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否判刑需要根据具体证据和案情判断。侦查机关可以在逮捕后继续侦查两个月,随后必须向提请起诉。应在一个月内审查完毕,并移送提起公诉。审理案件的时限与相同,一般为一个月内审理终结。逮捕犯罪嫌疑人需要经过批准或决定,并由机关执行。
法律分析
不一定,逮捕属于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否判刑需要根据证据和案情具体判断。
从犯罪嫌疑人被宣布逮捕的那天起,侦查机关可以继续侦查两个月(不是必须两个月,案情简单、清楚不需要再侦查的案件可以随时向人民提请起诉),但两个月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必须向人民提请起诉,人民在接到案件后,应该在一个月内审查完毕,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期15日审理(如果侦查机关提请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则这个环节的用时可能会长,但最多不能超过6个半月)。人民检察审查终结将案件移送人民提起公诉,人民审理案件的时限和人民是一样的,一般是一个月内审理终结,也就是判刑。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逮捕的权限划分
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批准或者人民决定,由机关执行。
拓展延伸
逮捕证是否意味着必定会面临刑罚?
逮捕证并不意味着一定会面临刑罚。逮捕证是警方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旨在确保案件调查的顺利进行。逮捕证的颁发需要有充分的证据和法律依据。在逮捕证下来后,犯罪嫌疑人会被带到接受审判。在审判过程中,法官会根据被告人的辩护意见、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来判断是否有罪,并作出相应的判决。因此,逮捕证只是一个程序,不能直接决定是否会面临刑罚。最终的判决结果取决于法庭的判决和相关法律的适用。
结语
逮捕并不等同于判刑,是否判刑需根据具体证据和案情判断。侦查机关在宣布逮捕后可继续侦查两个月,之后需向提请起诉。应在一个月内审查完毕,复杂案件可延期15日。审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审理,一般一个月内审理终结即判刑。逮捕权限需经批准或决定,由机关执行。逮捕证只是确保调查顺利进行,最终判决结果取决于法庭判断和法律适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九十三条 机关逮捕人的时候,必须出示逮捕证。
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九十条 人民对于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对于批准逮捕的决定,机关应当立即执行,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对于不批准逮捕的,人民应当说明理由,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同时通知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二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一百一十九条 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或者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
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