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析】D题中的主张是杜威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属于实用主义教育的主张。 2.【精析】A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3.【精析】C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4.【精析】A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
5.【精析】D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学生是活生生 的个体,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6.【精析】C新课改强调课程改革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发展其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服务。
7.【精析I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强调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来研究教育问 题,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8.【精析】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涉及政治问题,故属于政治素质教育。
9.【精析】C现代教育的终身性是指: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 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予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活到老,学到老”正体现了这一思想。因此,答案选C。 10.【精析】A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11.【精析】C 此题主要考查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念是否发生了转变,是否真正认识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及其关系。
12.【精析】D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13.【精析】B在对教育起源问题的讨论上,教育界有着多种不同的看法,而真正第一次正式地将其看作一个学术问题进行探讨的是“生物起源说”,之后才慢慢涌现出心理起 源说和劳动起源说。因此,正确答案选B。
14.【精析】B题中所述是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15.【精析】A《教师资格条例》属于教育行政法规。 二、填空题
16.生物起源说 17.杜威 18.学校 19.非制度化 20.进行个性教育 21.赫尔巴特 22.义务教育 23.劳动力 24.培养目标 25.儿童权利公约 26.启发性 27.钻研教材 28.学生 29.实验课 30.京师同文馆 31.信度 32.上课 33.体育 34:创新能力 35.受教育权
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临考冲刺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3.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A.主导因素 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无关因素
4.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做的是( ) A.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 B.帮助后进生搞好学习 C.做好家访,争取家长配合 D.帮助后进生改正缺点
5.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的特点所决定的。 A.劳动内容 B.劳动方式 C.劳动手段 D.劳动对象
6.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7.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 )的认识。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8.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 ) A.道德素质教育 B.思想素质教育 C.政治素质教育 D.心理素质教育
9.“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 ( ) A.素质教育 B.非学历教育 C.终身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10.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 A.主导作用 B.制约作用 C.决定作用 D.内部动力作用
11.在“对话一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12.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生产力
13.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并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4.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15.《教师资格条例》属于( ) A.教育行政法规 B.教育法律 C.地方性教育法规 D.教育规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 在题中的横线上)。 16.教育的__________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17.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也被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美国的__________。 18.古代的庠、序都是指__________。
19.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__________教育的过程。20.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 __________ 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21.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22.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__________。
2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再生产__________和科学知识。 24.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__________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25.根据《 __________》,学生是权利的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26.《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揭示教学的__________ 原则。 27.备课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28.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__________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29.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课可分为: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映幻灯、录像)、讲授课、练习课、复习课、__________ 。
30.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________。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
31.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__________、效度、区分度和难度。 32.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__________,它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3.__________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 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3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__________为重点的教育。 35.__________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 37.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
38.简述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的教育功能观与人力资源观。 39.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哪些?
40.教学过程中如何认识智力发展与知识掌握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1.“传递—接受教学”和“问题—发现教学”各有何长处与局限性?
42.李老师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令人尴尬的现象:他讲课不可谓不透、不明、不用功(有时甚至很卖力),课下督促检查不可谓不细不紧不认真,而学生也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师生满以为会取得较大的收获与提高,可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付出和希冀相去甚远。 针对这种现象,结合相关理论谈谈李老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情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