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记叙了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狼虽然理屈词穷,最终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通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借助对话与写狼三次找碴儿和小羊两次据理申辩,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寓言的寓意.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表演,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初步理解课文,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感情的共鸣,同时也能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用上课文中的词句,能有效地培养写话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语气不足,不够大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生字,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故意找碴儿","温和""气冲冲""背地里","争辩","可怜","龇牙","逼近"等词语.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德育目标:学生能认识到狼的本性是凶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确立教学目标的意义:
(一)有目标的阅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
(二)在语文实践中学习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知识阅历带入阅读中,记忆会更自觉,更有意义.
(三)以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更准确,有效地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
1.读准字音,区别字形.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是狼三次找碴儿的经过.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
【教学准备】:
卡通头像,课件
【教学实施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趣
出示狼和小羊的头像.小时候,我们都听说过《狼来了》的故事,谁能告诉我,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羊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 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温顺的小羊碰到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呢
(课件呈现课题)读题.
结果怎样 这个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习了这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让他们带着满腔热情和好奇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课件呈现生字词)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爱好,以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文,利用多媒体课件活泼,生动的特点,进行有趣的生字学习,师生间的距离近了,学生乐学了.
三,图文结合,研读品味
本文内容浅显,语言生动形象,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的叙述方法基本相同.教学时,采用"扶","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学后两次对话.
1, 教师引导,读中悟情.
指名读全文,学生边听边思考:狼到底想干什么 (板书:想吃)狼想吃小羊,想到怎样的程度呢 课文第二节有个词儿,谁能找出来 能换成别的词吗
2,狼是个专做坏事,非常残忍的家伙,他打算怎么吃小羊呢
3,小声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什么叫找碴儿 故意找碴儿是什么意思 这说明狼是很狡猾,很阴险的.
(课件出示第一次找茬)谁把狼第一次找碴儿的话读一读 (注意读出狼说话的语气)
狼第一次找碴儿后,小羊说了几句话 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反问句)为什么说狼是故意找碴儿 读三自然段,同桌互相讨论讨论.
让学生观察清楚羊所在的位置,让学生理解:狼在上游,即使小羊把水弄脏也根本流不到狼那儿去;而且,小羊先到,狼后到,可见狼是故意找碴儿.
指导朗读.
教学时,用教师引导读中悟情,图文结合,逐句学习的方式完成.着重学习狼和小羊的第一次对话.在这里,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上游"一词,并抓住"故意找碴儿""温和" "是……不是……"等词语,让学生表情朗读,加动作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反复朗读,初步理解重点"为什么说狼是故意找碴儿 "这一问题.这里的"角色"阅读能让学生主动阅读.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故事之中去,进行理解与体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记住课文丰富的词汇和有趣的情节,还能促使学生思考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在爱读书,会读书的同时客观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这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4,自探自悟,合作学习.
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a,读文.b,标语句.c,讨论问题.d,再读课文.
5,(课件分别呈现第2,3次找茬的情景)小组合作学习第四,五自然段.再用学生当小老师来提问,讨论的方式检查自学情况.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也当上了小老师,从而有力地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6,读第六段,思考:为什么狼不再争辩了 狼说不过小羊,毫无道理,但它还是龇着牙逼近小羊,要吃掉小羊(课件呈现).这说明了什么
练习朗读,注意读出狼蛮横不讲理的语气.
四,深入探究,感悟明理
小羊将得很好,让狼得不到半点便宜,但狼还是要吃小羊,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课件出示道理)
今后我们遇到像狼这样的坏人,光向他讲道理行吗 (板书: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五,作业
狼扑向小羊,要吃它,小羊甘心情愿让它吃吗 结果怎样,你能不能接着往下说一说,给故事编一个结尾,好么 编好后,再试着写下来.
经过前五个自然段的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基本理解了.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来进一步感悟.最后,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续编故事,使整节课达到一个高潮.这样,学生在续编故事中受到熏陶,从而形成意念,转化为内在的思想.
这样安排教学程序有三点理由
第一:分步落实教学内容,让学生牢固掌握了本课的系统知识,学会在学习中应抓住重点,找准难点,分清主次和顺序.
第二:创造情境进行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让德育渗透到第一范文中.
第三:全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一,二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的第一条.所以,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
【板书设计】:
狼和小羊
想吃 找碴儿 温和
弄脏 不会
说坏话 没出生
蛮不讲理 讲道理
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效果分析】:
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使课堂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它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体活动的开展与整合过程.这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重难点,强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有趣的环节中学懂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学生学得主动,活跃.
【教学流程图】: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趣(课件呈现课题)
↓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课件呈现生字词)
↓
三,图文结合,研读品味(课件呈现三次找茬情景~狼吃掉小羊图)
↓
四,深入探究,感悟明理(课文道理)
↓
五,作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