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准备:生词卡片、课文投影
教学时间: 3课时
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词语,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2、学习文章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3、揭题天火之谜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理清课文脉络
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为什么说它可怕?
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
4、齐读第一节。
五、指导写字
六、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实验的经过,体会富兰克林的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齐读课题:天火之谜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天火指什么?天火之谜就是?(板书:雷暴之谜)
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板书:放电现象)
是谁解开了这个谜团?(板书:富兰克林)
师:对,富兰克林用著名的风筝实验揭开了这个谜,(板书:实验揭密),打开课文,找一找,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是富兰克林解开雷暴之谜的?
二、整体切入课文
1、生说,师出示句子: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谜团由富兰克林解开
直到、才――指导抓住“直”“才”体会句子含义
3、为什么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富兰克林解开呢?默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体会体会。
三、精读课文
(根据学生回答)投影出示: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对他冷嘲热讽。
谁来说说,为什么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呢?
1.“这种推论”指什么?(放电现象)富兰克林为什么会有这个推论?(引导体会:大胆)
2.富兰克林什么时候就有这种推论了?
3.人们是怎么看待这个推论的?理解“不足为奇”“难以置信”
4. 对于这个推论,人们为什么“难以置信”呢?(联系第一段,相机齐读)
5.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使一般人认为他是无稽之谈,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想像人们会怎么冷嘲热讽他?如果这是对你的冷嘲热讽,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6.再读中心句,你来说说为什么这个谜团直到十八世纪才被富兰克林解开?
7.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怎么做的?(读句子)
过渡:在人们的嘲笑中,在人们的冷言冷语中,富兰克林依然决定通过实验揭开这个秘密。
四、讨论交流问题
过渡:那么富兰克林又是怎样通过实验解开这个谜团的?(著名的风筝实验)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在实验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再与别的同学交流一下体会。
投影出示: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天电了。
1.学生说说体会。富兰克林不知道那个钥匙带电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一片乌云漂过……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3.富兰克林是怎么发现麻绳带电的?理解“怒发冲冠”是什么意思?这里指什么?指导有感情朗读词语、句子
4.淋湿后的麻绳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在这种情况下,他用手指靠近钥匙,是为了什么?(亲自证实一下自己的推论。)结果怎样?读句子,再说说体会?(引导体会勇于献身的精神。)
5.富兰克林手臂发麻的时候,他有什么表现?理解:欣喜若狂。你来读一读富兰克林的话。
以评促读。理解“狂”。
6.他为什么欣喜若狂?引导联系前文,对比读第五小节,层层推进,朗读体会实验成功的兴奋。
7.读句子,引导体会富兰克林准备充分,考虑周密。
你能说说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和我们平时放风筝有什么区别呢?(材料不同,时间、天气不同,目的不一样)
8.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富兰克林成功了,它……引读。更加让我们感动的是他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让我们一起再读中心句,相信我们此时对富兰克林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五、复述实验过程
富兰克林是怎样揭开谜团的?谁能把实验经过说给大家听听?先和同桌讲一讲,再指名讲。
六、学习最后一段
雷暴这个谜团已经解开了,这个谜团解开后有什么意义呢?理解“安然无恙”
学习了课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拿出纸和笔,写下来。再指名说。
七、延伸拓展
1.读了故事,相信同学们对富兰克林一定有深刻的了解,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为伟大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读一读富兰克林的几句人生格言。
2.出示资料读。
3.适当拓展
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在费城逝世,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赞语:“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说富兰克林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我建议我们的同学课后去读一读关于写富兰克林“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的文章。
八、布置作业:
1、完成第19课《补充习题》第一、二、四题。
2、完成课后习题4
板书设计:
(起因) 雷暴是个谜
大胆推测
19、天火之谜 (经过) 解开“雷暴之谜” 风筝实验
震惊世界
(结果) 发明避雷针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第六自然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述实验经过。
二、学习第三段。
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
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
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完成课后练习。
四、指导复述全文。
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
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
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
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
5、优选复述。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口头造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