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加法的初步认识

来源:爱go旅游网

  教学目标 :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能养成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激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计算4+1=5的过程。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设计意图:

  1、  注重培养学生看懂图意,会用语言表达清楚图意。 

  2、  引导学生算法多样化,但要找到自己最简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并对四只小鸟加以特写。同时还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

  教师问:老师想知道有几只小鸟,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个别、集体数一数)

  课件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学生观察)

  问:看到这些,你能提些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画面提出问题,教师给予鼓励,然后在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中抽出与本课教学内容相符合的的问题:“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接着让学生思考:求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可以怎样列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小鸟图的下面显示:4+1=    )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是怎么算的。教师巡视,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想法)

  2、全班交流算法。

  学生有看图得出的,有数数得出的,有扳手指得出的,还有是用学过的数的组成来算的。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显示得数5)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4和1可以组成5,5可以分成4和1这个办法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也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引导学生想数的组成知识,使依赖直观图进行计算的学生逐步脱离直观,过渡到应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做一做”第1题

  (1)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学生汇报算式;3+2=5 ,2+3=5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做一做”第2题

  要求学生边摆边列算式。

  四、联系生活,丰富联想,巩固深化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五、全课小结

  课后反思

  对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教学设计、重难点、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

  加法对现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也许已经不是初步认识的,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上过学前班或幼儿园大班,特别是有的幼儿园为了讨家长的欢心都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他们已经把计算训练得很快了。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其中有些是机械化的,学生不太理解到底什么是加法,什么又是减法,有些学生还很天真地说:“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学过加减法了,老师说多了就加,少了就减。”有些会说:“怎么一年级和幼儿园教一样的东西?”他们进入学校学数学的最初兴趣就这样被破坏了,非常可惜!

  作为一个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节课是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既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开始,也是应用题的启蒙。上这节《加法的初步认识》,我想了很多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本节课的开始,我创设了“小鸟从美丽的大森林飞到草原上,落到草地上吃草”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数一数有几只小鸟,课件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些你想到了,让学生自己提问,老师删选学生的问题,保留“一共有几只小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加起来”的意思,对加法有了感性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

  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接着我把学生引入“气球图”,看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然后指名说一说,让学生带这任务去观察,既培养的学生的观察兴趣,满足了他们表现的欲望,又增进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是新课标中特别强调的。加法的初步认识对现在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很简单,我也不担心他们掌握不了这一内容,所以在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说出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我作为一个倾听者,将他们零散的知道串连起来,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加法的认知,使他们加深了对加法的意义的理解,又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为今后学习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新课标需要新理念来支持,作为新课标的实践者,我们在积极实践的同时,又要不断地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贯彻好新课标精神,落实好素质教育。

  这节课明显的缺陷:(并分析原因)

  改进的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