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拌合站职责
3.1混凝土拌和管理
1.严格控制原材料的投料误差,其中水泥、水、外加剂、粉煤灰、矿粉的投料误差不超过±1%;砂石的投料误差不超过±2%。
2.每次搅拌混凝土需进行详细记录,以备监理工程师审查。这些记录包含下面内容:
(1)搅拌日期、搅拌开始时间、搅拌结束时间、天气和温度。
(2)混凝土设计强度、质量要求、使用部位、配合比。
(3)每盘混凝土的投料量、加水量、搅拌时间等。
3.严格按照原材料的投料顺序投料,材料投料顺序为:骨料、粉料(水泥、掺合料)、拌和用水和液体外加剂。
4.搅拌时间:搅拌时,先向搅拌机投入骨料至少搅拌30s,再投粉料(水泥、掺合料)至少搅拌30s,再投入全部拌合水和液体外加剂,至少搅拌60s,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分钟,也不宜超过3分钟。搅拌完成的混凝土应质量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5.安排专人对混凝土运输进行记录,最终须与拌合站微机方量进行计量闭合,然后进行计量资料归档。
3.2机械设备管理
1.原材料计量系统采用自动化拌合站系统,称量部位有计量秤。
2.按规定进行标定,保证投料量准确。1020kg 标准砝码,随时进行自检。
3.混凝土由试验人员旁站及《施工配料通知单》记录资料,保证混凝土搅拌质量。
4.混凝土运输使用符合机械要求的混凝土输送泵车,将搅拌合格的混凝土在规定时间内泵送至施工现场,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凝土质量稳定。
3.3拌合楼工作制度
1.拌合楼是混凝土生产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贯彻执行技术法规,上岗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责任心强,遵守有关操作规程。
2.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实验室下达的生产配合比计量标准进行操作,严格执行首盘鉴定制度对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应有试验人员及时调整。
3.拌合楼作好以下记录:
(1)设备运转记录。
(2)混凝土的盘数及生产量记录。
(3)工作前做好各方面的检查,工作后清洁、保养、交制度完善。
3.4计量系统误差调整及自校制度
1.每班混凝土生产前,拌合站操作人员须对设备性能进行检查;试验人员须对称量系统进行零点校核。
2.拌合站的试验检测仪器和计量电子秤等自校周期为每月一次。
3.拌合站搅拌机计量系统自校周期为每周一次,骨料秤精度要求≤2%、粉料、水及外加剂秤精度要求≤1%。
4.计量系统的自校工作由站长负责,值班机长和操作人员配合,项目经理部安质部门负责监督。
5.在按以上周期例行自校外若生产中发现计量系统有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在接到生产调度通知后,应立即安排对该秤进行校准。
6.拌合站计量设备的管理由拌和站站长负责,拌和站站长应定期和不定期对计量系统的精度、维护保养、周检情况和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按规定执行周检制度的要进行考核处罚。
7.仪器设备在检定周期内损坏,修复后必须重新计量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
3.5混凝土出场管理制度
1.混凝土出场时,试验室的试验员都按《铁路混凝土施工验收标准》TB10424-2010进行混凝土质量检验,合格并制作试件,混凝土拌和站操作员打印混凝土运送签认单,一
式二份(混凝土拌和站、现场各存一份),分别由混凝土拌和站操作员、施工现场的领工员签字。
2.施工现场用混凝土的尾数要提前反馈给混凝土拌和站,防止混凝土浪费,出现混凝土量浪费将追究责任人的经济责任。
3.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如因某种原因出现30分钟及以上停用时,操作员应立即告知混凝土拌和站调度道明原因,由调度及时联系施工现场应对处理,并能及时安排人员做应急处理。
4.泵送混凝土过程中,应保持泵送管道的平顺保温等措施,保证混凝土在泵送过程中保持均匀性,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设计坍落度等工作性能。
3.6拌和站混凝土的供应制度
施工现场需要混凝土时提前一天向拌和站调度提报计划,经站长审核确认后下达生产命令,材料员确认合格材料是否满足需要(如有不满足及时联系材料供应商,试验检验及时保证无三无产品流入下道工序),拌和站作伴或混凝土的准备,拌和站混凝土的送达。
1.根据调度命令,拌和站按要求拌和混凝土。
2.拌和操作人员填制混凝土发料单一式两份,一份留底,一份经现场管理人员签收后返回拌和操作人员。
3.拌和操作人员将当天经现场管理人员签收的混凝土发料单一份交拌和站统计人员。
4.拌和站统计人员将混凝土发料单交物资部一份,一份自存作为记账和成本核算的依据。
5.拌和站统计人员建立混凝土使用工号统计台账,记录统计分析混凝土使用情况和拌和站成本控制情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