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数据图表制作》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初中学生偏重感性认识,对实物和直观图形都比较感兴趣,对本节内容学习积极性较高,掌握数据图表的制作不存在太大的困难。因此,主要引导学生如何根据数据特征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并编辑图表,使之更清晰明了。 二、教材内容分析1、 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掌握利用“图表向导”建立柱形图和饼图,学习用图表来形象直观地反映数据的相对关系和变化趋势。本节是本章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利用数据统计结果建立图表和编辑图表;(2)能选择适当的图表类型,反映数据的特征。 难点: 根据实际需要,编辑图表。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2)学会对图表进行编辑和修饰的操作;(3)认识图表的三大类型:柱形图、饼图和折线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需要恰当选择图表类型,运用图表表达数据。2.过程与方法继续上节的研究报告实例,通过自主学习,模仿和练习课本中的操作,掌握图表的建立和编辑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图表的建立、编辑和修饰的学习实践活动,感受图表形象直观地反映数据特征的作用。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本节教学继续围绕着上节的研究报告展开,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和掌握创建、编辑和修饰图表的方法,学会借助各种类型的图表来形象直观地反映数据处理结果。五、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课本演示的步骤,自主学习创建柱形图表;然后对比柱形图、饼图和折线图,组织学生讨论不同类型图表的适用情况;最后提出图表的修饰要求,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图表的认识和熟悉对图表的操作。 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立图表(1)展示课本中“对超标用水加价的态度和平时有无节水的统计”工作表。(2)布置任务1:将统计结果用形象直观的柱形图表示。(3)观察学生操作,并请个别学生演示操作过程。认真阅读课本,并参照课本的操作步骤完成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认识图表类型 (1)布置任务2:将课本中的“月人均用水分段人数统计”工作表用图表表示。(2)组织学生讨论:l 除了柱形图,图表中常用的图表类型还有哪些?l 哪一种图表能更好地反映当前数据的特征?为什么?(3)小结结合报纸上的一则多图表数据分析报告,师生共同分析常见图表类型的适用情况。l 柱形图能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大小l 饼图能清晰地反映数据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l 折线图能清楚地反映数据发生的变化上机操作、思考问题,并回答教师的提问。通过提问和实例操作,巩固创建图表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认识图表类型,懂得选择不同的图表类型反映数据的特征。编辑图表(1)认识图表的组成部分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