③、④、⑤、⑥各处正处在降水过程中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⑥

D.③⑤

22.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周围气流呈逆时针方向 B.乙地周围气流呈顺时针方向 C.甲地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大

D.甲、乙两地海陆性质不同,形成气团性质不同 23.造成地球上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状况

C.大气环流 D.气团和锋面

24.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25.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地水资源得以再生 C.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B.促进水的三种形式转化 D.减轻了水土流失的强度

第 5 页 共 12 页

26.能够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大量的补充、更新的是( )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D.生物循环

27.若右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 )

A.乙为海洋,甲为陆地 B.我国的夏季风属环节③ C.环节④能给陆地补充淡水

D.环节②能造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28.若右上图表示水平大洋环流示意图,且甲、乙两地全年昼夜基本上平

分,则该环流中易形成规模型渔场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9.读下面“海水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暖流

B.乙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的寒流

C.甲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的寒流 D.乙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的暖流 30.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风漂流都属于暖流性质 B.一般来说,暖流的水温都比寒流高 C.暖流分布在大洋西部,寒流分布在大洋东部 D.北半球副热带海区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31.下列洋流中,以信风为动力的是( )

A.巴西暖流

B.北赤道暖流

第 6 页 共 12 页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北大西洋暖流

32.当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时( )

A.北京是高温多雨

B.地中海地区气候温和多雨 D.华南地区寒冷干燥

C.悉尼是高温多雨

33.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巨大作用的洋流是( )

A.北太平洋暖流 B.墨西哥暖流 C.阿拉斯加暖流 D.北大西洋暖流 34.地球上的陆地水因空间分布不同可分为( )

A.江河水和湖泊水 B.江河水、湖泊水和冰川 C.地表水和地下水 D.江河水、湖泊水和地下水 35.下列地球的各种水体,淡水含量最多的是( )

A.冰川水

B.河流水 C.湖泊水 D.地下水

36.下列不属于我国对水资源利用已经采取了的措施是( ) .

A.南水北调 B.修建水库 C.全民节约用水 D.冰川引水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回答37~38题。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37.由上表分析可以看出(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5405 514 384 288 1344 中国 2202 美国 8952 澳大利亚 18245 法国 3356 世界平均 8900 第 7 页 共 12 页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38.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D.水污染严重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39.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B.控制城市规模 D.优先发展工业

40.下列地表形态中由外力起主导作用形成的是( )

A.长江三角洲 B.青藏高原 C.横断山区 D.台湾海峡

第 8 页 共 12 页

第二卷

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1.5分)

注: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表格中 1 11 21 31 2 12 22 32 3 13 23 33 4 14 24 34 5 15 25 35 6 16 26 36 7 17 27 37 8 18 28 38 9 19 29 39 10 20 30 40

二、综合题(共40分,每空1分) 4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8分)

(1)写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2)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来看,水循环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其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 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对水循环中的 __________(环节)的直接影响最大。

第 9 页 共 12 页

42.读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 __________ 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在中低纬海区,北半球的大洋环流按 ______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的大洋环流按 ______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运动;按照洋流的冷暖性质,大陆东岸海区多为 __________ 流,大陆西岸海区多为 __________ 流。

(3)全球大洋环流可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 __________ 具有重要意义。

(4)暖流对沿岸气候有 __________ 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 __________ 作用。

(5)在南太平洋东侧海区,海轮 __________(向南或向北)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其原因是 __________。 4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

(1)A、B两图中,表示冷锋的是 ______,表示暖锋的是 _______。 (2)A、B两图中,表示冷气团的小写字母是______,表示暖气团的小写字母是_____。

(3)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是图 _____(A、B)所示的天气系统南下形成

第 10 页 共 12 页

的灾害性天气。

(4)A图中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是 ______。 44.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资料一 北京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图1);北京城市环流模式图(图2)。

图1 图2

资料二 北京市1999年、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部分数据

年份 1999 2005 常住人口 (万人) 1257 1538 工业生产总值(亿元) 651 1782.4 用电量 消费零售商品住宅销(亿千瓦小时) 额(亿元) 售额(亿元) 143.2 209 742.1 2902.8 232 1758.8 资料三 在积极地进行2008年奥运会筹备中, 北京市提出了“绿色

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奥运会举办理念,大力开展环境治理,大搞植树造林活动。2005年,全市共完成绿化造林16万亩,植树1792万株,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0.5%。

(1)观察图1,说出北京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特点)是 _____________。你认为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1所示的信息,用箭头在图2上画出北京市的热岛环流。 (3)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北京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图2的A、B、C三地中的 _____ 地,其对北京市环境治理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期,北京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城区迁出。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除了积极治污外,你认为最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图2的A、B、C三地中的 ______ 地,该新厂址对北京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1 页 共 12 页

4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l)图中地质构造是 __________,其中A为 ________ 斜,B为 __________ 斜。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①处还是②处?__________ 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③处还是④处?__________ 处。

(4)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其中A为 ______,B为 ________。

第 12 页 共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