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智者问巧如攻坚木——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探究

智者问巧如攻坚木——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探究

来源:爱go旅游网
阅读经伟・误堂透视 智者问巧——如攻坚木 阳 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探究 江苏淮安市黄码乡中心小学(223007)李《礼记・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 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此皆进学之道也。”这句话的 意思是说:在学问上善于问难的人,应当是先易后难,循序 渐进,像木工砍硬木先从易进斧的地方下手一样。小学语 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就应当以学生为本,找准学生的发展 区,让问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导火索,引爆学生的智慧, “爆”出灿烂的花朵。 [案例扫描] 《菩萨兵》(苏教版三年级)两种案例,两种提问方式出 现了两种不同结果。 案例1 师:请看课本43页第四题: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带点 语句的意思。(多媒体出示:“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 眼睛……真糊涂哇!”) 生:(打开手头的《课课通》读)是给藏民留下 的恶劣印象,影响了藏民对人民的判断和理解,好比被 乌云遮住了眼睛,看不清眼前的世界。这是一个极具地方 特色的语言。 师:回答得很好,比教参上说得还明确。(其实教参就没 有答案,也没有明确的必要。) (教师出示《课课通》上的答案,说: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比赛一下,看谁最先背会。) 案例2 师:“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假如你是课文 中的翻译,你会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说这句话? 生:我会用同情语气读,因为藏民在山里太受罪了…… 师:你真是有爱心的“菩萨”啊!请你用同情的语气读。 生:我会用埋怨的语气来读。 师:请你用埋怨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学生读后,教师接着引导) 师:你埋怨什么呀? 生 :藏民把红军当成了军,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 眼睛”。 生::其实课文里有一句话“藏族同胞吃尽了 的苦头”就是指的“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 师:生活中乌云能遮住人的眼睛吗? 生:抬头看天,乌云会遮住看天的视野,乌云有时会挡 住日月星辰,挡住蓝天。 师:你这么一说,倒让我产生了许多联想…… 生:我联想到,红军就像太阳,温暖了藏胞的心,他们帮 藏民扫院子、种庄稼,怪不得藏民说,菩萨司令菩萨兵啊! [案例诊断】 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种,教育的 责任就是帮助学生把这火种点燃。案例一的教学一叶障目, 被考试所左右,只看到书上的题目、练习的作业和教参的答 案,把最根本的主体——学生给“忘”了。可以说,用这种方 法教出来的学生不会有多少想象力和创造力。翻看日本小 学语文导学,更多的是想象的开发,而美国小学生的作业更 多的是搜集推断。我们的教育无须照搬别人,但我们要和 世界接轨。教育的本质是天地之性人为贵,案例二教师始 终想到的是学生这个主体,注重的是课堂生成。教师将学 生带人文本,学生对全文进行二次整合,读中体悟、联想、创 新,思维如源源不断的泉水,奔流而出。书后的所有问题在 不经意间被学生“临门一脚”化成了精彩一笔。 [策略探寻1 上山路干条,只把风景瞧;心装大目标,万里也不遥。有 效提问,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将备课时初 步拟定的零碎的问题聚焦到一个能统领全文、牵一发而动 全身的大问题上来。一堂课抓住预先设计的一两个大问题 进行探究;在大问题下,再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设计几个辅助 性的小问题。同时,把这些大小问题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 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所提问题应具有思 路宽、跨度大、答案多样的特点。对课堂提问进行立体优化, 以精妙的立体性问题替代繁琐的线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 实作用与意义。 如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没有设计具体的思考问题, 而是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负荆请罪”的场面,要求其他学 生对“小演员们”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评价。在学生积极 评价指导的过程之中,教师又补充问:你对廉颇和蔺相如这 两位人物有着怎样的评价呢?有的说:蔺相如的功劳有目 共睹的,而廉颇出言诋毁,要不是蔺相如顾全大局,廉颇真 的越想要面子越没面子的。有的说:廉颇为赵国出生入死、 拚命打仗,难道他的功劳真不如蔺相如吗?尤其是他那种 知错能改的品质有几个将军放下这么大架子啊!还有的说: 秦国之所以不敢欺负赵国,就因为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 这两个人都不是凡人啊! 在这个案例中,教者所提的问题打破了以往线性问题 单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倾向,关注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独 特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教师能主动融入学生之中,走 进孩子的认知世界、情感世界和心灵世界,保持一颗平常 心,尊重孩子稚嫩的想法,在不违背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基础 上允许学生有多元化的见解和感悟,使开放性问题成为开 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金钥匙。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只有冲开学生的井底 之天,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因此,我们要在 提问的切人点、层次性、艺术性等方面不断优化,在“问”中 长见识,在“问”中出成果,以“问”助“教”,共同奏出我们的 语文教学最美妙的乐章。 (责编韦雄) 厂, ,、小学教学步考 厂1髓 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